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IA090045)
-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全守杰王运来樊小杰李红惠吴雯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马君武对德国工科大学模式的移植探微被引量:4
- 2012年
- 马君武以德国工科大学模式为样板,通过对德国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接触及传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要培养:养成团体的生活、为科学之研究、努力工作的技能、训练战斗本领的人才。他主张院系设置面向当地社会建设,学程安排突出实用性,添置仪器设备以培养动手能力,设立工场、林场和实验室以加强技术操作,注重科学研究并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马君武对德国工科大学模式的移植,是关注德国高等教育下多种模式的重要体现,这对深化德国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全守杰
- 自在·自为·自由——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主体性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序、军阀混战的时代,一般人没有任何自由可言。面对纷乱的时代困局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能固守教育,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独立人格,铁肩担道义,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冲破和摆脱各种权势与功名的羁绊,崇尚并保持一种"无所依赖与依附"的精神追求,进而捍卫了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与民族知识分子具有的自在性、自为性与自由性的主体性。
- 王运来王飞
- 关键词:大学校长无待
- 德国工科大学模式:轨迹、特征与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德国研究型大学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这为工科大学登上德国高等教育舞台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对工科大学发展轨迹的梳理,论述其发展过程的特点,即工业化的外在助推,工商官员的改革推进,工科大学的"内在自觉",多方力量的商议妥协。德国工科大学具备如下4个显著特征:系科设立与工业化的适切性,课程内容与工商界的紧密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互动。它为工业化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拓展了德国大学模式,成为大学模式多元发展的范本。
- 全守杰
- 关键词:大学模式德国高等教育
- 民国教育家赵天麟的教育理念探析
- 赵天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树立办学精神,不断努力加强师资和办学条件建设;关注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发展,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维护国家主权与...
- 张世轶张振海
- 关键词:教育理念
- 文献传递
- 百年大计,根在树人——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的办学之道被引量:3
- 2013年
- 张寿镛在担任光华大学校长期间,始终重视学生精神的培养,在其影响之下,光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爱国精神、艰苦办学精神等核心思想;教育思想上,他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强调知行合一,中西并重、兼容并包,注重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协调统一,并着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精髓来锻造学生。此外,张寿镛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抗战时期与张元济、何炳松、郑振铎等人一起,在上海秘密抢救大量古籍,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 吴雯
- 关键词:藏书家
- 论教育家的服务社会思想——以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服务社会思想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大学校长关于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是其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助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体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服务社会的理念影响着大学服务社会的实践。在人才服务上,致力于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在科技服务上,强调大学肩负着提供科技服务的使命,承担着科技研发和转移转化的重任;在文化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改良社会文化与风俗、思想与文化引领两个方面。他们的社会服务思想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肩负中华民族复兴使命与增进人类幸福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 王运来全守杰
- 关键词:大学校长教育家服务社会办学思想文化服务
- 交汇中西 抱定宗旨——胡适高等教育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的一生都在扮演"传道者"的角色。其深厚的旧学和丰富的西学基础孕育了他思想家的特质和实践家的潜质。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交汇中西、卓然一家,他开科学教育之先河,强调科学研究的作用、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自立精神;他的高等教育实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协调,强调学术研究工作对大学的重要性,关注个体的健全发展。无论是在北京大学,还是中国公学和规划清华国学院,都体现了他自由、民主、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些理念不仅对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产生了切实的影响,也为当代的办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借鉴。
- 买雪燕
-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学术自由学术独立
- 从翰林院编修到大学校长——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 2013年
- 作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蔡元培,在放弃翰林院编修而转向革命继而游学德国的过程中,他坚定了教育救国的梦想,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并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城邦。追溯蔡元培职业生涯的转变轨迹,发现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追求,从事教育或科学研究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表达爱国情怀的新方式。
- 李红惠
- 关键词: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教育救国
- 马君武研究三十年——兼论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的分布特征与趋向被引量:1
- 2013年
- 近三十年以来,马君武研究经历了传略与诗歌研究阶段,多角度关注与研究阶段以及专门化与系统化凸显阶段。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以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华南、中部、西南地区;研究人员的机构以中文、历史、政治学院(系)以及院校管理部门为主;研究主题集中在办学理念与实践,大学校长角色,教育思想的特色与移植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史料基础,提高研究的专门化程度和拓展比较研究的空间将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
- 全守杰
- 关键词:教育思想
- “委托—代理”关系视域下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变革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大学校长遴选包含一个复杂的、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和契约不完备等缺陷,使得大学校长遴选同样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应声虫现象"等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完善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需要减少委托代理层级,建立大学校长遴选的民主选择机制;需要提高信息成本,增加校长遴选程序和任职标准的透明度;需要构建"监督—激励—淘汰"制衡机制,提高大学选帅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契约效用,建立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制度。
- 樊小杰
- 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