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46)

作品数:5 被引量:100H指数:4
相关作者:邬光剑张成龙岳雅慧张学磊朱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单颗粒
  • 1篇单颗粒分析
  • 1篇东南
  • 1篇形貌特征
  • 1篇遥感
  • 1篇元素碳
  • 1篇水量平衡
  • 1篇碳质气溶胶
  • 1篇能谱
  • 1篇能谱仪
  • 1篇气溶胶
  • 1篇棕色
  • 1篇西藏纳木错
  • 1篇纳木错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组成
  • 1篇湖面变化
  • 1篇化学分类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3篇邬光剑
  • 2篇张学磊
  • 2篇岳雅慧
  • 2篇张成龙
  • 1篇吴艳红
  • 1篇徐柏青
  • 1篇田立德
  • 1篇姚檀栋
  • 1篇谢曼平
  • 1篇朱立平
  • 1篇杨威
  • 1篇王茉
  • 1篇王朋岭
  • 1篇蒲健辰
  • 1篇马凌龙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被引量:17
2010年
结合实测差分GPS数据、冰川雷达测厚数据与地形图以及遥感数据,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地区抗物热冰川1974年与现在的空间范围,估算了近30多年来该冰川的变化,特别是冰川的体积变化.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冰川处于大幅度的物质亏损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34.2%,体积减少了48.2%,平均厚度减薄了7.5m.这一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体积的减小远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通过对位于希夏邦马地区两个气象站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地区自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气温升高显著.气候转暖所导致的大幅度冰川退缩,将对水文与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马凌龙田立德蒲健辰王朋岭
关键词:冰川退缩
西藏纳木错1971~2004年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3
2010年
利用1970年航测地形图、1991和2004年二期影像数据、1971~2004年纳木错流域附近气象站点气象资料以及纳木错实测水深数据,综合运用遥感、GIS技术、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近34年来纳木错湖面面积和水量的变化情况,并从气象要素和水量平衡两方面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2增加到2015.38km2,增加速率为2.37km2·a–1;湖泊水量从783.23×108m3增加到863.77×108m3,平均增加速率为2.37×108m3·a–1.其中,湖面面积和水量在1992~2004年的增加速率(4.01km2·a–1和3.61×108m3·a–1)均明显大于其在1971~1991年的增加速率(2.06km2·a–1和1.60×108m3·a–1).气象要素变化分析表明,纳木错流域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流域降水量增长、湖面蒸发量减小共同构成了湖泊水量增加的原因.从湖泊水量平衡来分析,两个研究时段内,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显示降水是构成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从湖泊水量增加的原因来分析,降水增加及其产生的径流对湖泊总补给增量的贡献率占46.67%,而冰川融水增加对湖泊总补给增量的贡献率则高达52.86%.湖泊蒸发与水量增加的比例显示,湖泊总补给增量的95.71%贡献给湖泊水量的增加,因此,冰川融水增加在近期湖泊水量增加的比例占到50.6%左右,显示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引起近年纳木错湖面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朱立平谢曼平吴艳红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湖面变化遥感水量平衡
拉萨市夏季大气降尘单颗粒矿物组成及其形貌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应用带能谱的电子扫描电镜(SEM-EDX)对拉萨市夏季正常天气下收集的大气自然沉降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拉萨市大气降尘矿物组成和各种物相形貌特征信息。拉萨市大气颗粒物含有硅酸盐颗粒、富钙颗粒、富铁颗粒、富碳颗粒(燃煤飞灰颗粒和燃油飞灰颗粒)和植物残体颗粒。根据颗粒物数量统计发现拉萨市大气颗粒物以硅酸盐颗粒为主,富钙颗粒和富铁颗粒次之,需要指出的是以燃油飞灰为主的富碳颗粒已占到一定比重,说明以燃油为主的机动车尾气对拉萨大气污染在加强。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尘矿物成分及其形貌特征可以用作判定污染物来源的重要标志,拉萨大气中颗粒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治理措施也应综合进行。
张学磊邬光剑岳雅慧张成龙
关键词:大气降尘单颗粒分析矿物组成
天山乌鲁木齐1号冰川表雪中飞灰单颗粒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鉴定和特征化研究中亚地区天山东部乌鲁木齐1号冰川(UG1)表雪中的球形飞灰颗粒,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获取了表雪中球形颗粒的特征信息(如形态、化学组成和成因等).该方法使得研究表雪中数量极其稀少的微观球形颗粒特性成为可能.在5个表雪样品中,普遍存在的颗粒形貌类型为球形颗粒、空心球状颗粒、形状不规则的碳质颗粒和聚合体.一些球形飞灰颗粒中含有有毒重金属元素(如铅、铬、砷、锌等),说明飞灰颗粒可能成为中亚高海拔地区冰川雪冰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携带媒介.基于EDX获取的单颗粒化学信息,将沉积在表雪中的飞灰颗粒划分为4种类型."富硅类"颗粒(平均直径为3.24μm),主要通过燃煤供热站或火电站等典型的工业用煤的高温燃烧过程所形成."富铁类"颗粒(平均直径3.82μm)和"富钛类"颗粒,主要通过铸造厂或钢铁厂在温度稍低的燃烧过程中所形成.此外,"富碳类"颗粒(平均直径为8.43μm),主要由燃烧未尽的煤所形成.后向气团轨迹分析表明,中亚发达城市的工业燃烧区域通过西风环流成为乌鲁木齐1号冰川表雪中飞灰颗粒的主要可能贡献源.
张学磊邬光剑姚檀栋张成龙岳雅慧
关键词:飞灰颗粒SEM-EDX化学分类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被引量:6
2010年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王茉徐柏青邬光剑杨威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元素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