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3-3)
-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4
- 相关作者:秦红增王越平高志英李开元宋秀波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被引量:22
- 2012年
- 借助于"天琴文化"个案,结合民族志表达,从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的整合视角,可探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等问题。创新以建构独立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体系,乃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永续的根本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有开放、坚守两个法宝。惟其如此,民族文化才可自觉繁衍、生生不息。
- 秦红增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国际分离主义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被引量:1
- 2010年
-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而能够深刻影响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分离主义。国际分离主义借助跨境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血缘、地缘、宗教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由外至内的国际分裂主义势力成为可能。通过对"3·14"事件及其个案的解析,认为国际分离主义对西南边疆的影响不只在于制造暴力和混乱,还在于制造对国家在心理上的排斥和不认同,以达到文化上的疏离和政治上的抗拒。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治理边疆民族社会稳定的几点建议。
- 李志农刘彦
- 和谐文化视野下的边疆治理研究
- 2010年
- 现阶段我国边疆治理的基本现状是尚缺乏完备的边疆政策框架体系,对于边疆地域空间的复杂性和边疆民族关系和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存在着用民族政策代替边疆政策的倾向。有鉴于此,从和谐文化构建的视角,提出以公民文化为内核,以弹性的政策体系为基础,推行边疆民族文化诉求表达机制为制度保障的边疆治理策略。
- 王越平
- 关键词:和谐文化边疆治理公民文化
- 区域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基于西南边疆边境地区的田野调查
- 2010年
- 基于西南边疆边境地区扶贫实践的田野调查,特别是鉴于既有扶贫模式的问题表明,我国的扶贫亟待从目前占据主导的对象化的、管理式的区域式模式,向互动的、合作的参与式模式的方向转变。而转变的关键是与"基本生存线"紧密相关的。这就需要扶贫机构改变角色定位,为他们提供参与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制度化地分解参与风险。
- 郑宇
- 关键词:参与式边境地区扶贫
- 文化传统、国家力量与边疆人口特少民族社会发展——以云南独龙族、莽人为例
- <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拍摄过5部民族志电影,其中就有封闭于中缅边境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与莽人以及封闭于中越边境原始森林中拉祜族的支系苦聪人。50多年过去了,他们是如何走上国家预设的"发展"与"变迁"轨道的呢?在国...
- 高志英
- 文献传递
- 国家力量、民族政策与傈僳族跨界分布格局及国家认同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傈僳族是跨界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的民族,其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延续不断的迁徙活动所致的。因各历史时期国家政权性质不同、国家治边与民族政策不同,而使国家对于边疆民族的作用力之强弱不同,也使傈僳族的迁徙规模、国家认同感呈现出历时性与多重性差异演变的特点。
- 高志英黄荣华
- 关键词:民族政策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历时性多重性
- 历史遗忘与国家观念的重建——透视泰国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国家认同被引量:3
- 2013年
- 泰国北部的拉祜族迁徙历史并不长,但对自己曾经的国家和故土的记忆却很模糊,他们主动"遗忘"了历史,并通过宗教故事杜撰了"没有国家"的集体意识。进入泰国定居后,在得到泰国公民证、获得泰国政府的福利和特殊支持后,新的国家观念又重新建立起来。对泰国拉祜族在迁徙中去国家认同和重建国家认同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构建国家认同的四个要素:合法性、利益获得、权力表达和文化包容。
- 张锦鹏
- 关键词:集体记忆国家认同
- 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生计方式变迁被引量:14
- 2010年
-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迁徙活动较为频繁的跨界民族之一。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以在中缅北界地区生活的傈僳族为例,力求在社会变迁的历史和现实中对其生计方式的转换进行讨论,将跨界迁徙和游动与生计方式变迁联系起来,强调族际交往、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对生计方式变迁造成的影响,兼而讨论生计方式变迁与国家管理模式的关联性。
- 高志英
- 关键词:生计方式族际关系民族认同
-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研究--以云南河口县中寨村为例被引量:19
- 2010年
-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是嫁入中国的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姻亲关系的建构行为。它是越南壮族媳妇在传统"后家"观念的推动下,对"拜后家"文化习俗的借用;也是在现实边境政策的制约下,姻亲关系中断之后,因身份认同模糊而引发的理性选择。在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后家"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妇女在姻亲关系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这种建构,也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策略。
- 王越平
- 关键词:壮族跨国婚姻
- 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新探——以广西龙州武德乡布侬三屯为例被引量:21
- 2011年
-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入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进行探析,把握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中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 秦红增李开元宋秀波
- 关键词:中越边境跨国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