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和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 Gahan是大豆田大豆蚜的重要寄生蜂。2009—2010年,采取棋盘式采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岫岩对大豆田内的豆柄瘤蚜茧蜂和广双瘤蚜茧蜂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豆柄瘤蚜茧蜂6月20号前后在田间开始少量发生,7月上旬数量急速上升,中旬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数量上明显小于第1个高峰期,但2010年只有1个高峰,第2个高峰不明显;广双瘤蚜茧蜂6月底开始出现并不断上升,到7月上、中旬达到一定量后持续到8月底。总体来说,豆柄瘤蚜茧蜂发生的时间比广双瘤蚜茧蜂早,且数量也较多。同时在大田按照不同的处理,对豆柄瘤蚜茧蜂进行大田罩笼繁殖研究,当豆柄瘤蚜茧蜂与适龄蚜虫数量比值为1:100的情况下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为大田有效利用蚜茧蜂控制大豆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l(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1,RACKl)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在生物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调节功能。本实验利用RT-PCR和RACE的方法扩增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RACK1基因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57bp,编码319个氨基酸残基。5'端非编码区长为36bp,3'端非编码区长为112bp。发育时相表达发现RACK1基因在棉铃虫的蜕皮时期大量表达,进一步的激素处理实验发现,蜕皮激素诱导RACK1基因表达,保幼激素和饥饿抑制RACK1基因表达。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ACK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