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195 被引量:647H指数:13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文化科学
  • 48篇天文地球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经济管理
  • 23篇农业科学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生物学
  • 5篇水利工程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7篇教学
  • 23篇地理
  • 17篇项目教学
  • 12篇红树
  • 11篇流域
  • 11篇红树林
  • 10篇地理信息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课程
  • 9篇遥感
  • 8篇气候
  • 8篇污染
  • 7篇入海
  • 7篇生态
  • 7篇生态系统
  • 7篇土壤
  • 7篇教育
  • 6篇地理信息科学
  • 6篇植被
  • 6篇无人机

机构

  • 193篇北部湾大学
  • 34篇桂林理工大学
  • 25篇南宁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6篇国土资源
  • 4篇广西大学
  • 3篇重庆南江工程...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兰州财经大学
  • 2篇湖南芷兰生态...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周国清
  • 5篇张裕凤
  • 5篇白晓永
  • 4篇田义超
  • 3篇王世杰
  • 2篇向佐湘
  • 2篇黄亮亮
  • 2篇付伟
  • 1篇刘广龙
  • 1篇张克信
  • 1篇李琴
  • 1篇陈飞
  • 1篇苏静君
  • 1篇韩吉龙
  • 1篇季汉成
  • 1篇查显锋
  • 1篇徐亚东
  • 1篇王牧兰
  • 1篇陈奋宁
  • 1篇文喜福

传媒

  • 12篇北部湾大学学...
  • 8篇大众科技
  • 5篇生态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农业资源与环...
  • 4篇海洋开发与管...
  • 4篇生态科学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地理教育
  • 3篇科教文汇
  • 3篇教书育人(高...
  • 3篇创新教育研究
  • 2篇中国市场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教学
  • 2篇中国岩溶

年份

  • 3篇2025
  • 31篇2024
  • 41篇2023
  • 31篇2022
  • 22篇2021
  • 35篇2020
  • 30篇2019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智时代中学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改革路径初探
2025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向数智化转型的数智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数智时代推动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向素养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教师专业素养新的内涵与要求,即教师知识结构化、教学理念前瞻化、专业能力数智化、专业品格人文化、专业信念发展化。鉴于现行中学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单一化、方法局限性、评价主体偏颇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等,提出基于文章依托教师专业素养考评数字化系统,通过确立多元化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以及建立持续的专业发展机制等改革路径,以期为数智时代中学教师发展提供参考。The education plan is teacher-ba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ition from education to digital intelligence in the new era,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new era promot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literacy, and at the same time entrusts teachers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s, that is,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teaching concept foresight, professional ability number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character and human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belief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such as simple evaluation standards, limitations of methods, biased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imperfect feedback mechanism,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git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Through establishing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tandards, adopt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introducing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ubjects, strengthening the feedback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establishing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陈兴陈慧蓉
基于Sentinel-1A钦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分析钦防地区地面沉降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可为区域灾害预测防治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小基线集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利用45景Sentinel-1A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提取了研究区2018—2021年的地面沉降信息,同时结合地区地质背景、降水数据、土地利用情况和道路等数据,借助于空间分析技术、数理统计和遥感图像分类及变化检测等方法对研究区地面沉降的整体特征、时空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空间维度上,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地面形变速率介于-114.37~58.55 mm/a之间,研究区内地面形变分布范围广且不均匀分布明显,形成了以钦南区主城区中南部、钦州港与港口区为主的3个沉降中心区域,沉降地区的沉降面积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向南扩张的趋势;②在时间维度上,各沉降中心区域从整体上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不均匀的下沉趋势,但出现了周期性的回升,回升值最大可达18.4 mm;③在影响因素上,城镇化扩张、道路密度、构造运动、地层作用、降水作用和海平面上升是导致研究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子,同时也主导了地面沉降的扩张和增幅。
明小勇田义超张强陶进张亚丽林俊良
关键词:地面沉降INSAR
利用中国区域MERRA-2资料计算ZTD和ZWD的精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主要误差之一,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汽探测的关键参数。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最新一代的大气再分析资料(MERRA-2资料),其可用于计算高时空分辨率的对流层延迟产品,但是目前尚无文献对利用MERRA-2资料计算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的精度进行分析。因此,联合2015年中国陆态网214个GNSS站ZTD产品和分布于中国区域的87个探空站资料,对利用MERRA-2资料在中国区域计算ZTD/ZWD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以陆态网ZTD为参考值,利用MERRA-2资料积分计算ZTD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32 cm和1.21 cm,且偏差和RMSE均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总体上呈现为夏季精度低、冬季精度高;在空间分布上,偏差随纬度和高程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RMSE随纬度和高程的增加总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2)以探空站计算的ZWD和ZTD数据为参考值,利用MERRA-2资料积分计算的ZWD和ZTD的年均偏差值分别为0.37 cm和0.53 cm,RMSE分别为1.44 cm和1.61 cm,而ZWD/ZTD的偏差和RMSE也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特性,其时空特性与陆态网GNSS ZTD产品的检验结果相似。由此表明利用MERRA-2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计算ZTD/ZWD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建议可作为中国区域高精度、高分辨率对流层延迟模型构建及高精度GNSS水汽探测的数据源。
黄良珂郭立杰刘立龙黄远林谢劭峰康传利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索——以“探寻坭兴陶的前世今生”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地理教学中如何全面、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地理课堂教学中,受人数多、课时有限、教学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较难达成四大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从知识、能力、价值观及实践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习者视角,纵向剖析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典型的乡土地理资源——坭兴陶的制作与产业发展为项目教学资源,设计了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项目式学习,以期为新时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案例参考。
陈慧蓉万佳琦阳建中
北部湾城市群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城市群耕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本研究在综合评价框架下,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构建评测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21年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指数为0.334,基尼系数为0.183,以低度集约为主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超变密度(50.33%)和省域内差异(45.60%)是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气温(0.491)、农业播种面积占比(0.273)、高程(0.165)和城镇用地集约度(0.146)的地理加权回归系数相对较大且为正,降水(-0.440)、城镇化率(-0.207)和建设投入强度(-0.170)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且为负,各因素存在空间非平稳性。研究表明,北部湾城市群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格局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多因素之间体现了耕地利用自然因素是基础本底、农用土地集约经营正向促进、非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负向抑制的作用机理,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度、统筹农业播种规模、量化耕地报酬是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抓手。
张中秋张裕凤张翔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异质性北部湾城市群基尼系数地理加权回归
钦州市富硒农业发展研究
2020年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是现代农业生产的目标。借助钦州市遍布全市的富硒土壤资源,发展适宜的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更有利于将大量富硒产品推向市场,缓解国内人均摄入硒水平不足的问题。为了弄清楚钦州市富硒农业发展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简要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及为今后一段时期提出可行性发展策略,助力钦州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杨强谢家顺冉鑫刘敏
关键词:富硒特色农业
北部湾南流江洪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洪灾风险评估对流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21年南流江流域洪灾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洪灾风险。结果表明,南流江洪水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1993年为洪水灾害变化的大突变年;总体上上游盆地、中游河谷及下游入海口平原为洪灾的高发区,洪灾风险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与历史洪灾数据特征一致。该结果可为南流江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朱文轩梁志勇黎树式赵军黄舒婷严茹菲
关键词:洪水时空变化特征风险评估南流江
项目教学法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中的组织与实践——基于多学科视角
2019年
以往项目教学法以专业视角进行,难以满足项目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多学科、跨课程的要求。以多学科视角审视项目教学,则项目教学不再局限于专业本身,更以跨学科跨课程的视角联系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谢芝春曾雪莲
关键词:项目教学地理信息科学
机载LiDAR在红树林林分平均高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构建基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反演模型可为无瓣海桑长势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北部湾茅尾海无瓣海桑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基于机载LiDAR提取的高度和强度参数变量,借助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指标对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以及神经网络3种模型进行了优选,在最优模型的支持下估算了研究区的红树林平均高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无瓣海桑的林分平均高介于3.90~11.58 m之间,其中树高较高、胸径较大的无瓣海桑主要分布在潮沟附近以及研究区中部。在估算无瓣海桑的林分平均高时,贡献率最大的是样方点云高度最大值,其次是75%~99%分位数高度。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估测林分平均高模型中的精度最高(R^(2)=0.9381,RMSE=0.58 m,AIC=80.50和BIC=49.05);支持向量机模型次之,该模型在测试阶段的R^(2)为0.7665,RMSE为1.27 m;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总体而言,随机森林模型是研究区无瓣海桑林分平均高反演的最优模型。
邓静雯田义超张强陶进张亚丽黄升光
关键词:无瓣海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林分平均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2020年
针对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人才发展普遍存在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结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点,围绕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GIS人才为目标,增设《项目教学》实践课程,配合专业实习,引入横向科研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导师合作指导学生完成。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均有质的提升,达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
黄远君黄远林俞艳陶进丘跃林俊良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应用型人才地理信息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