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305)

作品数:28 被引量:403H指数:11
相关作者: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杨红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沉积物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胶州湾沉积物
  • 4篇海洋沉积
  • 4篇海洋沉积物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化学特征
  • 3篇环境意义
  • 3篇
  • 2篇毒性
  • 2篇血细胞
  • 2篇渔业
  • 2篇渔业资源
  • 2篇生源要素
  • 2篇四角蛤蜊
  • 2篇通量
  • 2篇污染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上海船舶运输...

作者

  • 17篇宋金明
  • 13篇李学刚
  • 11篇袁华茂
  • 10篇李宁
  • 5篇杨红生
  • 4篇段丽琴
  • 4篇郑国侠
  • 4篇许思思
  • 4篇王清
  • 4篇戴纪翠
  • 3篇王晓宇
  • 3篇徐亚岩
  • 2篇李凤业
  • 2篇齐君
  • 2篇汪海林
  • 1篇吴晓丹
  • 1篇李玉
  • 1篇牛丽凤
  • 1篇王红
  • 1篇窦硕增

传媒

  • 7篇海洋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色谱
  • 2篇Chines...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7
2007年
通过分级浸取的方法获得了胶州湾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将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IEF-N)、弱酸浸取态(WAEF-N)、强碱浸取态(SAEF-N)和强氧化剂浸取态(SOEF-N),讨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并结合210Pb测年计算了不同年代氮的埋藏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给出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主要赋存形态,NO3-N是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优势形态,氮的含量及埋藏通量的分布受到pH、盐度、温度、生物扰动、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目前每年排入胶州湾的固体垃圾和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已超过河流来沙,成为胶州湾主要的沉积物来源。在20世纪初由于污染情况较轻,并且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胶州湾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较低,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胶州湾地区的工农业迅猛发展,氮的埋藏通量急剧增加,胶州湾地区的环境一度恶化,但由于近年来采取的较为得力的治污与排放措施,胶州湾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氮形态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意义胶州湾沉积物
中国北方海域扇贝重金属含量的比较与质量评价被引量:9
2007年
于2005年10~11月在大连湾、秦皇岛、莱州湾、烟台、威海、胶州湾、胶南7个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As,Hg,Pb,Cu,Zn5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1)重金属含量存在着组织差异性,贝边的含量高于贝柱;(2)取自同一海域的栉孔扇贝重金属含量高于海湾扇贝;(3)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排序为:Zn>Cu>As>Pb>Hg;(4)胶州湾栉孔扇贝Zn有超标现象,贝柱和贝边中的含量分别是限量标准的1.24倍和1.59倍;Hg,Pb,As和Cu均未超标。
王红许强杨红生
苯并芘(Bap)对文蛤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近年来,石油类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环境中的累积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地关注。苯并芘(Bap)是一种典型的PAH,具有致毒、致癌、致畸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文蛤血细胞中性红保持力(NRR)、微核率(M...
王清杨红生王晓宇
关键词:血细胞微核率
文献传递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胶州湾近百年来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被引量:30
2006年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柱状沉积物中各生源要素(C、N、P、BSi)以及重金属(Cd、Cr、Pb、Cu、Ni、Co、Zn等)的地球化学特征,在210Pb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各项地球化学参数的埋藏通量,并结合元素间的比值(OC/TN、OC/OP、BSi/N、BSi/P;其中OC为有机碳,TN为总氮,OP为有机磷,BSi为生物源硅)和重金属的某些污染指数,给出了胶州湾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胶州湾近百年的环境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以前、1980年到2000年左右和2000年至今,经历了环境的未受污染期污染期治理好转期.这些变化除与自然因素有关外,大部分应该归因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强.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郑国侠李宁
关键词:胶州湾沉积物环境演变地球化学参数重金属生源要素
镉和苯并芘胁迫对文蛤血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检测血细胞的吞噬活力、活性氧产物和死亡率,研究了Cd2+和苯并芘(Bap)胁迫7d对文蛤血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L和100μg/LCd2+胁迫会显著降低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加血细胞的死亡率,100μg/LCd2+会显著增加血细胞活性氧产物。5μg/L和50μg/LBap胁迫会显著降低文蛤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加血细胞的死亡率,50μg/LBap会显著增加血细胞活性氧产物。可见,Cd2+和苯并芘胁迫会显著降低文蛤血细胞的功能,导致文蛤免疫力下降,增大文蛤被病害感染的机率。
王清杨红生王晓宇
关键词:血细胞
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演变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系统分析,简化了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并剖析了近50年来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这对进一步阐明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变化特征以及研究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渤海主要鱼类可聚为4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腐屑食性鱼类,在此基础上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可简化为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和碎屑→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和头足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二条食物链);碎屑→腐屑食性鱼类(第三条食物链)。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已取代第二条食物链渔业资源成为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第三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已成为继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的第二大类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渤海次级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渔业资源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特点的不同是导致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许思思宋金明段丽琴吴晓丹徐亚岩
关键词:渔业资源食物链
点源污染对胶州湾海水体系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富集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对胶州湾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柱状沉积物和底栖生物中重金属的污染与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污水的排放入海与陆源物质向外海的有限扩散直接导致了点污染源对水体及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富集。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已明显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柱状样的人为影响因子表明河口区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较其它海区重;胶州湾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离污染源的远近有关系,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大于其它金属。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关键词:点源污染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生物富集
渔业捕捞对渤海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影响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与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渔业捕捞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组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高营养级游泳动物食性鱼类,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等营养级的底栖大型甲壳类;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波动中显著下降;渤海生态系统的规模、成熟度、总能流量、费恩循环指数、生态网络的聚合度等属性指标均波动剧烈,表明渤海生态系统目前并不成熟,尚处于不稳定期。渔业捕捞是渤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降低渤海渔业捕捞的强度,防止发生持续大强度捕捞导致的渤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系统崩溃,以实现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许思思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张英
关键词:ECOPATH生态系统渔业捕捞
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了南海深海盆区域(南沙海槽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不同.其中,氧化还原转化态的氮(SOEF-N)含量最高,平均为68.3μg/g,占总氮(TN)的7.08%;弱酸转化态氮(WAEF-N)含量最小,仅占总氮(TN)的1.09%.离子交换态(IEF-N),WAEF-N,S OEF-N及TN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相似性:均由海槽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并在槽底呈高含量分布;SAEF-N(强碱转化态)分布则与该趋势相反.IEF-N,SAEF-N和SOEF-N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OC)控制;而WAEF-N则与碳酸盐(CaCO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N与OC不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间接说明二者来源的不同.同时,各形态氮的分布还与沉积物粒度类型密切联系.此外,研究区域内由沉积物提供的氮源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浮游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消耗,对维持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其中,IEF-N和SOEF-N的释放对浮游植物生长及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为显著.
郑国侠宋金明孙云明戴纪翠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表层沉积物
渤海湾各形态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2008年对渤海湾的调查,重点研究了渤海湾湾内和湾口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剖析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特征,结合渤海湾生态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系统探讨了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演变趋势、影响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湾内海河口附近沉积柱重金属含量有几次突变,20~22cm段极小值可对应1939年海河北系的洪水,10~12cm段极小值可对应1963年海河南系的洪水,1963年至今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形态重金属百分含量从大到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且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都表现出较高的可浸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富集因子由大到小为:Pb>Cd>Zn>Cr>V>Co>Cu>Ni,其中Pb、Cd和Zn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说明其有污染,但渤海湾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重金属形态角度评价,V和Cr无污染,Zn、Co、Cu、Ni和Pb在湾内及湾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Pb的污染最为严重。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柏育材
关键词: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意义沉积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