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51301050102)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范红旗卢再奇祝依龙付强王胜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雷达
  • 2篇多普勒
  • 2篇目标跟踪
  • 2篇雷达目标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采集
  • 1篇序贯检测
  • 1篇散射
  • 1篇散射中心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中频采样
  • 1篇网络
  • 1篇相参
  • 1篇相参脉冲
  • 1篇径向速度
  • 1篇雷达成像
  • 1篇反向传播神经...
  • 1篇非均匀
  • 1篇非均匀采样

机构

  • 5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范红旗
  • 4篇祝依龙
  • 4篇卢再奇
  • 3篇付强
  • 1篇王胜
  • 1篇马博韬

传媒

  • 3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雷达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的雷达目标机动检测算法被引量:5
2011年
目标机动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剧烈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雷达目标的横向高分辨成像,从而为基于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On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Doppler profile,1D-HRDP)进行机动检测提供了可行性.文中给出了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的成像公式后,首先分析了成像对目标转角、积累时间和采样率的约束条件,并给出了成像处理流程.随后着重分析了机动检测原理,得到了目标机动与非机动两类运动条件下姿态变化率的差异,为机动检测提供了基础.由于多普勒像的非平稳特性,本文将目标机动检测问题视作机动、非机动两类分类识别问题,并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设计实现了机动检测器,提出了两项新的机动检测算法性能评估指标,与传统平均检测延迟指标相比能更准确地反映检测器的动态性能.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机动检测算法总体性能好于其他三种基于特征的机动检测算法.
祝依龙范红旗卢再奇付强
关键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基于特征的雷达目标机动检测算法综述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机动检测器所利用的信息不同,雷达目标机动检测算法可分为基于跟踪滤波器信息的机动检测和基于特征信号的机动检测两大类。首先分析了传感器特征信息与目标机动模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基于特征的机动检测算法的3种分类方法,并以检测器所利用的特征信息为线索对机动检测算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假设条件和优缺点。
祝依龙范红旗卢再奇付强
关键词:目标跟踪径向速度
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被引量:1
2010年
雷达可发射频域高分辨信号,如单频连续波信号,从回波信号中估计目标各散射中心的多普勒频移,从频域分辨各散射中心。引入了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的概念,介绍了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成像基本原理,理论推导说明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为目标散射强度分布的横向投影。基于成像公式得到了目标多普勒像分辨率大小,以及不进行非线性相位补偿条件下,成像积累时间内目标转角或积累时间的约束条件,推导了高分辨一维多普勒像不模糊条件对数字采样率的约束,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祝依龙范红旗卢再奇
关键词:雷达成像散射中心
目标机动检测算法综述被引量:17
2009年
对机动目标跟踪中的机动检测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首先将机动检测表述为变化检测问题;然后给出了现有机动检测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随后以检测器输入为主线对现有机动检测算法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相互关系;最后展望了机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范红旗王胜付强
关键词:目标跟踪序贯检测变化检测
相参脉冲雷达中频信号通用采集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相参脉冲雷达中频信号通用采集系统的设计问题,首先阐述了采样率选择的两个约束条件及其物理意义,然后针对通用采集系统无法满足脉间相参条件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信号重建算法,并深入分析了算法性能。由于重建算法需要已知触发延迟时间,随后介绍了一种基于TDC的延迟时间测量方法,并推导了TDC器件的测量精度与重建信号信噪比之间的解析关系,为工程应用中选择TDC器件提供了依据。最后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雷达中频信号通用采集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种雷达中频信号采集。
祝依龙范红旗马博韬卢再奇
关键词:信号采集非均匀采样中频采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