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44 被引量:761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月波武万良王淑花刘荣祥毛新宇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文化科学
  • 14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6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冶金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5篇合金
  • 41篇氩弧
  • 34篇耐磨
  • 33篇耐磨性
  • 32篇熔覆
  • 23篇氩弧熔覆
  • 22篇涂层
  • 21篇显微组织
  • 21篇教学
  • 18篇氩弧熔敷
  • 17篇原位自生
  • 15篇原位合成
  • 15篇复合材料
  • 13篇镀铝
  • 13篇熔敷
  • 13篇热浸
  • 13篇热浸镀
  • 13篇热浸镀铝
  • 12篇铸铁
  • 11篇铝合金

机构

  • 240篇黑龙江科技学...
  • 17篇哈尔滨工业大...
  • 9篇哈尔滨工程大...
  • 9篇哈尔滨汽轮机...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浙江工贸职业...
  • 2篇浙江机电职业...
  • 1篇东北轻合金有...
  • 1篇哈尔滨电机厂...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67篇王振廷
  • 26篇王永东
  • 25篇徐家文
  • 21篇李学伟
  • 19篇赵霞
  • 18篇刘万辉
  • 18篇孟君晟
  • 18篇赵国刚
  • 17篇周月波
  • 17篇王淑花
  • 17篇鲍爱莲
  • 16篇孙俭峰
  • 16篇张海军
  • 16篇陈洪玉
  • 15篇刘兴
  • 14篇王振玲
  • 12篇朱艳
  • 11篇党振乾
  • 11篇武万良
  • 11篇王树成

传媒

  • 50篇黑龙江科技学...
  • 19篇表面技术
  • 14篇焊接学报
  • 11篇金属热处理
  • 11篇材料热处理学...
  • 8篇热加工工艺
  • 7篇黑龙江科技信...
  • 7篇中国表面工程
  • 6篇黑龙江冶金
  • 5篇粉末冶金技术
  • 5篇材料保护
  • 5篇兵器材料科学...
  • 5篇铸造设备与工...
  • 5篇Transa...
  • 4篇北方经贸
  • 4篇铸造技术
  • 4篇广州化工
  • 3篇经济师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16篇2013
  • 24篇2012
  • 35篇2011
  • 27篇2010
  • 46篇2009
  • 42篇2008
  • 19篇2007
  • 21篇2006
  • 8篇2005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混合水射流喷丸喷头外流连续相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为研究后混合水射流喷丸喷头外流场的运动特性,应用FLUENT软件对后混合水射流喷丸喷头外流场连续相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射流的湍动特性,连续相采用三维不可压缩稳态雷诺时均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分析喷丸压力和靶距对外流连续相轴向速度和轴向动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流连续相水的轴向速度和轴向动压强具有显著对称性,最大轴向速度和轴向动压强均出现在射流轴线上。其值随喷丸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喷丸靶距的增加而减小。当喷丸压力为350 MPa、喷丸靶距为50 mm时,最大轴向速度为22.0 m/s,最大轴向动压强为0.24 MPa。该研究为外流离散相弹丸运动状态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董星任树栋孙剑峰李德玉
关键词:水射流喷丸外流场数值模拟
氩弧熔覆原位合成ZrC-TiB_2/Fe基复合涂层组织与耐磨性被引量:2
2011年
为提高钢材料表面性能,以Ti、Zr、B4C和Fe等粉末为原料,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345D钢表面制备出原位合成ZrC和TiB2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滑动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由方块状ZrC颗粒、长条状TiB2颗粒和α-Fe基体组成;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界面洁净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平均硬度(HV)为14 GPa;在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其耐磨性约为基体的18倍。该研究为原位合成ZrC和TiB2提供了新方法。
王振廷殷力佳梁刚
关键词:氩弧熔覆原位合成耐磨性
热喷涂及热处理对45钢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喷焊及回火温度对镍基自熔合金粉末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合面上,元素互相扩散,形成亮白色带状的过渡层,基体母材区受热较少,组织变化不大。碳元素扩散进入喷焊层后,与Cr形成(Fe,Ni)23C6及Cr的碳化物,这些硬质相阻碍喷焊层晶粒的张大,致使晶粒细化,在45钢中形成粗棒状或块状组织。喷焊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合金元素在喷焊层与基体界面附近连续分布,保证了较高的结合强度。
王瑞权邱葭菲林波韩秋华王雨怀
关键词:45钢镍基合金喷焊显微组织
高产量合成尺寸均一的ZnO纳米线
2009年
通过热蒸发气相沉积的方法成功合成了高产量的ZnO一维纳米线。合成的纳米线平均直径50nm,长度达数微米。X射线衍射谱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是成分单一的纤锌矿结构,纳米线的生长归因于汽-固生长机制。合成的产物在纳米光电子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张海军赵国刚
关键词:氧化锌半导体纳米线气相沉积
T12钢盐浴渗铬工艺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T12钢的低温盐浴渗铬工艺。正交实验表明,以BaCl2-CaCl2为基盐,以Cr2O3+铬盐(Cr3+)+铬粉+NaF为渗铬剂,在0.15MPa氩气保护下,经850℃×6h渗铬,可获得与基体结合良好的48μm的渗铬层,渗层表面铬浓度约86.9wt%,表面硬度可达1750HV。渗铬表层主要物相为Cr7C3、Cr2C、Cr和(Cr,Fe)2O3组成。渗铬层具有优良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分析证明渗铬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
李学伟赵品
关键词:盐浴渗铬显微硬度
SMA动作器结构变形的主动控制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机翼结构变形控制中主动控制的设计思想和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SMA弹簧动作器,将其应用到机翼骨架结构中。利用ADAMS软件对机翼主动控制进行仿真,对驱动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实现了机翼骨架结构的主动变形控制,减轻了结构的重量,为无人机的主动控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于月民丁元柱于丽艳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机翼
1Cr18Ni9Ti钢不同焊接接头的低温拉伸性能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精密多功能低温静载材料实验机和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焊接方法对1Cr18Ni9Ti钢焊接接头低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7K下,1Cr18Ni9Ti钢TIG焊接头的强度、伸长率均比MMA焊接头的高;两者拉伸断口均为韧窝和撕裂棱混合型韧性断口,但TIG焊接头断口中韧窝的尺寸细小而均匀。
王淑花李学伟邢玉荣
原位合成TiN增强Ni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3
2011年
以Ti,BN和Ni粉为原料,在Q345D钢表面采用氩弧熔敷技术制备了TiN增强Ni基复合涂层.利用扫面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TiN颗粒呈球形、不规则椭球状和枝晶状,并对其形貌特征进行了解释.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涂层表面平均硬度达到了840 HV.结果表明,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伴随着粘着磨损,硬质点颗粒的分布提高了基体的耐磨性能.
王振廷郑维周晓辉
关键词:氩弧熔敷原位合成耐磨性能
复合孕育对可锻铸铁组织转变的影响
2007年
采用稀土硅铁、铋为复合孕育剂,对可锻铸铁进行了孕育处理。利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碳化物及珠光体的分解温度,观察了复合孕育可锻铸铁的组织,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复合孕育可使可锻铸铁的铸态组织细化,降低碳化物和珠光体的分解温度,同时还可改善石墨化效果,保证石墨细小、分布均匀,且呈团絮或团球状形态。
王树成
关键词:可锻铸铁石墨化
溅射Ni-16Co-26Cr-10Al纳米晶涂层的熔盐热腐蚀性能
2009年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铸造Ni-16Co-26Cr-10Al合金上溅射了相同成分的纳米晶涂层,并进行900℃热腐蚀实验,结果表明:溅射Ni-16Co-26Cr-10Al纳米晶涂层由于晶粒尺寸细小,促进了保护性氧化物形成元素Al沿原"短路扩散通道-晶界"向氧化前沿的扩散,从而促进了保护性Al2O3的快速形成,使得溅射Ni-16Co-26Cr-10Al纳米晶涂层表现出比M38合金更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孙俭锋刘修超周月波王永东陈洪玉
关键词:热腐蚀镍基高温合金磁控溅射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