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06-B-023)
- 作品数:7 被引量:95H指数:5
- 相关作者:陆茵郑仕中钱文慧王颖钰王爱云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立医院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整合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1年
- 机体重要的黏附分子整合素(Integrins)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及细胞与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已为人共知。以往的研究证实整合素与肿瘤转移有着密切关系,文献分析表明,这一研究领域一直是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概述近5年国际上关于整合素在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整合素介导了大量的非配体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了肿瘤转移。这使得整合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更加明确和深入,也为整合素抑制剂的开发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 阮君山严令耕张蕾陶丽郑仕中陆茵
- 关键词:整合素肿瘤转移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间质转化信号转导
- 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被引量:49
- 2011年
-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 李尧钱文慧陆茵郑仕中王爱云王颖钰李尧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阴阳学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 海参糖胺聚糖的抗肿瘤转移前景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临床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肿瘤转移并且寻找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肝素被证实在各种临床前和临床的恶性肿瘤模型中均有效,但其引起较大的出血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与其生物活性十分相似的海参糖胺聚糖(hGAG)因不良反应小而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hGAG与肝素理化性质的异同,综述了二者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并以肝素为参照,分析了hGAG抗肿瘤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 钱文慧王颖钰王生赵扬王爱云陆茵
- 关键词:肝素抗肿瘤肿瘤转移
- 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转移及丹参治疗的前景展望被引量:11
- 2010年
- 肿瘤转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血小板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具前途的抗肿瘤转移靶点。血小板活化后如何介导肿瘤转移,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环节,如何从这些环节中寻找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是研究人员近年来密切关注的课题。而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中药在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因此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环节,并且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为例,分析了其以血小板为靶点抗肿瘤转移的前景,以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寻找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提供思路和依据。
- 钱文慧陆茵陈磊孙志广郑仕中张伟伟
- 关键词:血小板肿瘤转移丹参
- 活血化瘀类方水提液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方剂配伍研究目前仍是中医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就活血化瘀的四物汤类方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以血小板聚集率作为指标,考察活血化瘀类方水提液及其成分的效应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兔血浆检测类方水提液及其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类方水提液对血小板聚集都没有明显影响。但每张方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成分存在。说明活血化瘀类方由于成分复杂,靶点较多,各组分在一定比例下发生拮抗作用,最终表现为水提液对血小板聚集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类方因其功能主治大体相同,配伍规律相似,对类方配伍规律的解析能从中获得共性和个性的规律,为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示范。
- 王爱云陆茵张丽娟陈海良陈文星孙志广郑仕中段金廒
- 关键词:活血化瘀血小板聚集
- 去甲斑蝥素对uPA介导黑色素瘤转移的影响
- 目的 研究破血化瘀类中药材斑蝥主要成分斑蝥素的结构衍生物去甲斑蝥素(NCTD),通过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而发挥抗黑色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虚拟对接软件autodocking 4.0计算NCTD分子结...
- 李尧岳志强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陆茵
- 关键词:UPA去甲斑蝥素黑色素瘤
- 细胞电荷:抗肿瘤研究潜在的重要靶标被引量:7
- 2010年
- 细胞电生理活动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肿瘤细胞因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肿瘤细胞表面电荷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的改变。细胞表面电荷通过静电引力影响细胞膜表面的功能蛋白进而介导细胞的信号传导行为。肿瘤细胞表面大量的负电荷可以引发肿瘤细胞自主的信号传导,产生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表面电荷可以改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膜电荷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靶标,是肿瘤研究工作者亟待探究思考的问题,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肿瘤细胞膜电荷及以此为靶标开展抗肿瘤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广大肿瘤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王生陆茵钱文慧赵杨王颖钰郑仕中王爱云
- 关键词:细胞电生理肿瘤细胞膜抗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 大蒜有机硫化物抗肿瘤机制及应用前景探讨被引量:10
- 2011年
-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性温,味辣,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多种有机硫化物(OSCs),具备抗菌消炎、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及试验研究表明,OSCs对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预防致癌物质活化、调控细胞内酶系统进行解毒、阻断肿瘤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抑制转移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等。笔者就大蒜有机硫化物(OSCs)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为临床开发低毒高效的抗肿瘤中药提供了依据。
- 王颖钰陆茵钱文慧赵杨王生陶丽
- 关键词:大蒜有机硫化物肿瘤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