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作品数:2,895 被引量:11,484H指数:40
- 相关作者:邓子新姜宗来贺林齐颖新严志强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氧化应激调控血管重建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和转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机械应力在多种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究了心肺血管的力化生转换机制与疾病潜在治疗靶标。方法构建高血压、动脉瘤、静脉移植以及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等多种机械应力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使用DHE以及ESR检测损伤血管的氧化应激状态;使用H&E和VVG染色检测血管重建情况;应用Flexcell-5000体外细胞周期性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电子秤称量小鼠体重、Seahorse检测线粒体功能和细胞代谢,构建小鼠特异性敲除模型。结果高血压、动脉瘤、静脉移植以及机械通气肺损伤血管均发生血管重建,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上升;异常上升的周期性张应变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可以有效增加小鼠的体重、降低小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导致小鼠骨骼肌功能下降,基因敲除小鼠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降低了机体的肥胖。结论异常升高的周期性张应变显著提高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引发高血压、动脉瘤以及急性肺损伤血管发生血管重建;血管的氧化应激亦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降低骨骼肌运动功能,进而导致机体肥胖;调节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对缓解高血压、动脉瘤、急性肺损伤以及肥胖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黄凯齐颖新
- 关键词:力学生物学细胞线粒体血管重建血管疾病血管发生
- 从假单胞菌1896中分离到的5个环二肽类化合物被引量:4
- 2011年
- 以海洋细菌假单胞菌1896(Pseudomonas sp.1896)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30 L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并通过1D,2D-NMR和ESI-MS光谱数据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cyclo-(L-pro-L-tyr)(Ⅰ)、cyclo-(D-pro-L-tyr)(Ⅱ)、cyclo-(D-pro-L-val)(Ⅲ)、cyclo-(D-pro-D-trp)(Ⅳ)、cyclo-(L-pro-D-met)(Ⅴ).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中蕴藏着丰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环二肽,是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要资源.
- 石妞妞徐俊沈月毛
- 关键词:海洋细菌假单孢菌次级代谢产物
- 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基础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4年
- 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兼有流化床和填充床层析的优点,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而可以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但该技术还不成熟,操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了解其基础性能从而掌握它的膨胀和吸附机制,才能使它真正发挥作用。从膨胀床流体力学性能、吸附性能、吸附剂与细胞和细胞碎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础性能的其他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膨胀床基础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关红欣韩凌胡洪波张雪洪唐涌濂
- 关键词:膨胀床流体力学性能生化分离
- 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牙菌斑的菌群结构
- 口腔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其内部的温度、湿度、来源丰富的营养以及结构的复杂性,和理化性质的差异性,为口腔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定居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因而也就造成了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一旦口腔微生态的平衡被破坏...
- 洪纬魏桂芳严二平赵立平
-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牙菌斑ERIC-PCR
- 文献传递
- 人体肠道胆固醇去除菌株的筛选及去除机理的研究
- <正>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活体,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应用。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胆固醇升高是主要因素之一。大量实验证实不...
- 王一鸣杨虹李堃宝
- 关键词:益生菌乳杆菌胆固醇共沉淀
- 文献传递
- 个体化腰椎有限元模型韧带材料参数估算方法开发
- 2021年
- 目的腰椎有限元模型(LFEM)广泛应用于植入物开发、手术预后评估等方面,但由于建模的差异,不同的LFEM在相同的材料参数下难以获得理想的力-角度滞回曲线,其计算结果受到质疑。提出一种基于脊柱运动学结果的有限元模型韧带材料参数的估算方法,以满足LFEM的建模需要。方法根据文献脊柱离体实验的数据,在不同扭矩(5.0、7.5、10.0 N·m)和轴向载荷(600 N)下。
- 杨洋洋潘晟轩赵杰赵杰
- 关键词:离体实验韧带有限元模型轴向载荷腰椎个体化
- 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研究
- 菌群是动物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高的共生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与失衡会引起大熊猫的腹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二重感染等疾病;同时出血性肠炎和细菌性腹泻在大熊猫身上相对而言也是经常发生的,并且表现出与多种潜在的病...
- 张文平薛正晟张志和侯蓉赵立平
- 关键词:BARCODED测序
- GntR家族转录因子调控铜绿假单胞菌SJTD-1降解烷烃的分子机制研究
- 石油污染严重破坏人类与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致畸、致癌毒性及生物累积效应,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与生物圈的生存与繁衍.微生物修复是去除石油污染的有效手段,依靠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菌株或菌群,以石油污染物中的烷烃类物质为碳源...
- 王秀丽纪南南刘建华梁如冰
- 关键词: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降解机理
- 肺炎衣原体重组的RNase HIIa和RNase HIIb的生化性质鉴定与比较
- 2008年
- 目的对肺炎衣原体AR39的RNase HIIa和RNase HIIb(CpRNase HIIa和CpRNase HIIb)进行克隆、表达及生化性质鉴定与比较。方法按已知的CpRNase HIIs基因设计引物、扩增。用pET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质粒,表达和纯化CpRNase HIIs。5′-32P标记底物RNA/DNA及含有核糖核苷酸的DNA,鉴定酶学性质。结果CpRNase HIIa和CpRNase HIIb均能切割RNA/DNA杂合体的寡聚核糖核苷酸链,产生3′羟基和5′磷酸基团的末端。但两者确实存在着不同的酶活性质。结论CpRNase HIIa和CpRNase HIIb在细胞内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 裴冬丽刘建华
- 肿瘤中neu基因的过量表达及其抑制被引量:1
- 1998年
- neu基因编码一种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同源的磷酸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近年来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发现neu基因的扩增和(或)过量表达.一些蛋白质因子或化学药物可以在转录水平阻遏neu基因的过量表达或者降低其产物p185neu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具有neu基因过量表达的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
- 龚海彪张惟杰徐晋麟
- 关键词:NEU基因肿瘤转移肿瘤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