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W-06-02)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王东红单保庆尹澄清王子健徐小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嘉兴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水利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污染
  • 2篇再生水
  • 2篇污染物
  • 1篇底泥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遗传毒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毒污染物
  • 1篇有毒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筛查方法
  • 1篇深度处理
  • 1篇深度处理工艺
  • 1篇渗滤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混凝土
  • 1篇生态型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嘉兴市水利局
  • 1篇嘉兴市水利投...

作者

  • 3篇单保庆
  • 3篇王东红
  • 3篇尹澄清
  • 2篇王子健
  • 2篇钟文珏
  • 2篇徐小卫
  • 1篇刘俊新
  • 1篇刘淑琴
  • 1篇陈颖军
  • 1篇王炳一
  • 1篇姜晓华
  • 1篇陶宇晖
  • 1篇刘东艳
  • 1篇张干
  • 1篇王为东
  • 1篇饶凯锋
  • 1篇赵建伟
  • 1篇赵洪涛
  • 1篇黄国培
  • 1篇唐建辉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混凝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村污水处理...
  • 1篇上海(第二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研发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致因之一。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研发了一套一体化处理装置,并对其净化效率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在初始运行阶段,在连续曝气、不间歇进水方式下,当水力负荷0.01m3...
陶宇晖张钧胡春明
关键词:分散式污水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脱氮除磷
文献传递
生态混凝土对滨海地区绿化带土壤的盐分控制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减少盐分对绿化带植物的影响,尝试采用生态混凝土控制盐分。按不同配合比拌制1Ocm厚的生态混凝土,铺设于滨海地区土壤30cm深处。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上方土壤全盐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较大的集料粒径、较小的水灰比和灰骨比拌制生态混凝土有利于其控制表层土壤盐分。将生态混凝土分层拌制,上层采用小粒径集料,下层采用大粒径集料拌制,可进一步强化控盐效果。上层采用1O~16mm碎石,下层采用16~35mm碎石,按水灰比0.4,灰骨比1/8拌制的生态混凝土的铺设,将表层土壤全盐量控制在1.358g/kg,控盐率达到30.29%。
胡春明单保庆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配合比
赤泥投加控制河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不同赤泥投加比例下河道底泥磷释放作用的研究,发现底泥中铁铝磷与钙磷的比值(Fe/Al-P∶Ca-P)、铁磷比(Fe∶TP)及有机质含量(OM)是赤泥能否应用于河道底泥磷释放控制中的决定性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河道底泥中Fe/Al-P∶Ca-P小于0.88,Fe∶TP小于16.1,且有机质含量低于1.87%时,投加适量赤泥才能起到抑制河道底泥内源磷释放的作用;反之,赤泥的投加则有可能促进底泥内源磷的释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推荐赤泥与底泥的接触时间不低于7d,从而使赤泥的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程雅靖单保庆张洪刘红磊
关键词:赤泥河道底泥磷释放
以河网作为城市水源的污染问题和湿地净化被引量:26
2010年
杭嘉湖某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其饮用水水源来自河道水网.近年来由于上游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保护相对滞后,水网水质下降严重.河道水网具有污染源多,水动力学条件复杂多变,控制困难等特点.为保障供水安全,该市在新塍塘的水厂进水口前建设了"生态型水质净化湿地系统".它的总面积为110hm2,由预处理区、根孔净化区、泵提升和曝气充氧区、深度净化区(湖系统)组成.监测结果表明,该湿地使原水水质显著提高,其中氨氮去除率达到32.5%.同时湿地系统还具有贮存大量原水缓冲水厂供应、提供清新空气、为很多物种提供栖息地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尹澄清苏胜利张荣斌王为东周春东刘俊新赵洪涛
关键词:河网水源地湿地
再生水中优先控制有毒污染物的筛查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再生水中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筛查的方法.针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中的固相萃取柱的选择和洗脱剂条件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保留时间锁定和谱图解卷积技术分辨复杂系统中的目标污染物,并利用有毒化合物数据库进行有毒污染物甄别.结果表明,采用C18柱串联HLB柱的方法进行富集,用1:1(V/V)的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和4:1(V/V)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进行分级洗脱的前处理方法,对分配系数(logKow)在1.48~6.41之间的30种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52.1%~1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值均<13.6%.将该方法应用于天津空港地区再生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筛查,2007~2008年度2次采集样品分别筛查出30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其中有7种属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列入监管范围的污染物,11种未列入排放标准监测范围.比较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以及地表水中检出污染物,发现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筛查出的优先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不佳。
钟文珏王东红徐小卫原盛广王子健
关键词:筛查方法再生水
现代城市水病和发展中的生态型排水系统
1、现代城市的水问题病症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高速发展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城市人口从1978年占总人口的20%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43.9%,全国城镇人口年...
尹澄清
文献传递
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在渤海湾西海岸潮间带、近海和主要河流采集了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BC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65±0.42)mg·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16.8%±7.5%,均高于我国其它海岸带;(2)潮间带沉积物中BC的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区差异(以天津港码头为界),北区(0.92mg·g-1)比南区(0.22mg·g-1)平均高4倍以上;近海和河流样品BC的质量分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北高南低"趋势,表明BC在海岸带运移扩散的继承性,河流输入可能是主要途径;(3)潮间带沉积物粒度表现为"北区细"(以粘土质粉砂主)而"南区粗"(以砂为主),反映两个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不同,是造成BC质量分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姜晓华陈颖军唐建辉黄国培刘东艳李军张干
关键词:潮间带近海黑碳沉积物粒度
天津典型河流沉积物潜在毒性的离体生物效应评价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成组离体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包括鼠肝癌细胞H4IIE测试、双杂交酵母测试和SOS/umu测试,对天津地区的北塘排污河、永定新河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样品进行潜在的生物毒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3条河流沉积物中芳烃受体效应以2,3,7,8-四氯代二毒性当量(TEQ)表示为19-1227ng/kg;类雌激素效应以17β-雌二醇当量表示为40-6203ng/kg;直接、间接遗传毒性以诱导率表示分别为1.1-3.7和1.0-2.2.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发现,3条河流均存在芳烃受体活性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遗传毒性类物质相当水平的累积,重点污染河段为北塘排污河出口闸、永定新河的唐津高速路桥河段、大沽排污河的巨葛庄和唐港桥2个河段.同时,永定新河的上游和北塘排污河的上游分别存在较高的芳烃受体效应和类雌激素效应.
骆坚平马梅王东红饶凯锋王子健
关键词:遗传毒性沉积物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治理暴雨径流污染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项简单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试验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武汉动物园暴雨径流进行了治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总悬浮颗粒外各水质指标都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具有良好的污水深度处理能力。系统对水量的削减较显著,在22.1cm/d的高水力负荷下,削减率达59.5%。
赵建伟单保庆尹澄清
关键词:暴雨径流人工快速渗滤非点源污染
2种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毒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2个再生水厂的进水和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这2种不同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厌氧/缺氧/好氧(A2/O)+连续微滤技术(CMF)+加氯消毒处理工艺和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加氯消毒工艺都能有效地去除进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减轻再生水的环境风险。在(A2/O)+(CMF)+加氯消毒处理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在A2/O段进行,CMF工艺段的膜截留作用能进一步加强部分物质的去除效果;而MBR则对有毒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徐小卫王东红钟文珏王炳一刘淑琴
关键词: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毒有机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