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78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文化科学
  • 22篇经济管理
  • 15篇政治法律
  • 8篇社会学
  • 7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河西走廊
  • 9篇共同体
  • 8篇政治
  • 8篇思政
  • 8篇乡村
  • 8篇民族
  • 7篇高校
  • 6篇思想政治
  • 6篇主义
  • 6篇教学
  • 5篇意蕴
  • 5篇思政课
  • 5篇农业
  • 5篇文化
  • 5篇教育
  • 4篇哲学
  • 4篇生态
  • 4篇农村
  • 4篇媒体
  • 4篇价值意蕴

机构

  • 72篇河西学院
  • 12篇复旦大学
  • 1篇昌吉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职业技术...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作者

  • 2篇姜玉梅
  • 1篇陈怀川
  • 1篇黎志强
  • 1篇曹绿

传媒

  • 12篇河西学院学报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甘肃教育
  • 2篇新闻传播
  • 2篇文教资料
  • 2篇新课程研究
  • 2篇西部学刊
  • 2篇湖北开放职业...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学理论
  • 1篇经济论坛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华夏文化
  • 1篇新西部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丝绸之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农业经济

年份

  • 9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15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合作社使然的两个视角——基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被引量:5
2018年
党的十九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时代征程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这一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是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合作社大发展。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化认识农业合作社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民主治理、文化引领中的重大作用,实现从经济组织"利益共同体"到整个村庄"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性转变,打造"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升级版。
何晓琼钟祝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共同体
马克思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双重逻辑”--重审卢卡奇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阐发被引量:2
2021年
资本主义起源是马克思“历史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内含双重逻辑:一是抽象性的科学解释与总和性的历史学解释的双重模式逻辑,二是生产力起基础性作用的结构性动力和从感性活动出发的主体性动力的双重动力逻辑。晚年马克思在人类学和世界历史领域进行了弥合性建构。恩格斯继承并提出“历史合力论”,强调“双重动力”是“归根结底”“相互作用论”双向意义上决定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在“主体性”的“空场”与“在场”问题上,卢卡奇与第二国际展开了批判性对话。在当代进行这一研究的有效性可以纠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分化时出现的曲解,更重要的是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在现实问题上的“在场”。
唐小梅
关键词:资本主义起源总体性
昭武城与月氏人:内陆亚洲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2024年
因地理环境相似,中亚人群长期进入河西走廊,并与华夏中原地区保持联系。这其中,月氏人很可能沿着绿洲频繁往来于东西方,并于先秦时期在河西走廊留下了如骟马文化这样的遗存。秦汉时期的昭武城(今甘肃临泽一带)很可能是月氏人西迁前在河西的某个政治中心。这个概念一直留存于月氏后裔的记忆之中,而且“昭武”美称广泛流传于内亚,因此,才有后世显著的“昭武九姓”。入华月氏横亘绵延于上古中古、丝绸之路,其后裔“昭武九姓”则似乎起到了终结中古、引发近古的关键作用,他们一并深度融于华夏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内陆亚洲深度连接中多种族群、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典范。
王肖依
关键词:月氏河西走廊丝绸之路
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引量:40
2017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定,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之路,是走出现代性困境、解决全球性危机、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这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勇于面对全球重大现实问题,敢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也展现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深邃的世界眼光与高尚的时代情怀。
曹绿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时代命题
风险社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周期管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被引量:8
2022年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这反映出风险社会时代进一步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防控与处置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形成流程再造与处置策略衔接的全周期管理闭环,即通过构建“芬克模型”与“危机管理三阶段”相嵌套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流程,清晰梳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科学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进一步提升风险社会时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治理能力。
张鸣春
关键词:风险社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危机
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方式探析被引量:16
2018年
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同一民族内部联系的纽带。独特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类型。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这种既有"东学西传"又有"西学东渐"的民族文化交融绵延一千多年,更迭频繁、波澜壮阔堪称人类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元的文化碰撞交汇是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走廊内各民族文化之间各种形式的碰撞、互动和交融,才谱写出河西走廊丰富多彩、多元共生、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壮丽画卷,河西走廊也因此而成为我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文化积淀最深的"民族走廊",彰显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宁军
关键词:河西走廊民族文化文化交融
农业生产服务多元供给的组织间网络模型构建——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2024年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提高政府、市场、社会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生产公共需求的回应力。文章以资源依赖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圈层式组织间网络模型(SONV),旨在阐明藉由组织间网络形成的基层党组织、政府、私营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个体各自发挥其优势并共同参与的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多元协作供给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必然趋势。
张鸣春
关键词:组织间网络农业产业化服务资源依赖多中心治理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维度被引量:7
2019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门课程,其自身有着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实践中发展创新,就必须以“四个服务”的大局意识去把握改革方向和布局,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审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看待新媒体时代下教学改革的动态和走向,并予以关切和回应。
李林海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课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网络政治文化建设
2021年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网络政治文化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样态,它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提高政治认同感以及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政治效用。但网络政治文化在发展中也面临网络舆论极化现象的冲击、与现实政治实践的错位、网络意识形态被解构风险、传统政治文化传承危机等重重困难,需从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入手,规范网络政治行为,完善网络治理机制,促进网络政治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张芬昀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网络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府治理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新方位
2022年
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党和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立足新时代,思政课必须以"四个服务"的意识把握教学的着力点,以"六个要"的品格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内在品质,以"八个统一"的目标要求推进教学的改革创新,以"两个大局"的胸怀谋划教学的经纬度。
李林海
关键词:思政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