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脂质资源与儿童日化品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抗氧化
  • 4篇橄榄
  • 3篇色谱
  • 3篇萃取
  • 3篇橄榄油
  • 3篇相色谱
  • 3篇抗氧化能力
  • 2篇多不饱和脂肪...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液萃取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脂肪
  • 2篇植物油
  • 2篇水解
  • 2篇水解产物
  • 2篇糖苷酶
  • 2篇提取物
  • 2篇葡萄糖苷酶
  • 2篇橄榄苦苷

机构

  • 19篇重庆第二师范...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重庆江源油橄...
  • 4篇甘肃出入境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济宁学院

作者

  • 2篇贺稚非
  • 2篇李洪军
  • 2篇屈凌波
  • 2篇蓝宇
  • 2篇王强
  • 1篇张敬
  • 1篇单春晖
  • 1篇朱磊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有机化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品种和成熟度对油橄榄鲜果功效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油橄榄鲜果被广泛用作加工药材或作为蔬菜食用,不同品种及成熟度对其药用和食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研究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油橄榄品种(白橄榄、豆果、鄂植、佛奥、卡林、科拉蒂、克罗莱卡、皮瓜尔、云台和配多灵)及3个成熟度(早、中、晚)对其功效成分(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3-醇、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和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油橄榄鲜果不同品种及成熟度与所分析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不同油橄榄品种及成熟度对其功效成分影响程度不同,并且品种对所分析指标的影响大于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油橄榄鲜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除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呈现增强趋势。通过对不同品种及成熟度的油橄榄鲜果功效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为油橄榄品种的选育、采收、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熊政委谢跃杰黄梅桂赵富昌王仲明任贵礼王强
关键词:成熟度理化特性抗氧化能力
响应面法优化橄榄果渣羟基酪醇提取工艺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比较了超声辅助水解与振荡水浴水解提取橄榄果渣中羟基酪醇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料液比和水解时间为因素,以羟基酪醇提取量(mg/g)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羟基酪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8℃、盐酸浓度1.2 mol/L、料液比1∶36 g/m L、水解时间86 min,此时羟基酪醇的实际提取量为(3.38±0.12)mg/g,与理论值无明显差异。经UPLC检测方法学考察,羟基酪醇在1.28~203.40μg/g内线性范围关系良好,精密度与稳定性均达到检测要求。本研究对橄榄果渣中羟基酪醇提取工艺条件具有借鉴意义。
王强黄梅桂谢跃杰赵富昌任彦荣王波任贵礼
关键词:响应面法超高效液相色谱
油橄榄叶提取物橄榄苦苷的酶法水解产物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评价了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A.niger)、β-葡萄糖苷酶(来自杏仁)、半纤维素酶(A.niger)、纤维素酶等7种酶对橄榄苦苷水解程度、水解产物(橄榄苦苷元、烙醇苷元、去(羧基甲基)橄榄...
王强王仲明谢跃杰李园园黄梅桂
关键词:提取物水解产物Β-葡萄糖苷酶抗氧化能力
油橄榄叶提取物橄榄苦苷的酶法水解产物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评价了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A.niger)、β-葡萄糖苷酶(来自杏仁)、半纤维素酶(A.niger)、纤维素酶等7种酶对橄榄苦苷水解程度、水解产物(橄榄苦苷元、烙醇苷元、去(羧基甲基)橄榄苦苷元、去(羧基甲基)烙醇苷元、羟基酪醇)的影响,采用三价铁离子还原法、DPPH·体系对油橄榄叶提取物及其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BHT、橄榄苦苷、羟基酪醇(对照品)等为对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提取和水解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产品中橄榄苦苷元、烙醇苷元、去(羧基甲基)橄榄苦苷元、去(羧基甲基)烙醇苷元、羟基酪醇的含量,其中,β-葡萄糖苷酶(A.niger)水解效果最佳。此外,经过酶水解后油橄榄叶提取物水解液(A.niger)的还原能力明显高于VC(2.12倍)和BHT(5.95倍),其清除DPPH·的能力也高于VC(1.29倍)和BHT(3.38倍)。结论为油橄榄叶提取物酶解制备特定水解产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王强王仲明谢跃杰李园园王波卢赐强赵富昌黄梅桂
关键词:提取物水解产物Β-葡萄糖苷酶抗氧化能力
黄芪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借助于密度泛函理论,针对黄芪中5种重要的黄酮化合物(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捕获DPPH自由基的热力学能量分析、NBO电荷分布、半醌自由基的自旋密度分析等方面探讨黄芪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及内在规律。结果表明:5种黄芪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为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芒柄花苷,B环C_(3)-OH是黄芪黄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关键位点。
陈星宇谭魏汪虹杨广梅陈聪梅杨怡萌
关键词:抗氧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构效关系
SPE-UHPLC-DAD法测定植物油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对植物油中9种微量酚酸类化合物进行测定的方法。从提取及净化方式、流动相组成、流动相流速以及色谱柱温度等条件优化9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样品经正己烷溶解,二醇基固相萃取柱(Diol-SPE)净化,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时,9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结果最好,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在91.35%~103.21%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范围分别在0.3%~0.9%和0.6%~1.1%之间。该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适合对植物油样品中9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结果为植物油的分类及真假判定提供了参考。
王强谢跃杰胡宝丹任彦荣张家蓉王波赵富昌任贵礼
关键词:植物油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脂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结构脂质在提高免疫力、预防肥胖、癌症和缓解营养障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与其结构上连接的功能性脂肪酸有密切联系。结构脂质在结构上的差异不仅包含接入甘油三酯骨架上脂肪酸的不同种类,也包含由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随机/选择性定位效应。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MLM型结构脂是结构脂最理想的结构形式,该文针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分类介绍了相关产物合成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sn-2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结构脂的制备和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王强贺稚非贺稚非魏华恒李洪军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因素结构形式
植物油中维生素E异构体在BEH C18和CSH Fluoro-Phenyl固定相上的保留特征及含量差异
2019年
同分异构体的鉴别一直是食品掺伪或筛查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BEH C18和CSH Fluoro-Phenyl两种固定相,基于RP-UPLC技术,研究VE同分异构体在不同的色谱柱温度(30、35、40、45、50℃)及不同的有机相(甲醇和乙腈)的保留特征,通过分离度、拖尾因子及容量因子为指标对目标物保留特征进行评价,并在最优的色谱条件下对不同植物油样品中的VE进行了含量检测。结果表明,CSH Fluoro-Phenyl为固定相,甲醇为有机相时,除β-VE和γ-VE可进行部分的分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差异外,其余固定相及有机相均未有明显的选择性差异。样品经乙醇提取,BEH C18为固定相,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VE异构体在0.002~20 m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3;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高效快速、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等优点,可满足植物油中VE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
谢跃杰王锴勾瑶任贵礼王波赵茹玉王强
关键词:植物油维生素E异构体固定相
营养调和油的制备及品质评估
为了人体日常膳食脂肪酸的均衡需求,本实验以特级初榨橄榄油、核桃油、椰子油为原料油,使用Matlab结合原料油脂肪酸的组成对营养调和油的比例进行配比,获得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指南》推荐的调和油 A(SFA∶MUFA∶PU...
黄帅王强李蔚然黄梅桂
关键词:气相色谱脂肪酸组成
过渡金属参与的C—F键官能团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有机氟化学凭借其独特的内涵在材料科学、催化化学、医学、精细化工以及生物化学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在于碳-氟键的构建和切断.过渡金属的引入为活化碳-氟键提供了新的可能,也逐渐成为合成很多复杂有机物的一种替代途径.总结了以往对过渡金属促进碳-氟键活化和切断的理论研究进展,并系统性提出了碳-氟键活化的相关模式,包括碳-氟键对金属的氧化加成、过渡金属活化的芳香亲核取代、碳(sp3)-氟键双分子亲核取代(SN2)以及β-氟消除等.理论计算表明,当使用还原性较强的零价镍催化剂时,反应可按照氧化加成模式启动.而如果使用零价铂催化剂,则需要对氟原子进行额外活化才能发生氧化加成.当使用氢化金属物种还原多氟代芳烃时,氢负离子可以与多氟代芳烃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实现碳-氟键活化.对于碳(sp3)-氟键来说,如果使用“硬”的Lewis碱,例如锂盐或镁盐,则可按照双分子亲核取代(SN2)方式活化碳(sp3)-氟键.此外,β-氟消除也是一种可能的替代机理.
李园园王元鉴朱磊屈凌波蓝宇
关键词:过渡金属反应机理氟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