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贾凯刘丽宏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医学CT和工业CT扫描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区别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探究医学CT与工业CT在土壤大孔隙特征扫描研究应用的区别,选取青海地区金露梅灌丛原状土壤样品,分别采用医学和工业2种CT对其进行扫描,通过对扫描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对比分析2种CT扫描的断层图像质量、土壤大孔隙三维图像以及孔隙度特征3个方面特征,分析2种CT研究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从扫描土壤横断面图像质量来看,工业CT的图像质量要明显高于医学CT图像;(2)2种CT图像经处理堆栈出的三维图像在形态上相似,但是工业CT解析出的三维图能更好地体现出不同深度的土壤孔隙分布;(3)2种CT图像经处理得到的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其特征在整体趋势上大致相同,但工业CT能更准确地反映较深层次土壤的孔隙度。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宜的CT。
- 刘勇胡霞李宗超孙贞婷
- 关键词:工业CT土壤大孔隙
- 基于Google Earth的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移动规律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以GoogleEarth平台分辨率为0.61m的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选择毛鸟素沙地22座典型新月形沙丘,提取2个不同时期的沙丘形态参数数值。沙丘形态参数分析表明:沙丘宽度与背风坡水平长度之间显著相关。沙丘在移动过程中,宽度减小,迎风坡水平长度增加,背风坡水平长度减小;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宽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移动速度为3.5~9.5m/a。沙丘前移过程中,沙丘形态既有正向演变又有逆向演变,说明沙丘移动的复杂性。
- 王静璞刘连友沈玲玲
-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GOOGLEEARTH
- 土壤湿度与风速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在沙尘暴研究中,大风和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重要因子,它们分别以数值形式定量记录,但这种定量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定性特征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而影响了沙尘暴的定量研究。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观测站点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的土壤湿度、风速及相应的沙尘暴记录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Ⅱ这种可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尘暴发生时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自然条件下,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相差甚远,乌拉特中旗和二连浩特地区风速的贡献大于土壤湿度的影响,而对乌海地区来说,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要大于风速的影响。
- 李宁杜子璇许英军崔维佳吴吉东
- 关键词:沙尘暴风速土壤湿度
- 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5年
- 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2001—2013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物候与海拔、气候的关系。结果显示:(1)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开始期(SOG)集中在第90~156天,生长结束期(EOG)在第245~323天,生长季长度(LOG)118~200d;从东到西,SOG逐渐推迟,LOG逐渐缩短;随着海拔的升高,SOG显著推迟,EOG提前,LOG显著缩短。(2)2001—2013年,毛乌素沙地植被SOG明显提前,变化幅度为9d/10a(R=-0.46,p=0.06),EOG和LOG分别呈提前和延长趋势,但变化都不显著。(3)研究区植被物候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但较多受降水量的影响,SOG与春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58(p=0.02);EOG与秋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42(p=0.07);LOG与秋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48(p=0.05)。
- 王静璞刘连友贾凯田丽慧
- 关键词:物候海拔气候因子毛乌素沙地
- 基于分数进制小波变换与支持向量机的短期风速预测
- 2014年
-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分数进制小波变换与支持向量机(SVM)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首先探讨了通过小波变换提取风速序列振荡特征提高传统模型预测精度的思路,进而分析了分数进制小波变换通过品质因子可调的变换模式实现的较传统小波变换更为自由精细的时频局部性能,以及在振荡信号特征提取领域的优越性;之后探讨了基于分数进制小波变换时频分解与SVM预测的风速预测模型的构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基于传统小波变换与SVM的预测模型以及神经网络、SVM模型相比,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精度。
- 王静璞王海江刘丽宏刘富军
- 关键词:风速预测多步预测支持向量机
- 团粒结构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弄清团粒结构在土壤结皮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笔者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测定土壤溅蚀速率,同时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分析不同直径团粒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5 mm≤D〈2.0 mm和D〈0.038 mm的团粒土壤较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有结皮形成,随着降雨的继续,土壤表面结皮形成趋于完善;而中度直径0.038 mm≤D〈0.15 mm的团粒土壤不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都没有结皮形成。在团粒直径范围是0.105 mm≤D〈0.22 mm,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的溅蚀速率逐渐增加,直径位于0.096~0.15 mm之间的团粒结构土壤的溅蚀速率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溅蚀速率逐渐降低。
- 胡霞
- 关键词:团粒结构土壤溅蚀土壤结皮黄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