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W005)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晓明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优美作品之发现”的可能性——略论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2013年12月30日,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各大媒体都报道一个消息,文学史家夏志清此前一天(北美时间12月2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92岁。在迅猛兴起的微信群里,悼念夏志清逝世的文章被高频度地转发,这一天夏志清先生成为重头话题,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大陆文化界和学术界的影响力。何以夏志清在大陆会有如此广泛的影响a?他受到的重视是不能忽视的,毫无疑问.
- 陈晓明
- 关键词:小说史沈从文小说文学史家左翼文学文学史叙述
- “意图”之殇与作者之“向死而生”被引量:4
- 2017年
- 张江先生提出"‘意图’在不在场"的疑问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作者之死"或"意图谬误"的一套学说,有其现代理论发生发展的背景,是20世纪人文学科大背景变迁的产物,也是文学理论批评转向的内在需要。作为一种现代主义思潮,它既有时代的必然性,又有其偏颇。实际上,即使是最激进的文本论者,如德曼和德里达,在他们讨论文本时,也要与作者发生不解之缘。批评活动终究是通过解释作品来完成对作家或诗人的文学史或思想史的定位,通过阐发作家或诗人建立起一种思想或理念。即使再难理解和把握的作家(诗人),批评家也在所不惜通过支离破碎的文本去建立完整的作家(诗人)形象。19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确实在思想高扬方面遇到困境,今天重振中国文学的思想力量乃是批评的责任,这也确实需要文学批评通过作品文本去阐发作家(诗人)的思想,如此,文学理论和批评重新重视"作者意图"就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互动创作。
- 陈晓明
- 关键词:作者之死新批评解构异名
-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被引量:11
- 2014年
-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一直未能完成文本细读的补课任务,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理论批评(或推而广之——文学研究)还是观念性的论述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的鉴赏批评向现代观念性批评转型,完成得彻底而激进。因为现代的历史语境,迫切需要解决观念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因其强大的社会观念性,尤其契合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革命需要,因此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传统的底子还在起作用,也因为现代的批评家大多有直接创作的经验,观念性终究没有脱离文本太远,也未能全然压垮文本的存在。
- 陈晓明
- 关键词:文本细读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文学理论观念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