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 作品数:653 被引量:501H指数:8
- 相关作者:吴宜尹义李吉光郭长海贺萍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N1+像+N2+比况助词+A”的比喻和比较用法分析
- 2021年
- 文章对"N1+像+N2+比况助词+A"句式的比喻和比较用法进行研究。首先用层次分析的角度判断,得出比喻句的层次应划分为"N1+{[像+(N2+比况助词)]+A}",比较句的层次应划分为"{N1+[像+(N2+比况助词)]}+A"。接着探讨该句式中形容词A的词义模糊性,指出当模糊度属于(0.5,1)且更接近1时,该句式为比较句;当模糊度属于(0,0.5)∪(0.5,1)且更接近0.5时,该句式为比较句,同时指出这种判断方式的局限性。最后通过对词义认知属性的频率的分析,得出该认知属性出现的频率越高,所属句子也就更接近于比喻句,反之则更接近于比较句的结论。
- 杨仪
- 关键词:比喻词义
- 初中语文课程色彩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23年
- 初中语文色彩审美教育的创新要将色彩审美的培养聚焦到创造力层面,包括色彩意象解析、色彩象征意义概括、色彩审美风格体验、色彩写作实践的创造力,使学生具备以色彩为视角阐释语文教材篇章的审美创造力以及色彩素养。基于色彩学知识是形成色彩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学生无从掌握色彩学知识的现状,以学生色彩学知识的掌握为抓手,以“无边界学习”为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无边界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 高红梅
- 关键词:初中语文
- 《当代北京评书书场研究》:民俗学本位立场下的开放式探究
- 2014年
- 《当代北京评书书场研究》是一部从民俗学出发研究曲艺的典型范本。它主要以"书场"(评书的表演时空)为研究对象,纠正了当下评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的倾向。通过借鉴表演理论构建"阐释性框架",在一个由表演者、观众、场景等组成的开放性空间内探讨问题,充分发掘并考察了附着于评书表演之上的诸多民俗构成。其表现出的民俗学本位立场、开放式探究的学术勇气,使其具备了较强的学科意义和创新价值。
- 范庆超
- 先锋文学中的声音景观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讨论先锋文学中的声音问题,是对先锋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尝试。先锋文学通过声音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完成信息表达、传递、交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陈平原在谈及现代中国研究四重视野里,将“声音”作为不可回避的关键词进行论述,“文字寿于金石,声音则随风飘逝”(1)。无论是思想启蒙还是社会运动,声音记录都非常重要,先锋小说中“诉说者”和“接受者”形成的听觉空间正是先锋文学作者生活沉淀在小说中构建的“文化景观”。
- 邢馨月
- 关键词:先锋文学先锋小说思想启蒙景观构建信息表达接受者
- 近四十年来《经典常谈》研究谫论
- 2024年
- 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现代学术文化读物,《经典常谈》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和教育价值。从文学视角对近四十年《经典常谈》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其创作特质、学术风格和读者视角等文学特征,以期为其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 景睿娜郎镝张铁慧
- 关键词:《经典常谈》学术风格
- 辽金风华:东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辽金东北诗词集》书评
- 2024年
- 《辽金东北诗词集》是一部系统收录和整理辽金时期东北地域诗词作品的学术著作。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解读,在该书的编排脉络与注释的宏观视域下,从表现领域、文化环境、民族特质等微观角度具体分析诗词作品。研究发现,辽金时期的东北诗词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齐云天
- 关键词:古代诗词诗词作品诗词集辽金时期民族特质
-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莫里森《爱》的伦理取向研究
- 2021年
-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沿袭很多作家惯常使用的非线性叙事方法,重现与之相关联的黑人生活的隐晦历史。在揭露历史真相的同时,作者对黑人民众面临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进行了深入探索。小说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不仅包含对个体命运的伦理关怀,也饱含着莫里森对历史及现实的伦理反思,这种反思精神彰显出作者伦理书写的重要意义。
- 李林莹贺萍
-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爱》伦理取向历史反思
- 四十年来《说文通训定声》语言研究述论
- 2022年
- 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时间起点,以中国知网(CNKI)为资料数据库,将《说文通训定声》语言学方面的相关学术成果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角度出发,对《说文通训定声》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考辨和评述,以期总结既往的成就,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 周静雯邹德文薄洋
- 关键词:《说文通训定声》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 理想人格:魏晋士人精神的道德询唤
- 2015年
- 魏晋士人群体热衷于建构道德哲学体系,响应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而设置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人物志》通过设置人格序列,使政治人格渡向自然人格并包孕审美潜质;正始名士基于"性"与"天道"核心问题,树立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理想人格典范,为伦理人格和自然人格提供相倚互通的根据;竹林名士构想了具有崇高德性和美感魅力的理想人格,深化和丰富了魏晋士人群体的精神世界;郭象更以独化论的道德相对主义试图稀释自然与名教的紧张关系,构想出道家化的儒家人格。总的来说,理想人格是魏晋士人群体处理自我与境遇关系时虚构的想象性产物,旨在重建名教价值体系。
- 张文浩
- 关键词:理想人格士人精神名教
- 繁简字刍议被引量:2
- 2015年
- 繁体字与简体字都是中华汉字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实行的汉字简化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繁简之争频发。我们通过探析繁简字的发展,认为当前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共同存在、和谐相处,共同担负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 邸宏香魏巍
- 关键词:繁体字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