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75)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霞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阶级话语的流变与文学批评功能的转换被引量:2
- 2014年
- 从1927年到"十七年",随着中国政治形势与意识形态的变迁,阶级话语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几度变迁。本文意在通过对"阶级"这一词汇的考察,分析其话语流变背后政治和文化霸权力量的变化,以及以"阶级"为关键词的文学批评功能的转换,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前半期文学批评远离"审美成规"而倾近于"政治成规"、成为政党伦理和国家意识形态工具的"不能自主"的政治化过程。
- 曹霞
- 关键词:阶级话语革命文学《讲话》
- “十七年”文学批评与“清洁”的文本
- 2015年
-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持下,"十七年"主流批评家的实践被赋予了"权威化"和"指导性"功能。他们以政治和阶级标准对于作家作品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异质"进行剪除和清理。在意识形态和批评的双重威压下,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大幅度修改,强化"阶级斗争",强调"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删除爱情、亲情等充满人性色彩的情节。"十七年"文学作品的"一体化"和扁平化与意识形态文学批评有着紧密关系。
- 曹霞
- 关键词:文学批评阶级斗争
- “十七年”批评话语与诗歌语体的嬗变
- 2015年
- 在"十七年",诗歌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嬗变,这不仅是时代和政治推动的结果,也是诗歌理论批评实践的结果。五十年代初,批评家关于古典话语与现代诗融合的理论探讨还保有一定的个性化空间,随着政治风潮的纷至沓来,批评家建构起了与时代语境相契合的阶级批评话语,"光明语体"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五十年代末,在"两结合"的批评原则下,"民间话语"(新民歌)在新诗中得到了扩张,诗歌语言不断地简化和政治化。在"政治/批评"的双重规约下,"十七年"诗歌语言的艺术凝练性与诗意涵括力日趋减弱。
- 曹霞
- 关键词:批评话语
- 《讲话》历史谱系的建构(1942-1966)
- 2016年
- 从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前,《讲话》经历了多种角色合力的历史谱系建构,其中,毛泽东对《讲话》文本发表的精心考量、行政机关和文化机构的政治宣传具有主导性作用。而《讲话》针对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从一开始被批评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这一话语的建构之中,虽有歧见的'裂隙'隐现,但他们通过思想改造和文学批评不断地实践着、固化着《讲话》的权威性和'正确性',扩展着它的边界与功能。
- 曹霞
- 关键词:王实味小资产阶级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方向
- “妇女”想象与社会主义美学的规约——论“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性别视角及其功能被引量:5
- 2013年
-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美学的规约下,"十七年"文学批评对"性别话语"进行了重新编码。通过对"妇女"的"工农兵"身份进行阐释和建构,对婚恋故事设定边界或将其纳入宏大叙事的链条之中,以及对参加公共实践的妇女进行"性别倒置"的政治价值判断,"十七年"文学批评塑造了一个"干净"、纯粹,具有道德净化功能和精神权威特质的"妇女"形象。然而,社会主义文学中的性别等级并未因性别"无差异"说而消失,反而成为一种新的削除女性意识和主体性的力量。
- 曹霞
- 关键词:性别
- 有限度的审美经验批评——论侯金镜的文学批评观与批评实践
- 2015年
- 在"政治化"倾向比较普遍的"十七年",侯金镜从艺术经验出发,探索短篇小说的形式和内在规律,提倡"多样化"的题材观。从批评方法来看,他运用文本细读法和"同类比较法",读出了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个性特征,提供了一种从内部观照文学审美特质的方法。侯金镜对于体裁、题材的独特观点和批评实践为"十七年"文学色彩淡薄的批评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和感染力。
- 曹霞
- 关键词:文学批评短篇小说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