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113)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贾力张田田张涛齐巍殷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空气燃烧
  • 3篇高温空气
  • 3篇高温空气燃烧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天然气
  • 2篇值模拟
  • 1篇氮吸附
  • 1篇低NOX排放
  • 1篇对流冷凝换热
  • 1篇烟气
  • 1篇烟气再循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平管
  • 1篇炭纤维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分数
  • 1篇脱附
  • 1篇平板
  • 1篇热管
  • 1篇脉动热管

机构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贾力
  • 4篇张田田
  • 3篇张涛
  • 2篇齐巍
  • 1篇杨立新
  • 1篇李星
  • 1篇殷龙
  • 1篇邵琳
  • 1篇宋涛
  • 1篇吴冬梅
  • 1篇李燕

传媒

  • 3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工业加热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含湿混合气体水平管外对流冷凝换热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贾力齐巍吴冬梅张田田张涛
关键词:回收
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运用数值方法对U型燃烧室内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进行研究,其中湍流流动采用雷诺应力模型,燃烧采用涡团耗散模型,耦合辐射传热模型;NO生成考虑了热力型NO生成机制和快速反应NO生成机制。其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助燃空气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助燃空气中氧浓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助燃空气温度增加,燃烧室气体温度升高,壁面平均热流和出口NO浓度增大;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燃烧的最高温度和NO排放增加,气体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先增加后减小,过量空气系数为1.2时温度均匀性好,传热量最大;随助燃空气中氧浓度减小燃烧室温度均匀性增强,壁面平均热流增大,NO生成量显著减小。
李星贾力张田田杨立新
关键词:高温空气燃烧天然气数值模拟
平板单面扩散模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2008年
提出了一种确定单面平板中挥发性物质释放特性的多项式近似积分方法,该方法通过忽略对流传质阻力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与拉普拉斯变化法相比较,该方法计算简单,可以方便的计算出释放率、室内质量浓度,并可确定材料内部不同时间质量浓度的分布。为验证该方法的精确性,把该方法与拉普拉斯解析解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与拉普拉斯近似解以及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吻合。
贾力张涛张田田齐巍
烟气再循环实现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实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关键是控制燃烧区内的含氧体积浓度。建立了一套小型高温空气燃烧系统。采用炉外烟气再循环实现高温空气燃烧所需要的低氧环境。对烟气再循环对高温空气燃烧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燃烧室的温度分布情况,总结了NOX及燃烧特性随烟气再循环率的变化的规律。
贾力殷龙
关键词:高温空气燃烧低NOX排放
脉动热管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建立了铜管脉动热管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在水冷的条件下,充液率、工质、倾斜角等因素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热阻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大;选用蒸馏水、无水乙醇以及丙酮为工质时,在相同条件下,丙酮热阻最低;不同倾斜角的实验中垂直底加热时脉动热管热阻最低。
李燕贾力张田田宋涛
关键词: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因素
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特性数值研究
本文运用数值方法对U型燃烧室内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进行研究,其中湍流流动采用SSG雷诺应力模型,燃烧采用涡团耗散模型,耦合辐射传热模型;NO生成考虑了热力型NO生成机理和快速反应NO生成机理。其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实验结果吻...
李星贾力张田田杨立新
关键词:高温空气燃烧天然气NO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活性炭纤维吸附低体积分数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黏胶基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对非极性苯蒸汽的吸附。活性炭纤维比颗粒活性炭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和更快的吸附动力且能有效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活性炭纤维吸附剂其比表面积与孔结构通过氮吸附来表征。活性炭纤维样品上的苯吸附与脱附则通过热重方法测量,用DR方程对实验得到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而脱附过程则需100 min左右。
贾力邵琳张涛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氮吸附脱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