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07SYSYSF05100)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3H指数:7
- 相关作者:苏旭杨东靖邹明李力吕莉琨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预防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S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隐匿性感染及编码S基因(surface)变异状况。方法选择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阴性的儿童血清标本167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S基因片段,对PCR阳性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和基因片段分析。结果在167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63份,在测序42份标本中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共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一个在"a"决定簇片段内。结论免疫失败儿童HBV隐匿性感染率较高,HBVS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
- 刘勇李永成刘鹏邹明黄海涛解晓华陈锦英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
- 天津市2007年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2007年天津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天津市采集7个年龄组,各30名以上调查对象,于2007年5月份和11月份分别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对乙脑特异性IgG抗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天津市健康人群5月份乙脑抗体阳性率为40.46%,11月份为38.46%,流行季节前后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7岁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7岁及以上年龄组(P<0.001)。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天津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主要受疫苗接种影响,由流行季节造成的显隐性感染有限。乙脑疫苗接种是我市预防乙脑疫情最有效的途径,在抓好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质量的同时,适时开展针对7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可降低高危人群的易感危险。
- 黄海涛李永成李力朱向军丁亚兴陈伟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
- 医院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HBV污染状况,探讨敏感监测方法。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沾采样液反复涂抹采集的样品进行高速(6000r/min)和超速(45000r/min)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下层液体;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一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样品167份,HBsAg阳性率为3.59%;HBsAg阳性样品中HBV DNA全部阳性,并且在31份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样品52份样品均阴性。结论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HBV污染应引起重视,巢式PCR法检测HBVDNA较ELISA法检测HBsAg敏感,可试行推广应用。
- 刘勇单爱兰刘鹏何海艳解晓华邹明吴伟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口腔诊疗器械医院内感染
- 军团菌rcp毒力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军团菌rcp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嗜肺军团菌核苷酸序列合成军团菌rcp毒力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对2005年—2007年天津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分离的16株嗜肺军团菌、杜氏军团菌(Legionella dumoffii,L.dum)、博氏军团菌(Legionella bozemanii,L.boz)、长滩军团菌(Legionella feeleii,L.fee)等菌株进行了军团菌毒力基因rcp的检测。结果3株嗜肺军团菌扩增出了900bp的rcp基因片段,其余菌株未扩增出该基因片段。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军团菌毒力基因rcp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于军团菌毒力基因的深入研究。
- 于凌琪杨东靖李闻王书梅吕莉琨李晓燕董杰
- 关键词:军团菌聚合酶链反应
- 辽宁省某地农村附红细胞体感染状况调查
- 2010年
-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2008年天津市首次报告一例8岁病例,来自辽宁省某地农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的父母、姐姐也患有附红体病,并得知当地农户以养殖牲畜为主。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特征,本研究开展协作对病例原籍所在地人、猪附红体感染状况以及蚊种密度进行调查。
- 张颖张之伦阴杰莹吕杰董晓春沈铁峰李盾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例对照研究
- 天津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5
- 2008年
- 天津市每年对健康的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布病)血清学筛查,近两年发现部分地区奶牛养殖人员布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20%以上,尤其是地处远郊的宁河县,阳性率更高。为了解该人群感染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开展此次针对性调查。
- 张颖徐文体阴杰莹吕杰刘怡芳张之伦董杰Julie K. Vaishampayan李军蔺志辉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天津市2008年-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检测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2008年-2010年1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发生规律,为快速处置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天津市2008年-2010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经实验室确诊的病原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3年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17起,中毒人数734人。发生季节主要在第三季度(70.59%),发生场所主要以学生和企业中的集体食堂为主,分别为35.29%和35.29%,其次是快餐配送公司盒饭,为23.53%。结论:本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检出率占整个事件的41.18%,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 丁建清张文生孙美玲苟锦博
-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因分析
- 新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方法:设计3对引物,对9株天津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的咽拭子标本核酸进行RT-PCR扩增,后对产物测序,将测序结果通过软件进行拼接,得到HA基因全长,分析序列特征并绘制种系发生树。结果:9株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测序成功,经序列拼接后,长度为1778 bp,截取开放读码框内1702 bp核苷酸,绘制了种系发生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经典的猪流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个分支上。天津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氨基酸与WHO推荐的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及中国的代表株A/Sichuan/1/2009(H1N1)相比,同源性很高,为98.8%~99.6%。氨基酸序列与WHO推荐的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相比,有4个位点发生变异,与中国的代表株A/Sichuan/1/2009(H1N1)相比,有3个位点不同。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源于经典猪流感病毒,目前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蛋白变异还很小,但应密切关注该病毒的变异情况。
- 李晓燕孔梅陈锦英苏旭丁建清邹明郭丽茹
- 大肠埃希菌GyrA突变、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ECO)GyrA突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及整合子的存在情况。方法 8株ECO在2008年分别分离自同一起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检测是否产ESBLs;PCR法扩增ECO对环丙沙星耐药相关基因gyrA,ESBLs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3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intⅠ3)和第Ⅰ类整合子可变序列;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ECO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株菌在GyrA的QRDR区83位Ser→Leu和87位Asp→Asn,同时产TEM1和携带第Ⅰ类整合子;1株菌在QRDR区83位Ser→Leu,同时产TEM55;1株菌在QRDR区83位Ser→Leu;2株菌分别产TEM1和TEM55;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为aacA4、cmlA1、dfrA1和aadA1;PFGE将8株菌分为8个PFGE型。结论 GyrA突变、产ESBLs和携带整合子是ECO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 王志锐苏旭刘广文井良义董杰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超广谱Β-内酰胺酶整合子
- 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202例鼻咽分泌物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2、3,流感病毒(Flu)A、B,鼻病毒(Rhin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OC43/HKU1、229E/NL63共1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以及PCR法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和WU多瘤病毒。结果:202份样本中检出致病性病毒阳性的有151份(74.8%),其中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54份(26.7%);RSV检出阳性率最高(42.1%),其次为PIV(20.8%)和RhinoV(19.8%);RSV在2008年12月—2009年3月检出率明显升高,PIV在2009年3月—5月检出率较高,CoV2种血清型均同时存在,HBoV混合感染率为64.3%;各年龄段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U多瘤病毒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阳性率高(19.8%)。结论:RSV为天津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多瘤病毒阳性检出较高,应当引起关注。
- 孔梅李晓燕苏旭邹明张桦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急性病病原聚合酶链反应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