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 作品数:389 被引量:1,354 H指数:16 相关作者: 李亚蕊 蔚京京 杨光 岳月娥 都萍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山西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学 更多>>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24年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非IgE或二者混合介导产生的复杂免疫反应。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营养全部来源于母乳和(或)配方乳,易发生CMPA。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肠黏膜屏障、宫内致敏、饮食因素、分娩方式、孕周胎龄可能与新生儿CMPA的发生均存在一定关系。该文将综合以上方面,对新生儿CMPA的发病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崔子鑫 张新华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 免疫 肠必清栓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内COX-2 NF-κB及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肠必清栓治疗后UC模型大鼠肠组织中COX-2、NF-κBp65、TGF-β1表达的变化,研究肠必清栓对UC的治疗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的UC模型大鼠48只随机分为5组:A模型对照组(8只)、B肠必清栓低剂量组(10只)、C肠必清栓中剂量组(10只)、D肠必清栓高剂量组(10只)、E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10只)另设F正常对照组(6只)。给药治疗14天后处死,留取结肠组织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COX-2、NF-κBp65、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COX-2、NF-κBp65和TGF-β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肠必清栓治疗后,给药各组大鼠的COX-2、NF-κBp65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肠必清栓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的COX-2、NF-κBp65和TGF-β1表达差异显著(P<0.01),SASP组的COX-2、NF-κBp65评分与肠必清栓低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TGF-β1评分与肠必清栓中、高剂量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肠必清栓可有效下调结肠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并通过抑制NF-κBp65的活性而下调COX-2的表达,这可能为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 马建华 郑绘霞 赵玉泽 赵正保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COX-2 NF-ΚBP65 TGF-Β1 VRK 1基因c.1124G>A纯合突变导致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一家系遗传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一家系2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HM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牛痘相关激酶1(vaccinia-related kinase 1,VRK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家系2例dHMN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女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双下肢肌萎缩并逐渐加重,感觉无异常。先证者弟弟有类似症状及体征,父母及女儿无相关症状及体征。先证者存在VRK1基因c.1124G>A位点纯合突变;先证者父母及其女儿均存在VRK1基因c.1124G>A位点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未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该突变为已报道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使VRK1蛋白C端第375位色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W375X),导致VRK1蛋白部分功能缺失,为无义突变。结论VRK1基因c.1124G>A(p.W375X)位点纯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2例dHMN患者的致病原因;VRK1基因突变导致dHMN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张莉雪 唐巧茵 蒋劲嵩 薛朝瑜 孙夏瑜 卢洪涌 武坚锐 薛慧琴Toll样受体4介导炎症及凋亡信号通路在新生儿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炎症及凋亡信号通路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症及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因素联合作用对新生TLR4基因缺失小鼠和相应野生型小鼠进行诱导NEC动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组织TLR4、Re LA/p65、胱天蛋白酶(caspases)8,caspase 9,caspase3的m RNA表达,并检测肠道细胞的凋亡水平变化。结果被成功诱导NEC后细胞凋亡水平有明显变化,缺失株处理组Re LA/p65与Caspase 8表达下降,Caspase 9表达上调,野生株处理组Re LA/p65与Caspase 8表达上调,Caspase 9表达下降。结论 TLR4介导的炎症-凋亡信号通路对NEC病程中的细胞凋亡起到了抑制作用。 刘斌 阎静江关键词:TOLL样受体 小儿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和氧自由基的改变及其关系 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测定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和氧自由基的改变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手术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氧自由基及其毒性增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和氧自由基改变是创伤反应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孙小兵 陈博渊 白德明关键词:外科手术 手术 免疫功能 氧自由基 在学生管理中如何贯穿道德品质教育 1997年 张晓丽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学生管理 道德品质教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浆游离钙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淋巴细胞凋亡的情况以及血浆游离钙和淋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凋亡,采用I-STAT1-Analyzer测定血浆游离钙,并以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的30例足月早期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为羊水吸入综合征和咽下综合征患儿。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24h后,其最大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血浆游离钙和淋巴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浆游离钙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加速。 王鑫 张小莉关键词:新生儿 淋巴细胞 游离钙 手术前后微量元素平衡观察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99年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2 例患儿手术前后微量元素铜、铁、锌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微量元素铜、铁、锌含量与年龄、手术大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的相关关系,提示不同因素对小儿术后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李世光 王建峰 陈博渊关键词:儿童 手术前后 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2024年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其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最小为17 d,最大为6月龄,平均起病年龄为3月龄。3例患儿起病前有明显诱因。5例患儿均有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其首次偏瘫发作年龄为3~18月;偏瘫发作频率最小为5~9 d发作1次,1例患儿目前仅发现1次偏瘫发作;5例患儿中偏瘫持续时间最短为20~30 min,最长为2~3 d。服用氟桂利嗪后患儿的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明显变化。通过基因检测共发现3种突变类型:2种为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D801N(c.2401G>A)和L798P(c.2393T>C);1种为缺失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其中携带D801N基因突变者3例,其余各1例。其中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尚未在ClinVar数据库收录。结论 对于起病年龄较早,以眼球运动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发作性症状在睡眠期和觉醒后缓解或消失,头颅MRI和EEG均正常时,需警惕交替性偏瘫可能。本研究尚未发现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基因型特异性,可能与3种变异均位于α3亚基的M6跨膜区域,对Na+/K+-ATP酶离子转运的影响水平相似有关。 周娜 武运红 韩虹 王文徽 郭佳佳 郭瑾关键词:儿童交替性偏瘫 临床表型 基因型 眼球运动异常 氟桂利嗪 胰岛素泵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儿童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6 2019年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半数糖尿病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纠正后的高血糖往往不易控制,早期强化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血糖尽快恢复正常,减少"糖毒性".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目前最常用的2种强化治疗方法[1].胰岛素泵费用较高,尤其是胰岛素泵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3C疗法),临床应用受限,目前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仍是我国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医院的胰岛素泵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等优质医疗资源帮助患儿达到更佳的血糖控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价值及时机选择. 陈晓娟 蔚京京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早期强化治疗 胰岛素泵 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儿童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