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2054)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谢晓冬屈淑贤郑振东刘大为宋福林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2篇人乳
  • 2篇人乳腺癌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肿
  • 2篇微淋巴管
  • 2篇微淋巴管密度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密度
  • 2篇淋巴管内
  • 2篇淋巴管内皮
  • 2篇淋巴管内皮细...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D2-40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屈淑贤
  • 3篇谢晓冬
  • 2篇刘大为
  • 2篇郑振东
  • 1篇宋福林
  • 1篇洪流
  • 1篇朴瑛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RUNX3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药物敏感性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药物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RUNX3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导入BCAP-37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前后对多柔比星的蓄积浓度的变化;DNALadde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前后对DDP诱导的凋亡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和MRP,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RUNX3的小干扰RNA载体;成功建立了稳定的RUNX3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模型;下调RUNX3的表达能够显著降低BCAP-37细胞对长春新碱(P=0.011)、多柔比星(P=0.0004)5-FU(P=0.005)和DDP(P=0.0002)的敏感性,减少细胞内多柔比星的蓄积;转染RUNX3小干扰RNA后的细胞的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且高表达P-gp和Bcl-2,而Bax和MRP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下调Runx3基因能够降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示RUNX3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朴瑛谢晓冬洪流屈淑贤
关键词:RUNX3RNA干扰
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单抗标记的LM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02例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微淋巴管的阳性率为76.5%,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癌周组织的LMVD为30.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显著高于癌中心区、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LMVD(均P〈0.01),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相关(r=0.964,P〈0.01)。10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和59.8%,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X^2=11.653,P=0.003;X^2=10.345,P=0.006),且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和p53基因的表达相关(均P〈0.05)。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D2-40标记的LMVD相关(P〈0.05),尤其见于癌周组织中(P〈0.01)。结论D2-40单抗标记的LMVD与VEGF-C的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C参与的乳腺癌微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谢晓冬屈淑贤郑振东宋福林刘大为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淋巴管密度
人乳腺癌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density,L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术后组织石蜡标本102例,另选取乳腺纤维腺瘤标本2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标及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2-40和CD31的表达,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2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率为76.5%(78/102),25例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为24.0%(6/25),显著低于乳腺癌组织(χ2=24.685,P=0.000)。10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中位LMVD为21.61(19.72±5.1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且癌周组织中位LMVD显著高于瘤内(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乳腺癌瘤周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有关(P<0.01,r=0.964),而与瘤内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无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因此抑制癌周微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谢晓冬屈淑贤郑振东刘大为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