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387)
-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祥培吴红梅许士娜靳凤云孙宜春更多>>
- 相关机构:贵阳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苗药芭蕉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芭蕉根为苗族习用药材,资源丰富,但从目前的研究报道来看,对其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本文对芭蕉根的本草学考证、植物形态、鉴别、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进行综合介绍,为以后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徐锋吴红梅杨烨吴林菁郝俊杰王祥培
- 关键词:芭蕉根苗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干、鲜品芭蕉根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更好地利用、储藏芭蕉根,对干、鲜品芭蕉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利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0nm,测定了4种不同干、鲜品的芭蕉根药材指纹图谱,并对其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品芭蕉根与晾干品及冻干品芭蕉根指纹图谱相似度均有差异,但与烘干品芭蕉根较为相似。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聚类分析方法可较全面地反映干、鲜品芭蕉根间的差异。
- 许召林许士娜吴红梅王祥培靳凤云钱海兵
- 关键词:芭蕉根干品鲜品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 芭蕉根拉曼光谱鉴别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为芭蕉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采用拉曼光谱鉴别芭蕉根及其易混淆品。结果芭蕉根及其易混淆品在拉曼光谱图中均有各自的特征峰,可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结论拉曼光谱特征可作为芭蕉根的生药鉴别依据。
- 王祥培孙宜春靳凤云吴红梅许士娜
- 关键词:芭蕉根拉曼光谱
- 鲜、干品芭蕉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比较新鲜和干燥芭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芭蕉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来自同一植株的干、鲜品芭蕉根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鲜品芭蕉根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总量的76.28%;而干品芭蕉根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总量的81.78%。结论:两者的共有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十五醛、角鲨烯和正庚醛,其在鲜品芭蕉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9.60%,11.46%,8.69%,而在干品芭蕉根中则为17.37%,8.87%,5.07%。其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 王祥培许士娜吴红梅靳凤云
- 关键词:芭蕉根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 芭蕉根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对芭蕉根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芭蕉根所含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为3446mg/100g,氨基酸的组分为16种,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结论芭蕉根除能药用外,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王祥培孙宜春靳凤云吴红梅许士娜
- 关键词:芭蕉根氨基酸
- 芭蕉根茎叶紫外光谱组与抗炎镇痛的药效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芭蕉根、茎、叶的紫外光谱线组和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为芭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芭蕉根、茎、叶的水、无水乙醇、氯仿和石油醚(60~90℃)四种溶剂的浸泡液的紫外吸收图谱,对其吸收峰数及峰位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实验和棉球肉芽肿实验,以小鼠左右耳片的重量差异及小鼠塞棉球前后的差异为指标,观察芭蕉根、茎、叶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通过采取醋酸引起的化学刺激致痛实验,以小鼠在15min内的扭体次数为指标,考察芭蕉根、茎、叶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结果芭蕉根、茎、叶的紫外光谱图的最大吸收峰数及峰位置有一定的差异,但芭蕉根与茎较为相似。芭蕉根、茎、叶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与芭蕉根及茎比较,芭蕉叶的镇痛效果更明显。结论芭蕉根、茎、叶均含有一定的相似成分,但芭蕉根与茎的相似成分更多,而芭蕉叶的成分更为复杂;芭蕉茎、叶在抗炎镇痛方面可作为芭蕉根替代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 梁玉清杨留波王远敏王祥培吴红梅
- 关键词:芭蕉抗炎镇痛
- 芭蕉根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芭蕉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进行抗炎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对芭蕉根的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芭蕉根石油醚和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明显的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的重量,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芭蕉根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在相同剂量下,芭蕉根石油醚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显示出较好的抗炎活性,而80%乙醇和水提取物相对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
- 钱海兵孙宜春黄婕王祥培
- 关键词:镇痛作用抗炎作用
- 芭蕉根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等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芭蕉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为首次从芭蕉根中分离得到。
- 王祥培郝俊杰许士娜吴红梅
- 关键词:芭蕉根化学成分
- 芭蕉根的显微鉴别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为芭蕉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芭蕉根横切面可见2~3个根迹维管束、皮层有草酸钙方晶和针晶束;内皮层和中柱鞘明显,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排列,成多原型,中央有大型分泌腔及纤维束;粉末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柱晶;淀粉粒边缘具有不规则断裂似的棱角,层纹清晰且分布细密。结论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芭蕉根的生药鉴别依据。
- 吴向莉许士娜王祥培李雨生吴红梅
- 关键词:芭蕉根
-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芭蕉根中多糖的含量测定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波长483nm。结果测得15批芭蕉根样品中多糖含量为1.29%~3.03%,平均含量为2.0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2.15%。结论所用方法快速、准确、灵敏,芭蕉根中多糖的含量因产地、采收期的不同而差异明显。
- 王祥培孙宜春靳凤云黄婕许士娜吴红梅
- 关键词:芭蕉根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