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273 被引量:620H指数:11
- 相关作者:易兴霞胡海峰姚少霞陈葆梅翠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思维还原 篇章重构——《赫兹列散文精选》翻译笔法赏析
- 2012年
- 赫兹列的说理散文深具雄辩睿智的说理性,颇多逻辑严密的文句,同时又具有绘画般的文笔,在风格上独具特色。潘文国教授译《赫兹列散文精选》时充分还原并重构原作的辩证思维、篇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且采用文言笔法还原原作特色,形神兼备,堪称化境,为英汉散文翻译树立了新典范,值得借鉴。
- 张林玲
- 关键词:辩证思维形象思维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公共英语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 2023年
- 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广泛提出,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了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而公共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还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思政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旨在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提供参考。
- 黎珂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校公共英语
- 《夜色温柔》中的伦理维度探究
- 2012年
- 《夜色温柔》(1934)是美国著名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叙述了一个失败和沉沦的故事,诠释了作者对人生的透彻剖析和对世态的深沉批判。本文从伦理维度这一新视角,以文本分析为依据,探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意识构成的三个层面,即"个体欲望"、"社会准则"和"幸福"。
- 唐文韬简方勇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伦理维度
- 《夜色温柔》中的父亲伦理叙事被引量:3
- 2014年
-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对父亲伦理进行了复杂的书写。通过老一辈父亲不在场与在场的叙事安排,小说暗示了传统父亲伦理消亡、伦理禁忌遭到挑战的伦理变迁。年轻一代父亲的代表人物迪克·戴弗是该变化的直接参与者,经历斯芬克斯因子的交锋,与妮柯儿、罗丝玛丽形成"父女"乱伦关系,构成父亲伦理线上的主要伦理结。小说的结构安排从空间、视角转换等方面立体、流动地再现了上述伦理关系。针对此种伦理状态,作者试图通过人物的结局来表达自己的伦理选择,即以逃离的方式达成向传统伦理价值的回归。
- 王广
- 关键词:夜色温柔叙事
- 概念意义在翻译中的功能误译被引量:2
- 2009年
- 语言的概念意义对语言的不同功能作用不同。本文通过例证,对英汉翻译过程中概念意义的功能误译作简要分析。
- 何金娥
- 关键词:语言功能翻译
- 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反语的认知模式探究
- 2010年
- 从外国人日语学习者的立场,从认知的角度,对日语交际中的反语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反语的表现特征,是内含的意思经常为贬义。这种特征为我们在用日语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识别反语发话发挥了启示作用。反语认知的决定因素在于反语的提示记号和反语语境这两个要素。反语语境也包含两个因素,它们具有提示反语语境的作用。理解了反语语境,也就完成了日语反语的认知。
- 罗雪琳
- 关键词:心理态度日语
- 文学翻译的诗学象似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形意兼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象似性的指导是达到这个状态的途径之一,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是,准确来说,文学作品中的象似性是有别于日常语言象似性的诗学象似,形式、意义、情感与审美的整合是诗学象似性与象似性的最大区别,所以文学作品的翻译更应以诗学象似性为参考。当然,诗学象似性未能将读者和语境等语篇外因素考虑进内,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 胡海峰
- 关键词:文学翻译象似性
- “语言·思维·文化”三位一体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以及中西方迥异的思维模式是影响我国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主因。本文从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探讨"语言·思维·文化"三位一体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师对导入多元文化、培养英语思维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视与践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 陈晶
- 关键词:语言文化思维听力教学
- 《喧哗与骚动》人物的存在主义解读
- 2016年
- 西方传统哲学探讨超验的对象,崇尚理性主义,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哲学研究应回到现实的经验世界,以关注人的存在为前提,提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生的过程中形成,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而非抽象、绝对的理念。本文立足于对《喧哗与骚动》中两位主人公昆丁与杰生人生的存在主义解读,剖析了在一个经历着巨大社会变革的时代,两位主人公在面对荒诞的世界和人生时,如何选择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从而在他们的人生过程中展现截然不同的善恶本质。
- 刘颖
- 关键词:存在主义《喧哗与骚动》
- 大学英语导入教学探析
- 2012年
- 导入通常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框架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的必要性及导入的方法等。导入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时,教师要激发从学生兴趣和衔接与连贯等角度把握好导入的度。
- 胡海峰
-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