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作品数:6,973 被引量:32,142H指数:53
- 相关作者:陈放张义正李绍才刘世贵曾涛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HPLC-小粒径色谱柱法测定红景天提取物中红景天苷、酪醇和络赛维的含量
- 目的:建立应用小粒径色谱柱快速测定红景天提取物中红景天苷、酪醇和络赛维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ALO C18 (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A,乙腈,B,水(含0.1%甲...
- 邹亮王战国胡慧玲阳明福包希福王安齐
- 关键词:红景天提取物红景天苷酪醇
- 种群基因组研究揭示中国狼高海拔适应性
- 中国狼曾经在中国广泛分布,现在分布区已大大缩减.对于中国狼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历史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研究其遗传结构、进化历史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对8 个来自中国不同区域的野生中国狼个体(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各...
- 张文平张志和范振鑫黄杰李鹏刘红侯蓉张修月Robert Wayne岳碧松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鼩鼹属种间系统关系的研究
- 目前,“亚洲鼩鼹”包括5个物种,即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峨眉鼩鼹U.andersoni,怒江鼩鼹U.investigator,长吻鼩鼹U.gracilis 和鼩鼹U.soricipes,除...
- 涂飞云范振鑫陈顺德张修月刘洋刘少英岳碧松
- 关键词:系统进化线粒体基因组选择压
-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的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 为了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保护、管理麝这一物种,利用线粒体控制区5'端高变区582bp的序列变异,分析了来白四川马尔康、金凤山、米亚罗三个圈养林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在109个个体中,共发现94个变异...
- 彭红元刘世昌邹方东曾博岳碧松
- 关键词:林麝线粒体控制区种群结构
- 干旱胁迫对生姜根际化感效应的影响研究
-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浅根性作物,是重要的调味品作物和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干旱是限制生姜植株生长的水分逆境因子。生姜根系分泌物中具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是影响...
- 陈娟潘开文王进闯王彦杰李伟辜彬
- 文献传递
- 动物对地震滑坡体生境利用的初步研究
- 2010年4月011年1月,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保护区的地震滑坡体及周边范围设置固定监测样方,采用陷阱法对小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进行监测,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鸟类对滑坡体的利用状况,共开展了4次监测。共监测记录到利用滑坡体的...
- 李波冉江洪廖丽欢郑雯缪宁尚涛
- 关键词:地震动物生境利用
- 文献传递
- 一株产高温淀粉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分离和筛选
- 从西藏当雄温泉附近的土壤中用锥虫蓝平板,55℃培养,筛选到一株分泌高温淀粉酶的菌株,经生理生化初步鉴定后,克隆16s rDNA基因测序,提交GenBank比对后,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nfor...
- 蒋若天宋航蒲宗耀陈松刘成君卢涛
-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高温淀粉酶菌株筛选
- 文献传递
- 不同季节对油菜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1990年
- 油菜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通过感温阶段,才能进入感光阶段,只有通过感光阶段,才能正常现蕾、抽薹、开花、结实油菜离体茎尖在得不到花芽分化所需温度条件下,始终保持营养生长状态。本文报道油菜离体茎尖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开花生理和衰老生理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顾亨森
- 关键词:油菜
- 转录因子AtWRKY28亚细胞定位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逆境诱导反应、生长发育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对转录因子AtWRKY28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tWRKY28在细胞核中行使功能且其表达受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的影响,其中受机械损伤、高盐的诱导尤为明显,说明该基因可能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一定的功能。此外,对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tWRKY28基因的启动子包含多个与非生物逆境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 钟贵买伍林涛王健美杨毅李旭锋
-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非生物胁迫启动子分析
- GSTM1、GSTT1缺失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无精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家族中GSTM1、GSTT1缺失和GSTP1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原发性无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多重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36例汉族原发无精症患者和142名正常生育男性的GSTMl、GSTTl基因缺失和GSTPl基因(Ile/Val)多态性。结果M1(-/-)和P1(Ile/Val或Val/Val)联合基因型在对照组中分布为24.65%(35/142),高于病例组的15.68%(37/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M1(-/-),T1(+/+)和P1(Ile/Val或Val/Val)联合基因型在对照组中分布为12.68%(18/142),高于病例组的5.51%(13/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M1(-/-)和Pl(Ile/Val或Val/Val)联合基因型以及M1(-/-),T1(+/+)和P1(11e/Val或Val/Val)联合基因型可能降低男性患无精症的风险。
- 李创丁显平付莉陈林
- 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