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作品数:3,569 被引量:22,416H指数:59
- 相关作者:尚可政李耀辉田军李艳丑纪范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个相似—动力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发展构想
- 如何使用统计学方法来提高动力模式的预报水平,即实现统计和动力方法的有机结合,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这里旨在探索一种利用现有大气环流模式进行相似-动力预报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其核心思想是把...
- 任宏利丑纪范黄建平李维京张培群
-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测
- 文献传递
- 2010年兰州一次强沙尘暴的地面气象要素及垂直分布分析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集合观测的沙尘气溶胶资料和各微气象学要素的地面观测和垂直探测数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2010年3月发生在兰州一次典型沙尘过程的地面气象要素、动力因子的变化特...
- 凌肖露郭维栋赵钱飞刘野毕建荣
- 关键词:沙尘暴气象要素后向轨迹
- 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三”式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被引量:12
- 2011年
- 本文讨论了新时期大气科学专业课堂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和内容,探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有机结合的途径,并论述了大气科学专业中专业实践内容和方法改革的操作性。
- 王澄海杨毅
- 关键词:大气科学
- 2000—2008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对兰州市2000—2008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兰州市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2000—2008年,兰州市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及轻度污染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而空气质量为优、良日数呈增加趋势。中度或重度污染日数多出现在冬春两季,可能与兰州市冬季取暖和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有关。
- 马玉霞王式功王娟怀张军
- 关键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沙尘暴
- 2006~2015年中国华北地区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研究高污染地区气溶胶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CALIPSO卫星提供的Level 2Profile和Level 2VFM产品,分析了华北地区2006~2015年532nm总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振比,色比及不同类型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基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能见度下华北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气溶胶粒子532nm总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振比和色比范围依次为0.5×10^(-3)~8.0×10^(-3)km^(-1)sr^(-1),0.14~0.3和0.6~2.0,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和高度变化特征;能见度<5km时粒子散射能力最强,非球形最弱,粒径最小,对应的最大532nm总后向散射系数,最小退偏振比和最小色比依次为0.012km^(-1)sr^(-1),0.092和0.856,能见度>10km时相反;污染沙尘,沙漠沙尘,污染大陆气溶胶和洁净海洋气溶胶集中在0~2km,出现的频率依次为13.81%,8.48%,5.45%和1.22%.
- 高星星陈艳张武
- 关键词:气溶胶CALIPSO
- 西藏林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观测的TBB资料,对2015年8月19日发生在林芝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模拟结果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高原低涡切变的环流形势下,伴随辐合线发展的线状对流系统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WRF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出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降水的落区、量级。西南风引导的暖湿气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对中尺度结构的分析表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以及在降水区存在的正涡度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的分布能够为暴雨提供有利的热力条件,垂直螺旋度低层正中心的配置反映出大气的不稳定分布,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与维持。
- 田畅隆霄韩子霏
- 关键词:青藏高原暴雨数值模拟
- 干旱区夏季晴空期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被引量:8
- 2019年
- 在全球干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背景,夏季晴天常常会出现其他地区少见的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super thick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CBL),这种特殊的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意义,但目前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机制理解十分有限.这既制约了大气数值模式中针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参数化改进,也限制了超厚对流边界层与天气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通过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敦煌荒漠戈壁为代表性研究区,利用以往在该区域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及长期业务探空观测资料,从大气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出发,对该地区出现的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日际尺度看在持续晴空期即使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日积分值不变甚至减弱的情况下,大气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的日最大厚度仍然表现为逐日持续增高的特点,且地表感热提供的能量无法平衡对流边界层发展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主要原因是深厚的近中性残余层(residual layer, RL)在对流边界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夹卷过程从残余层进入对流边界层的夹卷能量是对流边界层逐日持续发展的关键能量补充.在夏季连续晴空期,对流边界层与残余层之间会形成逐日循环增长机制,使干旱区夏季发展出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
- 张强乔梁乔梁岳平
- 最低气温对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通过2013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逐日就诊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方法,分析0~30d滞后影响,研究极端低温对不同年龄(<15岁、16~45岁、46~60岁、>60岁)和性别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发现:日均最低温度对相对危险度(RR)的最大RR变化范围为0.89~1.41,变化趋势整体呈现出V字型,在低温附近,温度越低,RR越高;滞后0~4d,极端低温代表的冷效应影响最为显著;滞后5~19d,在日均最低温度0°C附近,出现新的峰值,冷效应对RR的贡献有所下降,热效应对RR的贡献完全消失;滞后20~30d,日均最低温度为-10°C时,出现RR最小值,0°C温度点附近维持RR峰值;滞后22d时,滞后影响完全消失.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呼吸系统疾病对低龄人群表现出长期滞后性和高发性,对高龄人群表现出短期滞后性.男性比女性患病的滞后效应更长,患病风险更大.
- 冯风流张艺凡焦浩然程博文马玉霞
-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 基于Hadoop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系统设计被引量:3
- 2019年
- 针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及其大规模数据计算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算法,采用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并行化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实现了基于Hadoop平台的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系统.通过试验比较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基于线性拟合算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本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预测误差.
- 丁凡马敏劲胡昱全胡国辉
- 关键词: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空气质量指数
- 全球增暖2℃和1.5℃情景下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干湿响应
- 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议》旨在将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幅限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1-3]。以往研究表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对气...
- 魏韵于海鹏黄建平张强杨宾张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