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设计学院 作品数:12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李晓燕 更多>> 相关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艺术 更多>>
生态公园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以江洋畈公园环境设施为例 被引量:4 2015年 在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它反映了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区域自然演变的过程,并采用自然环境与现代造园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而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环境设施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它不仅能延续历史轨迹,也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内涵。本研究基于此,通过对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环境设施的梳理整合,试论生态公园中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引导人们对环境设施设计的关注。 江艳 吕微露关键词:生态公园 环境设施 人性化 新媒体视野下设计史教学UbD模式分析 2021年 UbD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从输入端思考教学行为的思维定势,倡导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有目的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在设计史论教学过程中,尝试贯彻UbD模式,有助于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明确教学目的和学习标准,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与教学标准保持一致。文章指出,UbD模式强调"理解为先",通过对设计史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的整体调控,在教学目的的指引下,以教学标准协调教学活动,是以教学标准来整体提升史论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 杜小芳 胡一川关键词:课程标准 新媒体 设计师 课程改革 历史街区设计中的哲学诠释学应用——“视域融合”理论视角 2022年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建筑遗产。现代诠释学“视域融合”理论要求通过两种不同的“视域”对理解对象进行诠释。借助哲学诠释学的方法维度聚焦历史街区的设计与建设,从“视域融合”的理论入手,站在融合交流的“契合度”视角分析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设计改造;以融合“扬弃”实现更好理解的视角分析杭州湖滨步行街区的不足;强调融合与“历时性”“共时性”设计互交视角对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设计进行阐释和研究。历史街区的设计改造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诠释学美学研究的对象。 梁辰浩关键词:诠释学 街区设计 历史街区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传统村落活态更新研究——以杭州市新桐乡俞家村为例 2022年 传统村落的更新与赋能,及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杭州市新桐乡俞家村为例,基于俞家村的规划布局、空间特点、建筑风貌及历史文化等要素的分析,通过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方法,探讨俞家村南北厅及礼堂的内部功能置换及节点提升对建筑的更新策略,并借此实践探索建筑的活态更新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契机,进一步促进乡村繁荣发展。 陈思 章如锦 胡烨权 陈金行 孟静亭关键词:传统村落 保护与再利用 产业链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凤联共富区为例 被引量:1 2022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为乡村提供物质基础和基本经济活动场域。本文从产业链理论视角将乡村产业振兴实践拆解为组织合作、价值创造和空间形态三个维度的行动,并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凤联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例,探索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实践困境主要在于“合作导向缺引领、产业发展缺平台、设施配套不完善”三个方面。横村镇的应对策略一是在组织合作维度上,成立党建共富联盟,鼓励乡贤回归,培养乡土人才,引领本地产业发展;二是在价值创造维度上,构建供应链和产业基地,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本地产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三是在空间形态维度上,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就业和消费人口及家庭提供宜居宜养的乡村环境。 曹志奎 吴孔路 陈雪萤 李肖锋关键词:产业链 产业融合 “邻里支持单元”防疫互助赋能未来社区邻里场景营造 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从社区疫情联防第一线的问题出发,以传统邻里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浙江省未来社区创新探索为契机,构建赋能未来社区“未来邻里”场景的“邻里支持单元”的社区防疫互助理论框架。同时以杭州市拱墅区新颜苑未来社区高层住宅为例,在社区突发疫情危机下居民楼被划定为管控区,居民生活及出行受限的困境背景下,探索互助防疫邻里场景技术方案,以期对突发疫情实际情况中的互助防疫邻里互助自组织的典型规律、邻里共享空间的临时调用选择机制提出相应原则及参考建议。 孟静亭 王涛 林再国关键词:疫情防控 邻里互助 “视域融合”理论在历史街区设计中的应用 2022年 交织着历史和文化记录的历史街区具有新建街区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因为这里成为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容器。针对目前历史街区设计存在的视域局限问题,哲学诠释学的重要理论“视域融合”强调设计者的“自身视域”和传统街区的“历史视域”互相融合,努力在“历史和当代”融合中获得“整体视域”。通过两种不同的“视域”之间的理解、交流、实践和扬弃,设计者与历史街区进行交流和反思、碰撞和磨合,并从中发觉其意义,形成不同融合理解的新作品。 梁辰浩关键词:视域融合 诠释学 街区设计 历史街区 绍兴工业设计如何“更上一层楼”? 2019年 绍兴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工业设计相关推进工作。除了推进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政府还可在指导协调设计产业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夏颖翀关键词:地方政府 产业转型 产业链 基于工程思维视角下《庭院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环境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分析培养工程思维的重要性。分析了从课程设置、专业基础、学科定位及行业发展等方面工程思维缺失的原因。并结合《庭院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依托“工程坊”的特色形式,通过“调研—设计—施工—运营”4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由基础向综合深入,切实培养环设学生的工程思维。具备工程思维,可以确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合格的未来工程师。 刘佳玲 柴诗瑶 江艳关键词:工程思维 艺术思维 环境设计 庭院景观设计 区块链概念下的“互助链”防疫模式赋能数字孪生未来社区构建 2023年 未来社区作为数字社会综合应用的核心场景,是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研究以应对突发疫情危机下的未来社区为对象,利用对区块链社区通证化改造、众包链等技术的应用,构建具有灾难危机适应性的未来社区的互助支持体系,实现社区物质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孪生映射。 孟静亭 林再国 王瑞关键词: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