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作品数:82 被引量:559H指数:12
相关作者:姜慧超张慧林鹏胡俊杰吴尘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盆地
  • 11篇凹陷
  • 7篇地质
  • 7篇油气
  • 7篇海洋地质
  • 6篇储层
  • 5篇地层
  • 5篇岩石
  • 5篇深水
  • 5篇南海北部
  • 4篇第四纪
  • 4篇断层
  • 4篇岩浆
  • 4篇页岩
  • 4篇教学
  • 4篇海底
  • 4篇层序
  • 3篇地壳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81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6篇自然资源部第...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广西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煤炭科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解习农
  • 4篇杜学斌
  • 4篇雷超
  • 4篇陆永潮
  • 3篇方念乔
  • 2篇张振国
  • 2篇李水福
  • 2篇李祥权
  • 2篇刘豪
  • 2篇辛仁臣
  • 2篇吴文兵
  • 2篇王英民
  • 2篇朱蓓
  • 2篇王超
  • 2篇宋宁
  • 2篇叶茂松
  • 1篇栾锡武
  • 1篇王嘹亮
  • 1篇王舟
  • 1篇胡守志

传媒

  • 22篇地球科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科教导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6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海域曹妃甸A构造带混积岩储层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渤海海域曹妃甸A构造带混积岩储层主要是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多发生白云岩化。目前对该区白云岩化的成因机理研究不够,限制了对白云岩储层沉积和成岩过程的理解。通过对岩心与薄片的精细观察及描述,结合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中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共识别出4种主要白云岩类型:泥晶白云岩、含生屑泥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含砂屑生物碎屑白云岩。进一步分析发现,白云岩中碳、氧同位素均发生负偏,呈正相关关系,且氧同位素分布分散,变化大;微观照片显示只有生物碎屑及其环边胶结物发生了白云岩化,后期发育的连晶胶结和碎屑内部充填物没有被白云岩化。Mn/Fe、Sr/Ba等元素指标指示,研究区湖平面发生多次变动,导致构造带暴露遭受淡水淋滤。综合分析认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为该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
赵珂宋章强杜学斌叶茂松叶茂松徐伟
关键词:储层白云岩沙河街组渤海海域
多边形断层生长过程和机制
2024年
多边形断层广泛发育在内地边缘沉积盆地中,但是目前对于多边形断层的生长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刻画了新西兰大南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系统的特征,剖析了其生长过程,并建立其生长模式.根据研究区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新西兰大南盆地中多边形断层可以划分为Tier1和Tier2两个层段.多边形断层落差剖面主要为“C”型、双“C”型和“B”型.结合断层的几何及生长特征,本研究提出了跨层段多边形断层的生长模式:多边形断层首先在下部层段的中心成核,并向各个方向生长;经过一段平静期后,多边形断层在新(上部)层段的中心成核;上覆层段中的多边形断层与下伏层段中的多边形断层逐渐联通,形成中继结构和跨层的“大断层”.本研究揭示了多边形断层的生长机制,明确了断层的成核、生长和停止生长等生长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及防灾减灾等.
王锦怡孙启良
关键词:海洋地质
昌宁-孟连缝合带泥盆系温泉组沉积物源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限定
2024年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传统观点认为它形成于泥盆纪,近期有学者提出它形成于早古生代,目前学术界对其形成时间与过程认识不一.研究的样品采自昌宁-孟连缝合带西亚带温泉组,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结果显示出相似的特征,表现为一个~440 Ma的主要峰值和~960 Ma的次要峰值,同时发育~600 Ma、~780 Ma、~1100 Ma、~2500 Ma的弱峰值.年龄~440 Ma左右的锆石颗粒较为自形、且岩浆震荡环带显著,锆石原位ε_(Hf)(t)值分布在-11.9~+7.2之间.结合砂岩薄片中发现的安山岩岩屑,综合区域岩浆事件对比,该年龄物源是缝合带东部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而年龄大于500 Ma的锆石颗粒磨圆较好,环带不发育,物源来自冈瓦纳.作为保山地块东缘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温泉组却接收到了东部大陆边缘的碎屑物质,这表明泥盆纪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沉积盆地规模较小,无法阻隔来自东部大陆边缘的碎屑物质,古特提斯处于裂谷盆地演化阶段,而不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特提斯洋盆.
甘正勤冯庆来孟龙龙聂小妹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构造地质学
西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中-上三叠统沉积记录良好,但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等地4条剖面的杨柳井组、竹杆坡组以及瓦窑组进行高精度的牙形石采样,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共描述牙形石3属23种.结合前人研究材料,由下至上共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aragondolella foliata带,Quadra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Quadralella tadpole带,Quadralella praelindae带,Quadralella aff.auriformis带,Quadralella robusta带,Quadralella noah带和Quadralella ex gr.carpathica带.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卡尼期地层进行区域内和跨大区的对比和划分研究以及对牙形石分子演化规律进行探讨.
张再天孙亚东赖旭龙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地层对比地层学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发育演化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从古新世早期到渐新世末期经历了多幕次的伸展,在裂陷Ⅱ幕时期形成了一组近E-W向的伸展滑脱断裂系,但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尚未明确.基于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取的全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构造-地层综合解释以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结果表明,乌石东洼新生代地层共发育7条近E-W或NE-SW向展布的伸展滑脱断层(Fa-Fg),这些伸展滑脱断层与北倾的7号断层相向倾斜发育,共同控制了流沙港组一段到涠洲组一段的跷跷板式地层沉积和大型滚动背斜的形成.从演化上来讲,在始新世早中期(T100-T83)盆地为由NE-SW向展布的7号断层和局部基底小规模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半地堑盆地,早期局部沉积的流沙港组三段被晚期连续沉积的厚层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覆盖.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晚期(T83-T60),盆地沉积了由对倾发育的伸展滑脱断层和7号断层共同控制的流沙港组一段-涠洲组一段,对倾断层的先后活动导致了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控制了复杂的“跷跷板式”滚动背斜及“包心菜”构造的发育.新近纪以来(T60-海底),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减弱,转变为坳陷型盆地.描述了乌石凹陷东洼裂陷Ⅱ幕时期形成的伸展滑脱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并解析了伸展滑脱构造的形成模式,提出了滑脱断裂发育有自下坡断层组向上坡断层组迁移的规律,对解决油气的运移、储存、保存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王征佟殿君佟殿君胡晨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油气构造海洋地质学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海拉尔盆地为中新生代的多旋回、断一坳叠合型陆相断陷盆地。通过分析该盆地乌南次凹的构造、沉积、油气成藏特征,认为断陷盆地的油气生成于成熟的烃源岩区自源封闭的成藏系统中。剩余资源主要赋存于生烃凹陷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致密砂岩、粉砂岩互层内,是非常规油气赋存的有利区带,应作为下一步非常规油气藏勘探的重点。
吴尘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沉积层序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古地貌——坡折带特征及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被引量:29
2005年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坡折很发育。中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发育典型的陆架坡折,志留纪的坡折带是一种具有地形差异的古地貌,有别于陆架坡折。在晚寒武—早奥陶世、满加尔坡折是台地边缘相和深海盆地相的分界线;中晚奥陶世时期,满加尔-塔东坡折带是盆地相和混积陆棚相的分界,塔中坡折带之上发育了典型的孤立台地相、坡折带之下则以盆地相发育为主要特征;志留纪时期,塔中南部坡折明显控制了潮坪和滨岸沉积,北部坡折是滨岸体系中远滨和前滨-临滨很好的分界带。沿着斜坡带-坡脚一带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地区、如中上奥陶统的塔中坡折带上下和满加尔-塔东坡折的塔东段以及志留系的塔中缓坡-潮坪带柯坪塔格组上段构造及岩性圈闭发育区、阿瓦提-满加尔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岩性圈闭发育区和阿瓦提-满加尔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不整合面圈闭发育区。
刘豪王英民
关键词:坡折带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混积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被引量:53
2018年
陆相断陷湖盆中混积岩储层勘探不断突破,使之成为一类新的优质储层而备受沉积学家关注.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二段混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已钻遇混积岩岩心的储层沉积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混积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表明以陆源碎屑为主和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往往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这类储层除保存较好的原生孔隙,还保存一定的与生物组构有关孔隙以及次生孔隙.混积岩储层主要经历了泥晶化、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压实作用等成岩作用.准同生期泥晶化作用、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是导致混积岩中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包壳结构抑制了早期压实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产生大量的次生溶蚀孔隙.混积岩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为混积岩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并对陆相断陷湖盆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习农叶茂松叶茂松杜晓峰杜学斌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沙河街组一二段扇三角洲混合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渤海海域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广泛发育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混合沉积.通过岩心、显微组构及岩石储层物性等钻井资料,对陆相湖盆背景下扇三角洲混合沉积的沉积环境、砂体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及储层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扇三角洲混合沉积可分为扇三角洲前缘混合沉积和前扇三角洲混合沉积两类亚相.扇三角洲前缘混合沉积包括水下碎屑流混合沉积和河口坝混合沉积成因相类型;前扇三角洲则发育前扇三角洲混合沉积.通过对混合沉积特征分析及成因相内部构成精细解剖,总结出两类陆相断陷湖盆背景下的扇三角洲体系伴生混合沉积模式,分别归结为扇三角洲重力流驱动混合模式与扇三角洲建设-废弃互层型混合模式.结合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扇三角洲混积岩储层具有:(1)在中深层埋深下保持良好的原生孔隙;(2)选择性溶蚀孔隙增加了次生孔隙;(3)碳酸盐含量高,有利于储层酸化改造等储层优势的特征,对渤海海域中深埋藏储层勘探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付鑫杜晓峰官大勇王启明叶茂松
关键词:储层特征渤海海域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性质厘定被引量:11
2018年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渐新世花港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然而对于花港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最新的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关键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充填几何形态、盆地边界改造特征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提出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为一大型挤压挠曲坳陷型盆地,花港组底界面T30为盆地挤压背景下广泛发育的一个区域隆升侵蚀型不整合界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成盆界面.花港组顶界面T20主要是受钓鱼岛隆褶带隆升活动控制的局部隆升侵蚀型不整合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改造界面.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花港组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
李祥权刘金水陆永潮陆永潮杜学斌陈平
关键词:西湖凹陷原型盆地地震地层学盆地动力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