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602)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金萍秦耀辰孙玮张丽君路超君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低碳
  • 3篇低碳发展
  • 3篇地级
  • 3篇行政区
  • 3篇经济区
  • 3篇经济区划
  • 3篇空间分异
  • 3篇城市
  • 2篇黄河中下游地...
  • 1篇地理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科学
  • 1篇地市级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信息流
  • 1篇养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地理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机构

  • 9篇聊城大学
  • 6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张金萍
  • 4篇秦耀辰
  • 3篇闫卫阳
  • 3篇孙玮
  • 2篇张保华
  • 2篇路超君
  • 2篇张丽君
  • 2篇卢向阳
  • 1篇李春平
  • 1篇刘煜杰
  • 1篇荣培君
  • 1篇张二勋
  • 1篇王伟
  • 1篇周中一
  • 1篇于泉洲
  • 1篇张怀珍
  • 1篇魏帆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中下游地区低碳发展的空间差异
如何用较少的碳实现区域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把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
张金萍闫卫阳孙玮
关键词:低碳发展经济区划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献传递
华北平原中小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以聊城市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以1987、1990、1994、1998、2002、2007、2011、2015年8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选取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城市重心坐标等指标,研究华北平原腹地的山东省聊城市1987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聊城市城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5年,聊城市建成区规模逐年扩大,由1987年的20.81km^2扩展到2015年的123.87km^2,年均扩展面积3.68km^2,扩展强度指数达17.69%。城市紧凑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分形维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城市扩展方向总体上呈现向东波动迁移的特征,城市形态呈现"扩张-内部填充-再扩张"的趋势。驱动力方面,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扩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展相互促进,交通基建和国家政策规划是影响聊城市城市扩展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
刘晓于泉洲刘煜杰张金萍张怀珍蒋习超张二勋
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形态华北平原
黄河中下游地区低碳发展的空间差异
2014年
如何用较少的碳实现区域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把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划分方案,分析低碳发展类型的宏观和局域分异特征,这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区域低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低碳发展以相对高碳和相对低碳类型为主。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结构的高碳和相对高碳类型主要位于兰州、环渤海与中原经济区。在局域空间,各子系统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空间依赖,低碳经济发展以'LL'型集聚为主,低碳社会和环境发展则以'HH'型集聚为主。各子系统发展的热点区与冷点区均有所重叠,热点区主要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冷点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和银川经济区。
张金萍闫卫阳孙玮
关键词:低碳发展经济区划黄河中下游地区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河南省1978-2013年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测算,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方法,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煤炭消耗处于主导地位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各地市碳排放量与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对河南省碳排放有正向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土地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较高.据此提出河南省低碳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荣培君秦耀辰王伟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影响因素STIRPAT模型
黄河下游沿岸地市CO2排放的时空分异被引量:10
2012年
地市级尺度的碳排放结构演变与区域差异分析对通过技术学习与知识流动短期内抑制碳排放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市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黄河下游沿岸区、两大子区及21地市化石能源与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CO2进行科学核算,发现CO2排放量变化于2000年的364.12~4426.95万t至2009年的1238.98~10411.91万t,呈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特征,但不同尺度区域排放结构的时空差异显著。2006年以来,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区域水泥排碳比例有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促使少数地市水泥排碳比例有所下降。CO2排放强度与人均排放量的变动符合碳排放EKC曲线关系,但时空分异特征并不一致。排放强度的全区总体差异较为合理,而人均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偏大,从而为涓滴效应的加速作用创造了空间。地区内差异分别为两指标全区总体差异变动的主导因素,整体上,中原区内地市间差异对两指标全区差异变动的贡献更大。
张金萍秦耀辰张丽君路超君
关键词:THEIL系数
鲁西欠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十余年来,鲁西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城市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本文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以2000年、2007年ETM影像,2013年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年来,东昌府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69.43 km2,新增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对林地和农田的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由2000-2007年的向东部扩张转变为2007-2013年的向东部和南部扩张;与发达地区不同,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影响东昌府区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孙玮张保华周中一张金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驱动力欠发达地区主成分分析
中国低碳发展的类型及空间分异被引量:6
2014年
区域的低碳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1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把2011年中国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划分方案,分析低碳发展类型的宏观和局域分异特征,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区低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低碳发展以高碳和相对高碳类型为主,一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多样化分布,而大多数二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具有相近性。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结构的LLL和LHL类型在胡焕庸线上方和沿线集聚分布,而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LLH类型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下方。低碳和相对低碳类型位于胡焕庸线下方,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分布。在局域空间,各子系统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空间依赖,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以"LL"型集聚为主,但后者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低碳环境发展则以"HH"型集聚为主。各子系统发展的热点区大多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且较为独立,冷点区则有所重叠,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及西北经济区连片地区。
张金萍闫卫阳孙玮秦耀辰
关键词:低碳发展经济区划
中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点的空间分异被引量:2
2016年
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统计单元,分析了2015年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硕士、博士专业点的空间分布,并在省域单元上与2005年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每百万人专业点数量的基尼系数测度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点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点密集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整体上从东到西逐渐减少,南北方向上则主要集中在北京至成都纬度带中.从省域单元看,我国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点的区域差异相对合理,且呈现出明显的均衡化特征;硕士专业点尽管覆盖广泛,但仍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博士专业点则短期内仍将呈现出区域上集中的分布态势.
张金萍卢向阳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基尼系数
信息流视角的山东省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城市网络中城市间相互联系、各城市节点特征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组织、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流视角,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城市网络总体特征,探讨了城市网络流向特征,并对信息流的流向进行了T-检验。研究发现:1)济南-青岛双核心城市格局仍较显著。2)西部经济隆起带城市间孤立分散状态正在被逐渐打破,临沂重要性开始显现。3)城市网络流向集中趋势并不明显,网络的"扁平化"特征显著。
李春平
关键词:城市网络信息流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EMA-MFA核算的县域绿色GDP及空间分异--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18
2013年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路超君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绿色GDP空间分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