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作品数:126 被引量:300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勇郭之蒋孝军杨广琦高建斌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抗战前乡村教育的若干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20世纪初叶,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给千年如斯的乡村教育带来了变化,显现出"新""旧"驳杂的过渡性、滞后性、不平衡性、初级性的特点,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格局由此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痕。以史为鉴,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城乡文化差距拉大、乡村教育滞后与社会现代化等问题。
- 郝锦花
- 关键词:新学教育乡村社会教育
- 论孔子的存在性思想及其与现代形而上学的关系
- 从存在论角度考察孔子的思想,可以发现:天道人伦被赋予思想的当然性根据;认同并恪守天生性命所赐予的身之名分,是生存必须承担的存在性责任;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自省是实现存在性任务的基本方法。这些思想都源于孔子对"存在...
- 唐子奕
- 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对经济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这一理论,后人有不同阐释,一些对该理论错误认识和曲解的观点广为流行。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经典作家理论逻辑体系重新解读和对其后各家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社会劳动总量分布比例关系的失衡。
- 王勇庞卓恒高京平
- 关键词:经济危机
- 形成性口语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口语测试新模式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对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提出了在高校实行形成性口语评价的建议,并在本校本科生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这一新的口语测试模式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热情,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充分验证了形成性口语评价的积极效应。
- 丁爱云
-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测试
- 翻译常规与译者的培训被引量:2
- 2009年
- 翻译常规是图里翻译理论的核心。图里不仅提出了翻译常规的概念和分类,还指出了翻译常规对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即掌握翻译常规是成为一名翻译的前提。图里对于在学校环境中译者培训的建议对中国翻译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 张淑贞赵宁
-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被引量:4
- 2007年
-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运用Conceptual BlendingTheory(CBT)概念合成理论这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识翻译过程,即原文本的解读、图式文本生成过程、译文文本生成过程,有助于再现翻译中意义转换的心理运作过程,为翻译思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杨庆华任姹婷
- 关键词:翻译过程心理空间
-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健康增长新路径
- 2014年
-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但常常忽视了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弄清楚实现其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没有弄清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经济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此,笔者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入手,以一个新的视角挖掘了它的源泉和实现路径,进而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王勇
- 关键词:GDP社会劳动
- 民用机场航站楼火灾应急疏散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以某民用机场航站楼为例进行火灾应急疏散研究。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航站楼候机厅的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在仿真火场内进行实时的旅客疏散模拟和计算。根据火灾模型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烟气层高度和能见度,并根据耦合火灾模型的人员疏散仿真模拟对某航站楼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民用机场航站楼疏散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 宋洋凌竹
- 关键词:航站楼烟气分析人员疏散
- 音乐智能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从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听力仍是中国大学生的一个弱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大学发展的实际,通过问卷、测试、统计分析等手段开展音乐训练与英语听力提高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其中的音乐智能与大学生听力能力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在适当音乐环境和条件下的培养会使人听力方面潜能充分发展的规律,并提出若干理论思考。
- 鲁琦王勇
-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智能大学生英语听力
- 20世纪前期基层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以山西省为中心的探讨
- 2010年
- 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体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落实引发了基层民众及旧学私塾的顽强抗争,尤其在兴学初期,这种抗争是广泛的,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在兴学过程中,即使是义务教育曾经辉煌一时的山西,民众对新学教育的抗拒与冲突也难以避免,其主要表象有民众对新学的敌视与诋毁、抵制与争夺、观望与漠视,有时甚至引发重案和毁学事件。这是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 郝锦花
- 关键词: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