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0610025002)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慧赵焕英段春礼赵春礼李美霖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通州区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骨髓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髓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干细胞移植治...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单胺
  • 1篇单胺类
  • 1篇单胺类神经递...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7篇杨慧
  • 2篇李美霖
  • 2篇段春礼
  • 2篇赵焕英
  • 2篇赵春礼
  • 1篇于顺
  • 1篇范春香
  • 1篇孙海梅
  • 1篇刘琦
  • 1篇王屹
  • 1篇季凤清
  • 1篇徐群渊
  • 1篇鲁玲玲
  • 1篇张韬
  • 1篇陈彪
  • 1篇蔡青
  • 1篇曾晓蓓
  • 1篇孙晓红
  • 1篇张春岩
  • 1篇金玲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性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人脐血来源非造血干细胞生长特性的观察和对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探讨人脐血来源非造血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为进一步研究人脐血来源非造血干细胞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1/10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脐带血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提供,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脐带血,获取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②培养基中加入白血病抑制因子或用Mescencult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记录细胞生长状况。③流式细胞术分析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①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形态观察:较低密度接种细胞并不能形成大量贴壁细胞,而以5×106细胞密度接种则在48~72h后出现贴壁的梭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逐渐形成均一梭形。②生长特性: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接种5d后增殖速度加快,随后的几天内保持较快的增殖速度,15d后进入平台期。高糖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和高糖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两种培养体系在细胞增殖上未显示差异,白血病抑制因子并没有显著改善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生长增殖速度。③免疫表型:新鲜脐血经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中有少量CD34阳性细胞,CD90,CD166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4.18±5.46)%和(36.44±6.26)%;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10d左右无CD34阳性细胞,CD166阳性细胞的比例达(76.48±4.54)%,较单个核细胞中CD166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并且表达HLA-ABC,而少量表达HLA-DR。结论:合适的细胞接种密度有利于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贴壁生长。白血病抑制因子并不能增加体外培养的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10d左右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CD166阳性细胞。
王屹季凤清孙海梅赵春礼曾晓蓓杨慧
关键词:脐带胎血流式细胞术
α-突触核蛋白在正常大鼠脑神经元中的亚细胞定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α_突触核蛋白(α_synuclein)在正常大鼠脑神经元中的亚细胞定位,为阐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线索。方法超小金标记结合银增强免疫电镜技术。结果α_突触核蛋白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前终末,也见于神经细胞的轴突、胞浆与核中。在突触前终末,α_突触核蛋白的分布与突触小泡无明显的关系。在神经细胞核内,靠近核膜部分α_突触核蛋白的分布较为密集,细胞核中心部位α_突触核蛋白则较为稀疏。在胞浆和轴突中,α_突触核蛋白散在分布。另外,在线粒体中也有该蛋白表达。结论α_突触核蛋白广泛分布于神经元的各个部位,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多种生理功能。
张春岩蔡青于顺徐群渊陈彪杨慧
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亚细胞定位免疫电镜
α-Synuclein聚集与帕金森病——影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因素被引量:13
2006年
α-synuclein基因是最早发现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在部分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该基因的突变.而无论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其特征性包涵体——Lewy小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聚集的!-synuclein蛋白.目前研究发现的影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因素种类繁多.根据其对α-synuclein聚集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促进聚集与抑制聚集两大类,不同因素作用于α-synuclein聚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状态的α-synuclein.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研究认为可溶性寡聚物的毒性要强于聚集状态的α-synuclein,因此探讨影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因素,尤其是探讨各种因素对α-synuclein聚集状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金玲杨慧
关键词:Α-SYNUCLEIN帕金森病LEWY小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工程改造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脂质体介导、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这3种常用的基因转染方法进行比较,寻找一种适合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通过G418抗性筛选,观察转染效率。②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首先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包装细胞系PT67,获得重组反转录病毒上清,然后用病毒上清直接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同样用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后进行定点消化、扩增。③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过程中,首先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包装细胞系HEK293,得到重组AAV-LacZ病毒颗粒直接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周后进行β-gal染色,计算转染效率。结果:①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少量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阳性率大约为5%。抗生素筛选3周后细胞全部死亡,经过多次试验均未得到阳性细胞克隆。②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少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当加入G418筛选后,大量细胞死亡,1周后仅有极少数细胞存活。继续培养3~4周后,细胞形成克隆,定点消化细胞克隆,扩增后95%的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③腺相关病毒上清感染骨髓基质细胞1周后,用β-gal染色估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效率大约为75%。但传代后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大约2%。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接受外援基因。3种基因转移方法相比: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效率最低,不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转录病毒载体法感染效率最高,最适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腺相关病毒载体法感染效率较高,但该载体系统没有抗生素筛选,所以无法使阳性细胞得到纯�
鲁玲玲赵焕英赵春礼孙晓红段春礼杨慧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转染腺病毒科
自分化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自分化法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DrBMSCs)向大鼠纹状体内移植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SDrBMSCs以不换液、不外加任何诱导物质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SDrBMSCs及用普通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分化情况,制作大鼠PD模型,设SDrBMSCs移植组、rBMSCs移植组(PD大鼠12只/组),向PD大鼠纹状体内植入SDrBMSCs或rBMSCs(1×106个/只),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在纹状体部细胞体内存活迁移能力,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HPLC)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含量,同时设PBS模型对照组(PD大鼠12只/组)做比较。结果 SDrBMSCs培养至第4代21 d移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在无外源干预的情况下,表达nestin、β-tublinⅢ、DCX和MAP2,而同样条件移植入rBMSCs的PD大鼠仅表达少量的nestin;SDrBMSCs或rBMSCs移植入大鼠纹状体内后均可在体内存活、迁移并与周围组织整合。SDrBMSCs移植组PD大鼠在移植后28 d能表达GFAP,并有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的现象,使纹状体内DA含量提高,但与移植后14 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PD大鼠的旋转行为以移植后56 d时改善最为明显(P<0.05),旋转降至移植前的55.02%。rBMSCs移植组PD大鼠在移植后28 d可表达GFAP,也有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的效果(P<0.05),但纹状体内DA含量明显低于植入SDrBMSCs的效果(P<0.05)。结论 SDrBMSCs脑内移植后主要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极少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与rBMSCs相比对PD大鼠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
李美霖杨慧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帕金森病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生物样本中8种单胺类神经递质被引量:25
2009年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左旋多巴(L-DOP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柯(DOPAC)、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及5-羟色胺(5-HT)8种递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使8种物质在25min于单一流动相、单流速、单通道检测器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采用ESAMD-150色谱柱(150mm×3.2mm,3μm),流动相为50mmol/L柠檬酸、50mmol/L无水乙酸钠、0.5mmol/L1-庚烷磺酸钠、0.5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mmol/L三乙胺,pH3.5,在甲醇浓度为5%~10%,流速0.3~0.5mL/min,柱温为30℃时,都能使8种物质很好分离,其中在甲醇浓度8%,流速0.4mL/min,检测到前5种物质线性范围为0.005~10nmol/L;后3种0.001~10nmol/L,8种物质相关系数在0.994~0.999之间,检出限在pmol/L水平;回收率在80.3%~102.1%之间,相对偏差在1.4%~4.8%之间。且对样本处理和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
赵焕英段春礼范春香刘琦张韬杨慧
关键词:单胺类神经递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与进展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和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6-03期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帕金森病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以及“neuron,Parkinson’s disease,transplantation,in brain”组合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6-03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元,帕金森病,移植,脑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其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0篇相关文献,排除277篇内容陈旧或重复的文献,53篇符合纳入标准,有33篇检索到全文,选用其中的30篇作为本文参考文献:16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8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篇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研究。资料综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形态并表达神经元标记物的细胞,在脑内可与损伤的细胞融合,能分泌营养因子或者刺激损伤部位产生内源性因子,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减少细胞凋亡,已成为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将其注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能形成表达神经标志性蛋白的神经元样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可在受损部位周围存活甚至移行至全脑,并明显恢复运动功能。
李美霖杨慧
关键词: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帕金森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