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作品数:434 被引量:897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志军马爱红王跃萍苗雨欧兰香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音乐胎教对胎儿期教育的价值分析
- 2011年
- 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非常适合胎儿身心发育特点,能帮助胎儿建立对音乐的认知观念。音乐胎教是指利用优美的音乐使胎儿接受良好艺术熏陶,是各种胎教方法中的首选。本文着重从胎教音乐有助于胎儿音乐记忆、对胎儿智力发展的影响、胎儿对音乐产生的听觉反应三个方面论述胎教音乐对胎儿期教育的价值,探索音乐胎教对胎儿成长的意义,为音乐胎教对胎儿教育的价值分析提供依据。
- 郭静
- 关键词:音乐记忆智力
- “协和感”的美学历程与迁移
- 2007年
- "协和进化论"的立论依据来自"反应论"。纵观协和感的进化与变迁历史,可归纳为: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是从完全协和——不完全协和——不协和——极不协和——噪音;感觉变迁的历史规律,是从协和——从狭义协和到广义协和再到不协和;从不协和——从狭义不协和到广义不协和再到协和;协和感正是在这种往复变化中,显现出量质互易、演化变迁的发展规律。
- 马东风
- 关键词:协和迁移
- 论赵宋光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理论贡献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论述赵宋光为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学思想。一,他切中五六十年代我国交响音乐创作中追求外在描写及试图直接表现戏剧真实情节的时弊所进行的批评,充分体现出他美学上的超前思想。二,他唯物地分析了音响手段的特殊性,长处与短处,试图克服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自己的美学观建立在经过历史积淀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实践本体的情感性作为音乐反映生活的重要途径来加以确证;他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与审美概念相对应的“立美”概念。三,他认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人类本质分化出来的认识论、驾驭论、价值论三个领域的连接;关于音乐存在方式,他认为:在考察音乐作为人类审美意识对象化活动时,可区分其存在方式的若干程段,从而描述这存在的流程的整体;作为一个人类学的事实,次流程是一种“主体-对象-主体”循环的流程。赵宋光先生音乐美学研究中所包蕴的丰富深刻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同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往的音乐美学思想相匹敌;在成就、贡献和价值上,足以成为一种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
- 杨和平
- 关键词:音乐美学立美音乐本体音乐存在方式美育
-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现状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主要对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影响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发展的原因,并对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以这两部分为主要内容进行议论,希望以此来提高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视,并促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 王矛
-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实践性课程音乐创作
- 浅析“边缘唱法”现象
- 2006年
- 本文分析了“边缘唱法”的演唱特点和多元化趋势,指出“边缘唱法”的出现有利于促进我国声乐界的百花齐放,对打破学院派一成不变的声乐理论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 朱峰玉
- 关键词:必然性可行性社会价值
- 浅析案头分析对演绎声乐作品的重要性——以声乐作品《玫瑰三愿》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内在感情,作品的分析是关键。只有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深刻的分析,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得心应手并趋于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本文试图对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前的案头工作(如:歌词内容、旋律、曲式、调性、和声、节奏、织体)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案头分析对从事声乐研究和演唱者的重要性。另外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广大声乐演唱者理性而有深度的演绎歌曲能有所帮助。
- 徐建云
- 关键词:旋律曲式和声织体
- 谈京剧“四呼”技术的转化与迁移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京剧与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语言基础和声音训练切入点的分析、比较,提出做好京剧“四呼”技术向现代歌唱技术的技术转化和正迁移是解决用美声唱法正确演释汉语歌曲难题的有效途径。
- 朱峰玉
- 关键词:京剧声乐演唱语言吐字
-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中的转调及其表现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调是各种调性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作曲家对音乐作品调性方面的设计一般会考虑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作曲技术手法上的处理(含调性布局及转调手法);二是乐器自身特点及演奏技巧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古筝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协奏曲《临安遗恨》是以古曲《满江红》的主题发展,融入西方作曲理念与技巧,用乐曲旋律多处的转调手法去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情感内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转调及其艺术表现入手,对整首作品的转调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乐曲转调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和人物内心特点的塑造作用。
- 刘文婷
-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转调
- 当代高师声乐教学的美学回归被引量:2
- 2007年
- 文章从美学回归的重要性、美学回归的引导、美学回归的学科综合等方面讨论了当代高师声乐教学须唤醒高师声乐课的审美意识,并将其纳入高师声乐教育的轨道。
- 董兵
- 关键词:声乐教学
- 音乐作品演唱阐释的层次——以《阳关三叠》的演唱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文章认为演唱《阳关三叠》应分别从作品的文化背景、形式结构,演唱实践等层次来把握。
- 马爱红
- 关键词:阳关三叠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