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作品数:2,615 被引量:11,814H指数:42
- 相关作者:张虎元韩文峰张景科刘高高原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带电物质光反射率与透射率实验研究
- 为了研究风沙流中的电磁波技术可能受沙粒所带电荷的影响,开展了电磁波照射在带电玻璃板和带电PMMA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物体表面所带电荷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决定于电荷密度以...
- 李楠周俊谢莉
- 复合超导带材超导芯非对称分布下的临界电流随弯曲应变的退化特性
- 针对超导带材横截面芯丝非对称分布情形,基于复合材料统计损伤理论和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弯曲变形模式下应变-临界电流退化关系的一般解析表达式.开展了超导带材横截面上不同超导芯分布下的临界电流退化特点的理论预测.
- 高配峰王省哲
- 强度折减法分析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2011年
- 通过有限单元强度折减法对土体强度c,值进行折减,得出降雨前后的黄土边坡安全系数及土坡破坏面形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土坡的破坏机理,为以后类似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吴琎
- 关键词:黄土边坡稳定性
- 基于DEM的分布式斜坡稳定性模型在黄土沟壑区浅层滑坡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0年
- 为评价SINMAP模型在黄土地区对浅层滑动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基于1-5 000地形图获得数字化高程模型(DEM)和潜在的土壤湿度环境,利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获取的物理力学参数,结合现场钻探和探槽估计的土层厚度分布,得出地表稳定性指数等级分布图。通过现场测量绘制的滑坡分布图与模拟结果对比和统计得出:实际滑坡分布多位于不稳定区域;模型的精度主要受DEM数据精度的控制,同时,滑坡检验点的位置对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空间参数差异变化对模型的影响较小。
- 康超谌文武张帆宇
- 关键词:黄土地区稳定性
- 基于非对称铺层的复合材料弯扭耦合结构设计与试验验证
- 2024年
- 复合材料弯扭耦合结构在前掠翼飞机机翼的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对称铺层复合材料设计弯扭耦合结构,存在设计域窄及耦合效应不足等问题.非对称铺层复合材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但因其易产生固化变形,目前未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文章首先引入层合板的几何因子和材料常数,推导了拉剪多耦合效应层合板的湿热稳定解析条件;其次,利用湿热稳定的拉剪多耦合效应层合板构造了变截面弯扭耦合盒型结构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genetic algorithm-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GASQP)混合优化算法实现了结构的非对称铺层优化设计,使得结构在不发生固化变形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耦合效应;然后,对弯扭耦合结构的湿热稳定性和弯扭耦合效应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耦合效应的鲁棒性分析;最后,设计并完成了弯扭耦合效应的测量试验,验证了理论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当铺层角度满足湿热稳定条件时,非对称弯扭耦合结构不会发生固化变形;非对称铺层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耦合效应,最大可达90%以上.
- 崔达张鸣昊李道奎
- 关键词:优化设计试验验证
- 活动断裂带断层泥地球化学特征
- 郑国东梁收运王自翔赵军
- 文献传递
- 颗粒介质类固-液转化中力链的概率分布特性
- 颗粒物质类固-液转化现象的广泛存在及其力学行为的复杂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该相态转化的内在机理。采用离散单元模型可通过对细观尺度下颗粒间的作用力进行数值分析,并由此统计分析颗粒系统在宏观尺度下的力学...
- 季顺迎王等明孙其诚
- 关键词:颗粒介质配位数统计特性
- 文献传递
- 多级模糊综合的小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小城镇是连接大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日益受到地质灾害的显著制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甘肃龙山镇和阿干镇为例,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三级模糊数学模型和全面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
- 王群敏梁收运周自强蔡汉成
- 关键词:小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特征与成因被引量:42
- 2014年
-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黄土沿下伏泥岩等接触面滑动的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黄土滑坡类型之一.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黄土斜坡一般为坡度10°~20°的地势低洼部位.上部黄土、下部泥质岩的"双层异质"斜坡结构,倾向坡外的接触面构成的软弱结构面,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地质基础.地下水作用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重要引发因素.斜坡上部黄土的渗透性较好,且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有利于降水入渗,而下部泥质岩的渗透性差,地下水易在接触面及其低洼部位汇集,使黄土底部接触面一带岩土长期处于过湿软塑-饱和状态,成为滑坡发育的软弱结构面.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具有滑动速度低、滑动距离短,滑体稳定性差、易复活滑动等活动特征.受斜坡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型或塑流-拉裂型.
- 吴玮江宿星刘伟魏万鸿冯乐涛杨涛
- 关键词:接触面地下水
- 风沙电多场耦合中沙粒跃移运动的受力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基于风沙电多场耦合跃移运动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稳定风沙运动的数值模拟,将沙粒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种作用力,如空气阻力、Magnus力、Saffman力、静电力与重力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沙粒所受各种作用力随摩阻风速、沙粒粒径、沙粒初始旋转角速度和初始起跳速度的变化规律.
- 武建军闫光虎
- 关键词: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