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1,702 被引量:8,125H指数:29
相关作者:文爱东宋小妹汤海峰颜永刚崔春利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21篇期刊文章
  • 1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9篇医药卫生
  • 111篇农业科学
  • 85篇理学
  • 83篇文化科学
  • 67篇化学工程
  • 38篇生物学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2篇药理
  • 102篇中药
  • 97篇活性
  • 92篇色谱
  • 86篇皂苷
  • 85篇细胞
  • 82篇学成
  • 82篇化学成分
  • 77篇药理学
  • 74篇多糖
  • 74篇相色谱
  • 74篇基因
  • 72篇响应面
  • 67篇高效液相
  • 64篇液相色谱
  • 64篇抗氧化
  • 63篇教学
  • 63篇高效液相色谱
  • 59篇响应面法
  • 57篇色谱法

机构

  • 1,638篇陕西中医药大...
  • 75篇陕西中医药大...
  • 61篇西北大学
  • 59篇空军军医大学
  • 49篇成都中医药大...
  • 37篇陕西省中医药...
  • 3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0篇中国中医科学...
  • 29篇咸阳职业技术...
  • 29篇陕西国际商贸...
  • 28篇江西中医药大...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1篇西安医学院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8篇中国药科大学
  • 1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16篇史亚军
  • 108篇宋小妹
  • 105篇郭东艳
  • 104篇唐志书
  • 93篇张岗
  • 93篇颜永刚
  • 90篇王昌利
  • 72篇张小飞
  • 66篇赵鹏
  • 63篇王薇
  • 62篇宋逍
  • 59篇李敏
  • 59篇王斌
  • 54篇高静
  • 54篇郭惠
  • 51篇张化为
  • 50篇李玉泽
  • 49篇卫培峰
  • 48篇胡本祥
  • 43篇刘继平

传媒

  • 107篇中草药
  • 98篇中南药学
  • 39篇中国实验方剂...
  • 39篇中成药
  • 37篇中国中药杂志
  • 37篇陕西中医药大...
  • 36篇陕西中医
  • 32篇陕西中医学院...
  • 32篇中国药师
  • 31篇西北药学杂志
  • 31篇现代中医药
  • 28篇药学学报
  • 28篇化学与生物工...
  • 27篇时珍国医国药
  • 27篇天然产物研究...
  • 24篇中国药房
  • 24篇中药材
  • 23篇中药药理与临...
  • 21篇中国药学杂志
  • 20篇中国野生植物...

年份

  • 16篇2025
  • 122篇2024
  • 116篇2023
  • 130篇2022
  • 124篇2021
  • 126篇2020
  • 136篇2019
  • 161篇2018
  • 109篇2017
  • 87篇2016
  • 86篇2015
  • 94篇2014
  • 81篇2013
  • 85篇2012
  • 63篇2011
  • 72篇2010
  • 2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98
1,7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中药的研究概况
纳米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药领域中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纳米中药的技术原理、制备方法、优点等方面进行...
韩伟李娆娆
关键词:纳米中药
文献传递
延胡索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2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024年
目的:以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形成愈伤组织,测定愈伤组织生长指标,检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为研究延胡索生物碱代谢调控机制和培育优良品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与6-苄基氨基嘌呤(6-BA)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采用重量法测定生物量,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含量。结果:延胡索叶片经MS+2 mg/L 2,4-D+1 mg/L 6-BA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75%;外观呈黄白色,表面呈颗粒状,生长迅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鲜重(2.7153±0.4398)g,增殖倍数4.43;干重(0.1552±0.0207)g,含水量94.16%。愈伤组织薄壁细胞内含能被碘化铋钾染色的橘黄色斑块,提示生物碱的存在;愈伤组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达(0.8600±0.3502)mg/g DW(干重),脱氢紫堇碱含量为(0.1744±0.0372)mg/g DW。结论:利用叶片作为外植体获得的延胡索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生长迅速,是快速、稳定获取延胡索乙素等生物碱类活性成分的适宜材料。
梁宇莹高靖靖马阳阳文莉樊修和于金高颜永刚李铂
关键词:延胡索愈伤组织生物碱延胡索乙素
重楼根际及药用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寻找能促进宿主植物活性代谢产物合成的微生物,为后续功能菌群的建立及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Miseq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楼根际土壤真菌、根及根茎内生真菌ITS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共获得154228条序列,这些序列对应的根际土、根茎、根分别被聚类为408、119、57个OTUs。结论重楼根际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关系为根际土>根茎>根,在重楼药用部位根茎中发现Mucoromycota门较非药用部位根中的门为特有门,Ascomycota门为优势门,Roseodiscus属真菌为重楼根茎内生真菌优势菌群,根茎和根部的特有种群及优势菌群可能与重楼活性产物合成密切相关。
王艳常帆程虎印常帆程虎印王汉屏
关键词:重楼内生真菌多样性群落
基于分子对接和系统药理学探讨沙棘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探讨沙棘的物质基础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类药性评估筛选沙棘活性成分并查找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韦恩映射。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前5个核心基因与候选化合物利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结果从沙棘中获得33个候选成分,相关靶点蛋白170个;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9310个,韦恩映射得到159个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筛选5个关键靶标JUN、AKT1、MAPK1、RELA、IL-6,涉及AGE-RAGE、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TNF等通路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结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闫浩刘小毛左振宇刘靖丽宋逍
关键词:沙棘分子对接糖尿病靶点
桃仁与山桃仁石油醚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比较山桃仁和桃仁石油醚提取部位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为探寻中药桃仁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及溶剂萃取法相结合提取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山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44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3.70%;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35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2.70%。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高,操作简单,可用于桃仁的质量控制;山桃仁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的样品含量存在差异性。为合理使用中药桃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颜永刚邓翀刘静刘贵洲
关键词:桃仁山桃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脂肪酸
多环芳烃蒄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
2013年
综述了多环芳烃蒄的合成方法,对各个合成方法进行了说明及总结。蒄结构独特,具有很好的电子转移能力及良好的电致发光效应,结合实际对其应用做了展望。
张朋张琼
关键词:多环芳烃
铁棒锤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铁棒锤中二萜生物碱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法评价化合物2~8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铁棒锤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3-脱氧乌头碱(1),3-乙酰乌头碱(2),乌头碱(3),次乌头碱(4),8-O-methyl-14-benzoylaconine(5),spicatine A(6),aldohypaconite(7),hokbusine A(8)。化合物3对肺癌A549细胞、肺癌1299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4~8则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活性。结论:二萜生物碱是铁棒锤药材的主要及有效化学成分,其中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魏鼎华王菲宋蓓崔九成宋小妹岳正刚
关键词:铁棒锤二萜生物碱细胞毒活性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4
2017年
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快速、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其合成以及应用于分离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中药化学家们的青睐,而探索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与中药活性成分离效率之间规律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等)分类阐述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设计选择性更高的中药活性成分分离新材料提供参考。
左振宇张光辉雷福厚杨海刚张乐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中药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龙胆泻肝汤的活性化合物及相关靶点;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ASD的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主要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图。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龙胆泻肝汤与关键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共选出龙胆泻肝汤中10种药材对应的245个靶点,其中与ASD有162个共表达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115个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34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中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与AKT1、IL-6、TNF等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龙胆泻肝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调节AKT 1、IL-6、MAPK 3、TP53、TNF等核心基因参与ASD的治疗,同时也说明龙胆泻肝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ASD的作用。
张梦佳于娇妍刘庆庆李佳敏王斌杨奇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龙胆泻肝汤孤独症谱系障碍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养阴生血合剂防治化疗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 通过体内外成分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养阴生血合剂防治化疗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养阴生血合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从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入血成分对应的靶点,DrugBank,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化疗并发症相关靶点,并筛选养阴生血合剂和化疗并发症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Auto Dock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灌胃给予养阴生血合剂后,自大鼠血清中鉴定出哈巴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和8-表番木鳖酸9种入血成分。筛选得到养阴生血合剂-化疗并发症交集靶点48个,包括EGFR,TNF,STAT3,IL-2等核心靶点15个,主要涉及核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与核心靶点EGFR和TNF的对接结合能均<-5 kJ/mol。结论 养阴生血合剂及其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和TNF等靶点,调控NF-κB和IL-17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化疗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张萌萌刘典焱郭容利李海洋李瑶宋建芳丁茹卫培峰
关键词:化疗并发症网络药理学
共1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