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9016)
-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凌田娟董贵明王桂凤王哲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在湖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8年
- 利用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对8个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为了有效解决权重计算困难的问题,根据各指标值的差异程度,利用熵权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评价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客观地考虑了指标权重问题且原理简单、思路清晰,利用该模型可以对湖库富营养化进行合理评价,但要注意置信度的选取范围.
- 陈娟刘凌
- 关键词: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 淹水过程不同土层磷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采用土槽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土壤不同土层磷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淹水土壤不同土层磷释放呈锯齿状交替变化,但释放量有很大差异,中层释放量最低,上和下层释放量较高,最大磷浓度分别为0.0336mg/L和0.0517mg/L;而不同土层溶液中的亚铁和总铁量正好与之相反,中层铁释放量最大,上层次之,下层最低,且中层释铁量明显高于上层和下层;不同土层溶液随淹水时间pH趋于中性,Eh降低,其中中层溶液Eh下降的幅度大;淹水土壤溶液中各种不同形态铁的氧化物,如因水解和氧化形成的水铁矿以及蓝铁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磷的释放;同时淹水增加了磷的扩散,地下水有一定量的磷累积。
- 王桂风刘凌田娟
- 关键词:淹水土壤磷释放PH值铁氧化物地下水
- 淹水土壤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转化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通过室内PVC土槽实验,模拟了淹水条件下土壤上覆淹水和孔隙水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Eh值、pH值、Fe^2+、Fe^3+和溶解有机质(DOC),以及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转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磷迁移转化的因素,得到主要影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54 d淹水期间,上覆淹水可溶性磷浓度大于孔隙水的磷浓度,前者累积释磷量是后者的16倍;土壤磷的释放主要以Fe-P、O-P和Al-P为主,Ca-P基本不变,其中以Fe-P的贡献最大,淹水期间比初始值减少了30.4%-72%;主成分分析表明,Eh值、Fe^2+、Fe^3+和DOC是影响上覆淹水磷释放的主要因子,DOC络合Fe^2+和Fe^3+成水溶性三元复合体,释磷机制以络合增溶为主;DOC是影响土壤孔隙水磷释放主要因子,释磷机制以竞争吸附为主,高浓度铁离子的存在阻止了孔隙水中磷释放.
- 田娟刘凌丁海山陈涛
- 关键词:淹水土壤磷释放
- 淹水土壤磷释放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8年
-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农业磷为主的非点源污染通常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在许多农业地区,尤其在季节性洪水淹没的条件下,变化的环境因素导致农业土壤释放到水中的磷加剧。本文主要以影响磷释放吸附的因素为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淹水条件下土壤磷释放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田娟刘凌董贵明王桂凤
- 关键词:淹水土壤磷释放富营养化
- 变化的淹水条件对土壤磷素释放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研究农业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机理,选择太湖流域宜兴稻麦轮作土,模拟了变化的淹水深度、水土比、不同酸度上覆淹水等,进行了淹水土壤磷释放研究。实验表明:土壤释磷量随淹水深度成比例增加,同一淹水深度土壤吸附/释放磷量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实验得到一个临界水土比4:1,水土比小于4:1时,淹水中没有Fe2+溶出,且土壤磷释放缓慢,而水土比大于4:1时,磷释放强度增大,上覆淹水中开始出现Fe2+,且随水土比增大而增加;碱性淹水条件时土壤释磷量大于酸性淹水条件时的释磷量,其中上覆水pH9.78时土壤释磷量最大,而pH3.7时土壤总铁和Fe2+释放量最大,但此时释磷量很低,表明淹水中水—土体系Fe2+-Fe3+氧化物氢氧化物胶体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磷的释放。
- 田娟刘凌王桂凤董贵明
- 关键词:淹水PH值
- Mi ke21在人工湖生态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36
- 2008年
- 应用Mike21软件对金仓湖七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湖泊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选择合理设计方案并利用Mike21对调水时金仓湖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和分析,为金仓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王哲刘凌宋兰兰
- 关键词:MIKE流速水质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