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2)
-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朝琼郜红娟蔡广鹏韩会庆游仁龙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贵州省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为探究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基于贵州省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Goe Da模型和Arc GIS软件,探究了生态敏感性和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敏感性空间异质性突出,呈现西部高,东北部较高,中北部、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全省生态敏感性与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均存在弱的负相关,其相关性顺序为: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3)低-低型集中于贵州省南部,低-高型集中于中北部,高-低型分布差异较大,与人口密度的高-高型多分布在西北部,与人均GDP、城镇化率的高-高型集中于中部.山多人少的省情是影响其相关性强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的重要原因.
- 王后阵蔡广鹏郜红娟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 2000-2020年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究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和CLUE-S复合模型模拟出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结构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定量评估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水平不断降低。研究区中东部和西部分别以等级较低的生态风险和等级较高的生态风险为主;2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之间转换是该区景观生态风险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生态改善区和生态恶化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部,且都呈增长趋势;3地形起伏梯度上,各景观生态风险类型集中分布于3级以下,整体上呈现出1级>3级>2级>5级>4级的特点,且生态风险变化集中在1级、2级和3级。【结论】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趋于改善。自然条件优劣、人口压力以及退耕还林政策是影响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 郜红娟张朝琼
- 关键词:生态风险景观结构土地利用
- 贵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的社会经济梯度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贵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的社会经济梯度变化特征。【方法】运用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和景观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贵阳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的城乡、人口密度、交通梯度变化。【结果】1在景观类型上,各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面积及比例、破碎度、形状复杂性随距城区、交通的远近和人口密度大小在各梯度带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2在景观水平上,沿距城乡、交通和人口密度梯度方向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度变化由大到小,整体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均衡化,分离度下降,聚集度增强。【结论】贵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的社会经济梯度变化明显,其中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社会经济梯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 王后阵蔡广鹏张朝琼
- 乌江流域贵州段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和建设用地突出;2整个流域碳储量由2000年的1 302.72×10~6t增加到2010年的1 356.31×10~6 t,增加了4.11%。10年间,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旱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碳储量增加,针阔混交林、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降低。流域碳储量空间结构呈北部、东南部较高,中南部、东北部较低的特点。南部和中部碳储量降低,其他地区碳储量增加。【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及快速城镇化是影响该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郜红娟韩会庆张朝琼王后阵
- 关键词:碳储量土地利用变化乌江流域
- 贵州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能值指标对贵州省1990—2010年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时空分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呈递增趋势,投入以可更新资源能值和可更新的有机能为主,工业辅助能的增加最为显著,能值产出结构以种植业主,并呈下降趋势;能值投资率和环境承载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中西部地区,低值区分布在贵州东南地区;净能值产出率高值分布在贵州东北、西南地区,低值分布在西北;可持续发展指数高值分布在遵义、黔东南和黔西南,低值分布在中西部,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差异,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能值投入量、人口、农业基础设施的影响。
- 郜红娟韩会庆张朝琼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能值理论
-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数量变化较大,而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其中以低山丘陵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与中山峡谷的耕地数量变动最为突出;2低山丘陵以林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中山峡谷以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岩溶槽谷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3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分布在各地貌区坡度较大地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地势低缓处。【结论】岩溶山区复杂的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突出,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其重要驱动力。
- 蔡广鹏张朝琼
- 关键词:岩溶山区地貌形态土地利用变化
- 基于三生空间的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划定——以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划定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有利于山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也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参考。选取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将生态敏感区、永久基本农田、法定保护区、自然灾害易发区和非村庄建设用地作为限定因子,划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研究显示:划定的五马镇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内允许开发建设区面积为24. 4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 03%,主要分布在五马镇中部河谷地带以及西北部地区。山区村庄建设用地开发受自然限制明显,划定的村庄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内的允许开发建设面积较平原区偏小。
- 王后阵蔡广鹏韩会庆高赫男游仁龙
- 关键词:建设用地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