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896)
-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瑞元李俊平徐玉明周越高晓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AMPK活性升高对MuRF1、MAFbx 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 2009年
- 目的:通过注射AMPK激动剂AICAR,提高AMPK的活性,观察AMPK活性变化对MuRF1、MAFbx 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探讨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根据用药后的时间分:AICAR注射后1h组、2h组、7h纽,生理盐水对照组,共4纽。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AICAR注射后1h、2h、7h,AMP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AICAR注射后7h,AMPK活性开始下降;AICAR注射后1h、2h,MAFbxmRNA、MuRF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分别升高2.45、2.23倍和2.67、2.30倍;AICAR注射后7h,MuRF1mRNA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升高2.01倍,而MAFbx mRNA表达只有升高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大鼠一次性注射AICAR后,能显著提高AMPK的活性,AMPK活性的升高又能促进MAFbx和MuRF1mRNA的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 马延超朱荣许寿生王瑞元
- 关键词:AMPKMAFBX蛋白质降解
- 低氧对低氧运动后大鼠骨骼肌Desmin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低氧向心运动后Desmin的变化,比较不同恢复方式对Desmin的影响,从基因表达角度探讨Desmin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低氧运动后即刻组(HE)、低氧运动后常氧恢复1、27、d组(N1d、N2d、N7d),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1、2、7 d组(H1d、H2d、H7d)。采取递增负荷进行低氧下10°跑台运动,低氧环境的氧浓度为12.7%。采取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腓肠肌Desm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低氧运动后即刻Desmin并没有丢失;低氧恢复和常氧恢复各组之间Desmin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后即刻Desmin基因表达有增加的趋势;常氧恢复和低氧恢复期12、d组均高于对照(P<0.05)。但低氧恢复基因表达与常氧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氧向心运动没有使Desmin含量出现丢失或下降现象。基因调节在小分子量骨架蛋白Desmin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低氧使蛋白降解加速,同时启动基因表达途径进行蛋白合成。
- 徐玉明
- 关键词:低氧结蛋白骨骼肌
- 低氧运动后不同恢复环境下腓肠肌HSP70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
- 目的:一次性低氧间歇跑台运动后低氧(氧含量12.7%)恢复以及常氧恢复下下大鼠腓肠肌 HSP70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雄性8周龄 SD 大鼠48只,随机分为低氧运动后即刻组(HE), 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1d 组(H1...
- 方卫斌李俊平杨锐睿徐玉明周越
- 关键词:HSP70腓肠肌
- 文献传递
- AMPK活性升高对MuRF1、MAFbx 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 目的:通过注射AMPK激动剂AICAR,提高AMPK的活性,观察AMPK活性变化对MuRF1、MAFbx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探讨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根据用药后的时间分:AI...
- 马延超朱荣许寿生王瑞元
- 关键词:AMPKMAFBX
- 文献传递
- 骨骼肌热休克蛋白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在应激状态,细胞快速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研究表明,骨骼肌含有多种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随肌纤维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表明热休克蛋白表达具有肌纤维类型特异性。骨骼肌疾病和运动都能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强,然而热休克蛋白在骨骼肌内的诱导、调节的分子机制和它在维持骨骼肌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对骨骼肌热休克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进行综述。
- 高前进王二利王瑞元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 低氧性微损伤时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的变化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观察低氧性微损伤时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结蛋白(desmin)的变化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本实验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10%氧浓度的低氧刺激1、2、4、7d组(n=8),每组各取2只大鼠进行伊文氏蓝(EBD)腹腔注射来检测肌纤维膜通透性,同时用异染ATP酶法鉴别EBD阳性肌纤维的类型;其余6只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荧光法进行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等测定。结果显示,低氧第1天即出现EBD阳性纤维,主要为ⅡA和ⅡB型。各低氧组的EB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大于常氧对照组(P<0.05)。低氧第1天dystrophin和desmin蛋白显著增加或有增加趋势,第2天有所下降,第4天又急剧增加,第7天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其变化呈波动性起伏;低氧组基因表达在第2天开始大幅度增加,与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对应。除了低氧第2天外,其余各组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总活性均高于常氧对照组。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分别在低氧第4天和第7天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机械应力并非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的唯一原因,但是仅靠低氧引起腓肠肌微损伤时的dystrophin和desmin变化与离心运动不一样,二者蛋白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丢失。低氧性肌损伤的表现形式可能与肌纤维动员类型以及calpain活性有密切关系。
- 徐玉明李俊平王瑞元
- 关键词:低氧腓肠肌结蛋白肌损伤
- 低氧运动后不同恢复环境下大鼠腓肠肌NOS和NO的变化
- 目的:一次性低氧间歇运动后常氧、常压低氧(氧含量12.7%)恢复下大鼠腓肠 NOS 活性和 NO 含量的变化。方法:雄性 SD 大鼠进行低氧环境下的一次性间歇运动。运动完成后把大鼠处于低氧、常氧两种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恢复。...
- 王月丽周越高晓娟王瑞元
- 关键词:NOSNO低氧运动腓肠肌
- 文献传递
- 低氧训练诱导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代谢酶变化及延长高速力竭运动时间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旨在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膜通透性在低氧训练中的变化及其作用。8周龄的Sprague Dawley (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normoxic non-train, NC)组、常氧运动(normoxic train, NT)组、低氧安静 (hypoxic non-train, HC)组、低氧运动(hypoxic train, HT)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无力竭亚组、低速力竭亚组和高速力竭亚组。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运动训练;低氧组在氧浓度为12.7% (相当于海拔高度4 300 m)的常压低氧环境下生活训练。训练4周后,对各组的无力竭亚组取材,分别测定腓肠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dystrophin含量以及血清LDH活性。其余大鼠分别进行力竭测验,记录力竭时间。结果显示,相对常氧运动组,低氧运动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而骨骼肌dystrophin水平无显著变化。低氧运动对MDH和LDH活性的作用明显。氧浓度和运动训练及其交互作用对MDH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腓肠肌LDH仅受氧浓度的影响(P<0.05),而血LDH受氧浓度和运动训练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表现为肌LDH活性下降,血清LDH活性增高。对于大鼠力竭时间,力竭测验速度、运动训练及其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P<0.05),运动训练和氧浓度的交互作用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氧浓度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低氧运动组的高速力竭亚组力竭总时间大于常氧运动组的高速力竭亚组,而且在力竭测试中疲劳出现较早但恢复迅速。以上结果提示,低氧运动能够有效延长大鼠高速力竭运动的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氧运动后膜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血LDH含量上升有关。
- 徐玉明李俊平王瑞元
-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膜通透性
- 骨骼肌小热休克蛋白在离心运动后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研究证明离心方式的训练可使骨骼肌产生保护作用,避免离心运动引起的损伤,但是机械负荷引起的小热休克蛋白的保护作用至今却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骼肌小热休克蛋白家族中αB-晶体蛋白在离心运动后的表达,以此探讨机械负荷诱导的小热休克蛋白对骨骼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组使用动物跑台进行6周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每周训练5d,安静对照组正常喂养。训练6周休息48h后,安静对照组与运动训练组随机选出6只大鼠做1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观察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腓肠肌αB-晶体蛋白含量变化,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腓肠肌αB-晶体蛋白亚细胞表达特征。结果与结论:大负荷离心运动后,安静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说明骨骼肌细胞出现严重的损伤,而运动训练组这种损伤不明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做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后αB-晶体蛋白表达水平比安静对照组增加(P<0.05)。从免疫荧光组化切片可见,αB-晶体蛋白在细胞内发生了移位变化,从胞浆移位于Z盘和细胞膜。提示αB-晶体蛋白在离心运动训练后表达增多,并通过移位于肌细胞Z-盘和细胞膜发挥对骨骼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高前进张立立
- 关键词:离心运动腓肠肌
- 一次性离心运动及针刺对大鼠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一次性离心运动及针刺对大鼠股四头肌MyoD与Myogenin的影响,探讨针刺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编为安静(C)、安静针刺(CA)、运动(E)与运动针刺4组(EA),E与EA组完成一次性跑台运动(坡度为-1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法检测MyoD和Myogenin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CA组MyoD mRNA表达120 h显著高于C组(P<0.05),蛋白表达24 h、48 h显著高于C组(P<0.05);CA组Myogenin mRNA表达48 h、120 h显著高于C组(P<0.05),蛋白表达48 h后均显著高于C组(P<0.05)。EA组MyoD mRNA表达12 h至72 h显著高于E组(P<0.05),蛋白表达12 h、24 h显著高于E组(P<0.05);EA组Myogenin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5),12 h、48 h显著高于E组(P<0.05);蛋白表达12 h、120 h显著高于E组(P<0.05)。结论:针刺正常骨骼肌、一次性离心运动及运动后针刺均能上调MyoD、Myogenin mRNA与蛋白表达,且针刺能快速增高运动后骨骼肌MyoD和Myogenin的蛋白表达。
- 史冀鹏徐红旗高晓娟张学林周越李俊平王瑞元
- 关键词:离心运动针刺卫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