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317)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朱国强王建业李玉峰于可响黄钰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细小病毒
  • 7篇病毒
  • 6篇鹅细小病毒
  • 3篇分子
  • 2篇樱桃谷
  • 2篇抗体
  • 2篇番鸭
  • 2篇番鸭细小病毒
  • 2篇分子特征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毒力
  • 1篇毒株
  • 1篇鸭源
  • 1篇遗传进化
  • 1篇遗传进化树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株
  • 1篇荧光

机构

  • 7篇扬州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扬州优邦生物...
  • 1篇国药集团扬州...

作者

  • 7篇王建业
  • 7篇朱国强
  • 2篇李玉峰
  • 1篇于可响
  • 1篇陶洁
  • 1篇厚华艳
  • 1篇蒋志伟
  • 1篇黄钰
  • 1篇王娟
  • 1篇李艳莉

传媒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组型番鸭细小病毒JH10株的分子特征解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析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JH10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测序、重组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JH10株基因组由5071个核苷酸组成,P9启动子区和VP3基因内部约1.1 kb区域经历了重组,GPV鹅胚化弱毒株SYG61v参与了P9启动子区的重组,而GPV强毒株LH、B和SYG61v不同程度地参与了VP3基因内部的重组;以VP3基因重组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JH10株与8个经典型GPV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中,而以毗邻的上下游非重组区片段分别构建的遗传进化树中,JH10株则与4个经典型MDPV株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JH10株为经典型MDPV和GPV之间的重组产物,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重组型MDP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王志仙秘清灵凌珏怡贾婧宇鲍芳王昱王钜华王建业朱国强
关键词:番鸭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鹅胚化疫苗株SYG61v对雏鹅毒力减弱的遗传基础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对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SYG61v弱毒疫苗株与5个分离于不同年代的GPV强毒株,在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及非编码调控区碱基序列进行了比对,确定了SYG61v的特征性突变位点,而5个强毒株中这些位点均高度保守。SYG61v株的VP1和Rep1蛋白,分别产生了11个和10个氨基酸位点突变。Rep1的10个突变氨基酸中,7个均处于Rep1蛋白羧基端的100个氨基酸范围内,而VP1蛋白中的10个突变氨基酸中,推测仅有1个位点处于病毒衣壳表面。在左侧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ITR)与P9启动子之间非编码区,存在两段共7个碱基的连续碱基突变。SYG61v弱毒株中突变位点的确认为进一步明确他们各自在弱毒株毒力减弱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建业黄钰段进坤朱国强
关键词:疫苗株强毒株突变
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表位区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GPV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这3株单抗均能与纯化的GPV病毒子及重组VP3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鸭肝炎病毒、鸭细小病毒、鹅源新城疫病毒无交叉反应。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CAGGS对VP3基因进行分段克隆并转染COS-1细胞表达,用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IF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E8株单抗与VP3蛋白135~332氨基酸(aa)和322~535aa肽段均能发生特异反应,因此可以推定3E8株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在VP3的322~332aa上。
王娟李艳莉厚华艳王建业陶洁朱国强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VP3蛋白单克隆抗体
携带遗传标记的新型鹅细小病毒感染樱桃谷北京鸭再现短喙与矮小综合征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阐明是否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单独感染樱桃谷北京鸭能够复制出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的所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解析NGPV致病机理。本研究中,基于NGPV分离株SDJN19,构建了携带遗传标记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JNm。pJNm质粒转染9日龄樱桃谷北京鸭胚拯救出感染性病毒rJNm。rJNm半数致死量(ELD_(50))达到5×10^(6.25)/mL,与亲本株接近。rJNm感染2日龄樱桃谷北京鸭,能够复制出SBDS的所有典型临床特征,包括短喙、舌头外伸、生长迟缓、站立行走困难等。试验还表明rJNm能够通过水平传播途径感染樱桃谷北京鸭,感染鸭依旧表现出典型的SBDS特征。水平接触组鸭在感染后31 d能够同时在体内检测出高的病毒载量和高水平血清沉淀抗体,预示着NGPV可以持续性感染樱桃谷北京鸭。本研究结果表明SBDS确系NGPV感染所致,为研制针对性的预防性生物制剂以及深入解析NGP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勇霖王昱张伟周扬李玉峰蒋志伟张建军朱国强王建业
关键词:感染性克隆拯救
3株樱桃谷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的分离及分子特征解析被引量:6
2022年
为了深入揭示引起樱桃谷鸭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鹅胚增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份SBDS典型病例在9日龄鹅胚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成功分离到3株NGPV,分别为SDHT16、SDJN19和SDLC19。3株病毒均能在鹅胚中稳定传代,但致死鹅胚的时间明显长于经典型GPV。3株NGPV之间基因组的同源性高达98.9%~99.7%,而与经典GPV强毒株的同源性则稍低,为95.2%~96.1%。基于3株NGPV与已发表的NGPV毒株和经典GPV强毒株的编码蛋白比对分析显示,与国内经典GPV强毒株相比,NGPV毒株结构蛋白VP1共产生了16个氨基酸点突变,其中9个氨基酸位点与欧洲的B株相同;非结构蛋白Rep1则产生了1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与经典GPV LH株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TR)相比,SDHT16、SDJN19和SDLC19在ITR的回文区茎部分别多出2、4、4个碱基,ITR的同源性达到98.1%~100.0%,而与LH株的同源性为93.0%~94.0%。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NGP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贾婧宇秘清灵李勇霖李玉峰于可响王建业朱国强
关键词:分子特征
鹅细小病毒Re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被引量:4
2015年
为深入研究鹅细小病毒(GPV)Rep蛋白的功能,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完整的Rep1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将重组质粒pET28-Rep1导入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37℃下经1mmol·L^(-1) IPTG诱导4h,Rep1蛋白可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经切胶免疫BALB/c小鼠制备针对Rep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1∶1 000稀释的多抗能特异性识别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的GPV抗原,说明所制备的多抗具有良好反应原性,可用于后续针对Rep蛋白的相关功能研究。
王建业段进坤朱国强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原核表达间接免疫荧光
1株重组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分子特征解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对1株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NY18株的分子特征予以准确揭示,通过设计重叠PCR引物,扩增NY18株的完整基因组并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NY18株基因组由5071个碱基组成,5′和3′端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均由424个碱基组成,其外侧385个碱基形成回文发夹结构。Simplot 3.5.1和RDP4软件分析表明,NY18株经历了2次重组事件,第1次重组产生在VP3基因的1.1 kb区域,第2次重组事件产生在P9启动子至Rep基因上游约100 bp区域内。2次重组均以经典型MDPV YY株作为主要亲本,而经典型鹅细小病毒(GPV)强毒株DY16和鹅胚化的弱毒疫苗株SYG61v作为次要亲本参与了重组。NY18株的ITR与经典型MDPV FM和YY株的同源性为97.9%和99.1%,而与GPV强毒株YZ99-6的同源性仅有86.0%,表明NY18株ITR仍来自于经典型MDPV。以VP1基因1.1 kb重组区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NY18株与经典型GPV处于同一分支,而以非重组区的Rep1基因1774 bp和VP1基因氨基端694 bp、羧基端405 bp片段分别构建遗传进化树,NY18株则与经典型MDPV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NY18株既不同于经典型MDPV也不同于GPV,其本质是1株重组型的MDPV。
鲍芳秘清灵徐静雯王昱吴剑梅王志仙王建业朱国强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分子特征遗传进化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