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4311)

作品数:19 被引量:397H指数:11
相关作者:尚松浩沈冰李荣峰解文艳樊贵盛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分
  • 5篇土壤
  • 3篇水分生产
  • 3篇作物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埋深
  • 2篇入渗
  • 2篇入渗参数
  • 2篇入渗量
  • 2篇水分入渗
  • 2篇水分生产函数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时间序列
  • 2篇腾发量
  • 2篇土壤入渗
  • 2篇土壤水
  • 2篇农业
  • 2篇作物水分
  • 2篇作物水分生产...
  • 2篇埋深

机构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尚松浩
  • 6篇沈冰
  • 5篇李荣峰
  • 3篇解文艳
  • 2篇胡庆芳
  • 2篇樊贵盛
  • 2篇田俊武
  • 1篇刘小秧
  • 1篇刘春玲
  • 1篇蔡典雄
  • 1篇孙丽艳
  • 1篇郝保平
  • 1篇阮志勇
  • 1篇王小彬
  • 1篇关春林
  • 1篇邵晓梅
  • 1篇周怀平
  • 1篇李力
  • 1篇吴会军
  • 1篇江旭

传媒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第二届全国水...
  • 1篇水与社会经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的DAMSM模型被引量:5
2005年
运用动态数据反演建模方法和自记忆性方程,建立了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的DAMSM模型。该模型将动力学计算与用历史数据估计参数相结合,预测时无需分析影响地下水埋深动态的各种因素,只需要有一定长度的地下水埋深动态观测序列资料,避免了众多数据的收集整理。实例预测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准确性。
李荣峰沈冰张金凯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
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的模拟优化方法被引量:47
2005年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以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单纯形搜索法来确定最优灌溉制度(以作物产量最高为目标)。针对北京1999年冬小麦返青后的实际情况,利用以上方法对冬小麦灌溉制度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最优灌溉制度下的田间腾发量和冬小麦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却逐渐减小。在灌溉水量不足的条件下,应首先保证抽穗初期的灌溉,然后考虑在拔节期进行灌溉,可以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尚松浩
关键词:非充分灌溉优化灌溉制度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FAO56计算水分胁迫系数的方法在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6年
从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基本概念和FAO56的相关公式出发,考虑土壤临界含水量的时间变化,推导出了一个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土壤供水能力、作物潜在腾发量与作物所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将该公式和另一幂函数公式应用于山西潇河冬小麦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两者对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都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模型的参数基本一致。与幂函数公式建立的模型相比,新公式建立的田间水量平衡模型具有待定参数少、求解结果稳定、易于收敛的优点,同时还能得到0~1m土壤临界含水量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作物在土壤水分消退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可能性大小,并得出土壤临界含水量在冬小麦生长前期较小,中期最大,后期较大。在返青~收获期,0~1m深土壤临界含水量最大为290mm,最小为215mm,平均值为247mm。这些结论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庆芳尚松浩田俊武孟宝泉
鲁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被引量:28
2004年
以鲁西北地区县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机制法"对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社会因子逐级订正。研究结果表明,"机制法"能够很好的反映鲁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土地资源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各级订正的有效系数进一步揭示了鲁西北地区各种资源因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程度。
邵晓梅刘春玲
关键词:农业土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考虑周期性变化的地下水埋深预测自记忆模型被引量:18
2005年
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现有的各种预测方法普遍难以在实际中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针对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首先消除不同周期内地下水埋深均值和变幅的影响,并生成新的时间序列;将新的时间序列视为地下水系统的特解,运用系统自记忆性原理,反演导出系统微分方程;由微分方程进一步建立了地下水埋深预测的自记忆模型。实例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方便实用且预测结果接近于实际观测值,可推广应用于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其它时间序列。
李荣峰沈冰张金凯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基于投影寻踪的径向基函数网络在参考腾发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6年
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已广泛应用于参考腾发量预测等领域,但常用的K-均值聚类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等方法在求取径向基函数网络隐层节点中心时存在较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投影寻踪方法,在投影降维的基础上实现对大量高维数据的聚类,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山西潇河灌区参考腾发量的预测,研究了不同气象因子输入对参考腾发量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投影寻踪的径向基函数网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只需使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旬序数作为输入因子,就能以较高的精度预测参考腾发量。
胡庆芳尚松浩温守光孟宝泉
关键词:径向基函数网络投影寻踪
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田面糙率是影响田面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裸地和翻耕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田面凹凸程度,作物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进行了3种地表状况的田面凹凸程度、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的田间实测及田面水流运动试验;将零惯量模型与优化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田面糙率求解的优化模型;根据田面实测资料,利用优化模型求得3种耕地的田面糙率值,据此,建立了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耕地田面糙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正确。这对合理设计田面灌溉系统,提高灌水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力沈冰
关键词:耕地畦灌
闸管灌配水口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闸管灌是一种可实现精确灌溉的田间配水技术,配水口是闸管灌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因此配水口的研究对闸管灌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优化设计了两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配水口,并对其水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配水口水力学特性试验以配水口开度和配水口前的压力水头为影响因子,通过试验得到了配水口的流量—压力—开度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度对压力敏感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的配水口压力敏感系数较小,且比较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赵运革潘东撑
关键词:水力学特性优化设计
山西潇河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和降水的随机特性被引量:11
2005年
气象要素的随机变化对于农田水分的动态变化与优化调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山西潇河灌区1978~2003年共2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逐旬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ET0序列和降水(P)序列的随机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以上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包括均值和标准差)和平稳随机项.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潇河灌区ET0序列具有递增趋势,而降水具有递减趋势,同时二序列存在负相关关系;去除趋势项的ET0和P序列的旬均值和标准差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可以用Fourier级数的二阶分量来描述;二序列的平稳随机成分可以用自回归模型来描述.以上结果可以进一步用于农田墒情的随机预报和作物灌溉制度的随机优化.
田俊武尚松浩孙丽艳温守光
关键词:参考作物腾发量降水时间序列分析
施肥对饲草高粱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饲草高粱生长及营养品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可大幅提高饲草高粱生物产量,增加饲草高粱植株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单位面积产出量;氮素是影响高粱生物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其次为磷素,第三是钾素;饲草高粱植株高度以及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施肥主要通过影响饲草高粱生物产量,对饲草高粱植株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单位面积产出量产生作用。从饲草高粱的生物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确定饲草高粱的适宜收割期,以开花末期至成熟中期之间为宜,过早收割饲草高粱生物产量较低,过晚收割则饲草高粱生物产量较低且品质变劣。
周怀平郝保平关春林解文艳
关键词:施肥饲草高粱营养品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