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1GZYB04)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1GZYB04)
- 作品数:4 被引量:97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良灿王一帆丁玲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被引量:3
- 2013年
- 受动型社会管理与能动型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价值信念、基本原则、政府角色定位、行动逻辑、目标与手段等层面存在根本分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应当舍弃受动型社会管理的陈旧理念,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能动型社会管理坚持公民主体性地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福利建设为实践基础、强调社会管理的多方参与机制建构、主张政府行为制度化建设,将最大限度地捍卫和实现公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这种管理模式与新时期国家执政理念相契合,是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 马良灿
- 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基于一项文献研究的考察与评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对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探究是社会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传统,已形成两种研究视角即结构—制度与制度变迁视角。结构——制度视角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和制度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限定,其特点是重视组织行为的社会规则,力图呈现基层政权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关系。制度变迁视角力图从动态的时空背景中来呈现基层政权的组织行为与乡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逻辑关系,突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重塑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意义。制度逻辑一方面彰显了制度因素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基层政权的主体性与政府间盘根错节的权力与利益关系对塑造该组织行为的影响。
- 马良灿王一帆
- 关键词:基层政权
-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被引量:93
- 2013年
- 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出现了资源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与受益主体的角色倒置与目标错位问题。在扶贫实践中,由于各类扶贫项目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所绑架,使扶贫结果与扶贫初衷和目的出现了严重背离。要使农村贫困群体成为扶贫项目的真正受益主体,就应打破由各级政权所建构的权力利益结构之网,重建贫困者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建设,并通过社区组织建设来提升社区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资源主体与贫困群体的直接对接。
- 马良灿
- 关键词:项目制农村扶贫工作
- 建国初期贵州农村国家政权建设研究:以1949—1952贵州省清镇为个案
- 2013年
- 1949年年底中国共产党接管清镇政权,通过剿匪,清匪、反霸、减租的反封建斗争,消灭了割据一方的反动势力,取得了农民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改革,重建乡村社会关系,国家权力下沉到乡村,完成乡村政权的更替。
- 丁玲
-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