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09 被引量:510 H指数:10 相关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山东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基于网络药理学卷柏活血通经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来探讨卷柏活血通经作用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及在TCMSP数据库中获取卷柏可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筛选,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预测活血通经疾病(痛经、经闭、抗血栓、抗凝血)相关基因,构建卷柏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对靶点进行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卷柏共有12种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ALB,VEGFA,EGFR,PTGS2和MMP2等靶点,10条信号通路;通过活性成分-蛋白靶点-通路相互网络来揭示卷柏活血作用,为系统阐明卷柏主要成分活血通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刘畅 聂承冬 邓斌 李文娣 刘博男 侯冰乔 王淇漩 李文兰 李文兰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卷柏 活血通经 痛经 经闭 抗血栓 基于Label-free技术分析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肝毒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HepaRG细胞的毒性,为阐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肝毒性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abel-free(非定量法)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给药组与对照组进行蛋白的提取与差异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诱导HepaRG细胞蛋白表达差异化,差异蛋白共372个,其中上升趋势蛋白有170个,下降趋势蛋白有202个。经KEGG信号通路分析与GO分析发现其中代谢通路中有大量蛋白改变。结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代谢通路中基因的表达而诱导肝毒性。 朱月 王姗 徐丽娇 孙晓波 季宇彬 孙桂波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肝毒性 中药檀香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20年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是极为珍贵的树种,其干燥心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檀香。檀香的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从檀香药材中分离到的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此外,还包括单萜类及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檀香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功能、抗癌、抗氧化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古籍资料,对檀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檀香药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檀香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张薇 张薇 邹宇琛 郁萌 詹志来 辛国松关键词:檀香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柴胡疏肝散抗抑郁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究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柴胡疏肝散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Swi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成分靶点;运用Limma包和hclust函数对GSE19738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获取抑郁症相关靶点,并与成分靶点取交集。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计算度值,筛选药效物质。交集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进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分析,得到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标,并进行ROC生存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以及基于斑马鱼抑郁模型的实验验证。结果 共从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鉴定126个成分,“成分-抑郁症”交集靶点共114个,度值≥11(中位数)的潜在药效物质44个,排名前5的成分为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异甘草素、洋川芎内酯A和柚皮苷查尔酮。获得5个关键基因FOS、TNF、NF-κB1、CXCR2和IDO1,作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症的潜在靶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关键成分与5个潜在靶标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其中与NF-κB1和TNF结合能最佳。通过体内实验研究,在确定柴胡疏肝散抗抑郁有效的前提下,柴胡疏肝散可显著降低斑马鱼抑郁模型体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P<0.001)。在基因水平上,柴胡疏肝散可显著降低斑马鱼抑郁模型NF-κB1、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可通过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等多种成分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强发晶 李慧敏 李钧 盛洁静 杨雪晶 李泽浩 汲晓玲 曲中原 邹翔关键词:柴胡疏肝散 抗抑郁 生物信息学 药效物质 分子机制 中药渣半透膜好氧堆肥效能分析及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2024年 【背景】我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中药废弃物,不仅浪费药材,更会引起环境的污染。因此,利用半透膜好氧堆肥技术发酵中药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固体废弃物排放问题和实现中药废弃资源的再生价值、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目的】探索中药渣半透膜好氧堆肥工艺和适宜的中药渣发酵的C/N,结合堆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微生物与堆肥过程的关系。【方法】以中药渣为主要堆肥原料,以牛粪为辅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演替规律,考察堆肥期间堆体温度、C/N、含水率、p H、NH_(4)^(+)-N、总养分和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变化与功能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关系,验证中药渣堆肥对药用植物板蓝根和蒲公英种子萌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C/N为25的中药渣堆肥高温期超过7 d,而且含水率显著降低,p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现出碱性特征,NH_(4)^(+)-N含量为78.8 mg/kg (<400 mg/kg),总养分为5.48%>5%,中药渣堆肥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达到161.34%,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因此,利用半透膜堆肥技术发酵中药渣,C/N为25的中药渣堆肥效果优于C/N为20、30和35的堆肥情况,堆体高温发酵过程中细菌以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unclassified_f__Rhizobiaceae为主要功能菌群,真菌以嗜热链球菌属(Mycothermus)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为主要功能菌群,且获得的中药渣堆肥有利于板蓝根和蒲公英种子的萌发。【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与不同类型中药渣堆肥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解决中药废弃物有效资源化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拓展了半透膜好氧堆肥工艺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崔迪 卫浩 李亚慧 程喜铭 武小琪 辛国松 辛国松 李昂关键词:中药渣 半透膜 好氧堆肥 微生物群落结构 粉防己碱基于膜受体干预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通过干预人肝癌HepG_(2)细胞膜受体进而诱导HepG_(2)细胞凋亡的抗肿瘤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HepG_(2)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_(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_(2)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HepG_(2)细胞膜总蛋白、胆固醇、唾液酸含量;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epG_(2)细胞膜流动性;试剂盒检测HepG_(2)细胞膜封闭度及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_(2)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氨基酸转运蛋白(LAT-1)及HepG_(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t-c)表达;试剂盒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结果:粉防己碱对HepG_(2)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给药组细胞排列变得稀疏,多数细胞由梭形和多角形变成了圆形;同时细胞间轮廓变模糊,出现细胞碎裂现象,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粉防己碱各给药组细胞膜总蛋白、胆固醇、唾液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封闭度显著降低,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粉防己碱各给药组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GLUT-1、LAT-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细胞Cyt-c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Bcl-2/Bax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粉防己碱能通过干预肿瘤细胞膜受体诱导肝癌HepG_(2)细胞发生凋亡。 张晶 李吉业 于淼 于淼 李钧 陈鹰翔 李钧关键词:粉防己碱 细胞膜 细胞凋亡 抗肿瘤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死亡受体途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TBC的急性毒性为无毒,再将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0.313、0.625、1.250 g/kg),灌胃染毒28 d。解剖后通过生化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探讨TBC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对TBC诱导死亡受体通路的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大鼠经TBC染毒后淋巴细胞百分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TBC染毒后大鼠肝脏出现明显损伤及炎症反应,高剂量染毒组出现大面积肝组织坏死。细胞内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TBC具有肝毒性,且可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綦峥 孔凡字 高海云 王彦富关键词:肝脏毒性 污损脱附型海洋防污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9年 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友好型污损脱附型海洋防污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聚乙二醇和水凝胶的抗污涂层,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基于氟树脂和硅橡胶的脱污涂层,并对未来污损脱附型海洋防污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孙源 刘冰关键词:水凝胶 超支化聚合物 氟树脂 硅橡胶 河鲀毒素微生物来源的探究 2019年 共生体系在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之间很常见的生存体系,有些海洋微生物可在宿主内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目前,从海洋中游离微生物的或海洋生物的共附生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大量的可自产海洋生物毒素的微生物,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河鲀毒素。河鲀毒素是一种非蛋白、低分子量的神经毒素,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且没有已知的解毒剂。TTX最初被认为仅存在于Tetraodontidae科的河鲀中,然而后续研究表明,TTX广泛存在的于不同发育系统的陆地和水生生物中。因此有学者认为TTX的最终起源为外源性。 张若男关键词:海洋动物 海洋生物 代谢产物 低分子量 桦褐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多糖(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IOP),分析其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桦褐孔菌为原材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经大孔树脂吸附法除杂脱色得到IOP;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对IOP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多糖组分:IOP-1、IOP-2、IOP-3和IOP-4,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得率较高的组分IOP-1,得到均一多糖IOP-1a。对IOP-1a进行结构鉴定,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IOP-1a相对分子质量为12040 Da;由7种单糖组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0.341:0.246:0.150:0.102:0.842:0.559:0.213),红外光谱显示IOP-1a含有β型糖苷键、羰基、羟基等官能团。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IOP和IOP-1a均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从IOP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中性组分IOP-1a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石岁悦 曲中原 徐蓓蕾 徐蓓蕾 李文兰 胡扬关键词:桦褐孔菌 多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