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4058)

作品数:13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如林马挺梁凤来王君李国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生物聚合物
  • 4篇鞘氨醇单胞菌
  • 3篇调剖
  • 3篇新型生物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杆菌
  • 3篇SS
  • 2篇油藏
  • 2篇乳化
  • 2篇烃降解菌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调剖
  • 2篇降解
  • 2篇降解菌
  • 2篇发酵条件
  • 2篇高温
  • 2篇T7
  • 1篇多糖
  • 1篇油藏调剖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5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天津出入境检...

作者

  • 13篇刘如林
  • 12篇梁凤来
  • 12篇马挺
  • 5篇王君
  • 5篇黄海东
  • 5篇李国强
  • 4篇刘静
  • 4篇王薇
  • 2篇黄磊
  • 2篇李丹
  • 2篇刘清坤
  • 2篇李召雨
  • 1篇谢玉娟
  • 1篇张明露
  • 1篇白新宇
  • 1篇李蔚
  • 1篇蔡宝立
  • 1篇赵玲侠
  • 1篇刘云
  • 1篇张宏伟

传媒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3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PCR-DGGE技术指导高温油藏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被引量:30
2008年
采用PCR-DGGE技术对高温油藏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将得到的信息用于指导油藏微生物的分离.本研究通过PCR-DGGE技术对油藏水样中DNA的16S rDNA V3、V8、V9 3个高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可得到更多微生物多样性信息的V9区引物进行PCR扩增,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在高温油藏中存在的微生物与GenBank数据库中α,β,γ-变形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利用多元细菌培养技术,以序列信息为指导,采用富集培养、直接培养和特殊培养的方法,从水样中分离出5株高温菌(而传统分离方法只能获得3株),其中3株高温解烃菌分别属于Bacillus属、Geobacillus属和Petrobacter属,它们能够在55℃以上兼性厌氧条件良好生长,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6.5%7、0.01%和31.87%,对原油的降粘率分别为40%、54.55%和29.09%,使原油的凝固点分别降低3.7、5.2和3.1℃.因此,序列指导和改变培养条件是分离更多有效采油微生物的改进方法,这3株高温菌的对原油的作用效果证明其具备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力.
王君马挺刘静刘清坤赵玲侠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油藏
烃降解菌株T7-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从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泥中筛选到的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经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命名为T7-2。该菌株能以十六烷为碳源代谢产生一种对柴油等烃类具良好乳化作用的生物乳化剂。研究表明,该乳化剂主要由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其比例为55.43:31.24:12.65。进一步研究证实,该乳化剂糖类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鼠李糖;脂类由十碳、十二碳、十六碳及十八碳脂肪酸组成;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构成。本文还对乳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它是一种性能稳定、乳化效率高、适应范围较为广泛的生物乳化剂,对海洋污染生物修复及石油开采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李丹黄磊李国强李召雨马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生物修复烃降解菌
一株高温产粘菌株的筛选及其产胞外聚合物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从油井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温产胞外聚合物的细菌MS-1,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能在60℃生长并产生胞外聚合物,其中胞外多糖含量为48.3%~54.5%,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分别是2.04:1.00:0.89。胞外聚合物中蛋白含量为37.2%~42.4%,主要由甲硫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和丝氨酸组成。利用透射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对胞外聚合物的形成进行了观察。该菌的分离和研究为高温油藏的微生物调剖和驱油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刘静王君白新宇马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高温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微生物调剖
一株耐热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疏水性及乳化、润湿作用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能够在60℃高温条件下利用烃类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A1。结果表明:A1的细胞表面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这有助于菌体细胞对烃类的摄取。该菌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并可在20%的高盐环境和100℃高温条件下仍显示很高的乳化活性。同时,A1可明显改变油藏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其亲水性显著增强。对油藏中的岩石模拟试片石英、灰岩和玻璃作用后的接触角均减小60%以上。油藏中岩石的润湿性能增强,水驱油时更易于剥落滞留在岩石表面上的油滴或油膜,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张明露马挺李国强汪卫东李希明梁凤来蔡宝立刘如林
关键词:疏水性乳化活性
低温解烃菌T7-2分类鉴定及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条件优化被引量:8
2007年
从渤海油船泄漏区域的海底泥中筛选到一株能降解柴油的低温解烃菌 T7-2,初步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该菌在接种到以柴油为碳源的海水中,通过补加少量氮、磷盐及微量酵母粉,15℃振荡培养7d,降解率达到60.14%.采用响应面法(RSM)对补加营养进行了优化,方差分析表明二阶多项式模型是适合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参数,T 检验证明(NH_4)_2SO_4、Na_2HPO_4和酵母粉均是影响柴油降解的显著性因素,优化的补加营养条件为(NH_4)_2SO_4为2.53g/L、Na_2HPO_4为2.75g/L和酵母粉为10.19mg/L,验证实验和预期一致,优化后降解率达到75.09%,比优化前提高了25%。
黄磊李丹谢玉娟马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红球菌响应面法
一株高温解烃产黏菌的特性及其调剖驱油效果被引量:12
2008年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出一株能在高温下降解烷烃并产胞外多糖的细菌DM-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该菌能在55℃高温缺氧条件下乳化并降解原油。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55℃培养5d,经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61.51%。在高温和特定营养条件下,菌株DM-1可产生胞外多糖,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组成糖为甘露糖(91.87%)、葡萄糖(7.95%)和半乳糖(0.18%)。对该菌产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多糖产量可达1.7g.L-1。同时进行了岩心调剖和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能够将岩心注入压力由0.01MPa增加到0.40MPa,渗透率从3.856μm2降至1.589μm2,在驱油模拟实验中岩心后续水驱采收率为3.9%。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模拟岩心中该菌株的封堵效果。菌株DM-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君马挺李蔚刘静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高温胞外多糖微生物采油
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性质与黄原胶类似,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王薇黄海东张禹马挺张国佩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生物聚合物流变学凝胶
嗜热地芽孢杆菌DM-2烃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到1株嗜热解烃菌(地芽孢杆菌DM-2),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原油的性能以及在最适条件下降解烃的特性发现:地芽孢杆菌DM-2可在45--70℃p、H 4.0--10.0、0.2%--3.0%的盐离子浓度缺氧条件下降解原油烃类,其降解原油烃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7.0.在此条件下,该菌可乳化液体石蜡作为碳源进行生长;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能降解原油中的C14--C30的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芳香烃类,并能降解C16--C36的长链单烷烃,其中对C28的降解量最高,达88.95%.DM-2菌株代谢烷烃的产物之一为脂肪酸,经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代谢十六烷产生的脂肪酸为乙酸,5 d产量达0.312 g/L,说明其采用次末端氧化途径氧化烷烃,之后进入β-氧化途径代谢.DM-2菌株在高温缺氧的极端环境下对烃的乳化、降解和产酸特性使其在高温石油污水的生物处理和开采重质原油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刘清坤王君李国强马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乳化长链烷烃脂肪酸降解
生物聚合物Ss合成菌的分类鉴定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菌株TP-3能合成一种具有增稠性和假塑性的新型生物聚合物Ss,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的一个新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Ss合成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40 g/L,豆饼粉2.5 g/L,NaCl 0.5 g/L,MgSO_4 0.3 g/L,MnCl_2 0.004 g/L,FeSO_4 0.005 g/L,CaCO_31.0 g/L,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7.5,最适培养周期为60 h.
黄海东王薇张禹马挺张国佩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生物聚合物
鞘氨醇单胞菌TP-3合成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6
2009年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TP-3能合成一种具有增稠性、假塑性、成凝胶特性和乳化性能的新型生物聚合物Ss。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法对菌株TP-3合成聚合物S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1.2g/L,豆饼粉2.0g/L,NaCl 0.85g/L,K2HPO4 1.46g/L,MgSO4 0.12g/L,MnCl2 0.0075g/L,FeSO4 0.002g/L,初始pH为7.0,在27℃,180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60h,聚合物Ss的产量达到21.5g/L。该聚合物生产成本低,在油田开发中极具应用前景。
黄海东王薇马挺张禹张国沛李国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生物聚合物发酵条件均匀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