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6F3127)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建林董菁巴亚斯古楞陈建民刘明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RNA干扰纤维蛋白原α链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纤维蛋白原(FG)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除凝血和纤溶外,FG在细胞增殖、血管发生、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亦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目的:观察以RNA干扰技术抑制FGα链(FG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FGA siRNA干扰质粒,将重组质粒pU6-FGA siRNA稳定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同时设置空质粒载体pU6转染组作为对照。以RT-PCR、蛋白质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验证干扰效果,以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G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FGAsiRNA转染组HepG2细胞FG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增殖显著受抑(P<0.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结论:RNA干扰技术能有效下调人肝癌细胞的FGA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并促进其凋亡。FGA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 李莹莹巴亚斯古楞董菁任建林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RNA干扰细胞增殖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 2009年
- HBx蛋白(HBxAg)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的病毒蛋白,能影响肝细胞的生长、转化、迁移和凋亡以及DNA的修复等过程,己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蛋白,有转录调控作用,对肝细胞内许多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肝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HBx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在HCC防治方面开辟新途径。
- 肖鸿敏任建林董菁
-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 β-arrestinl在胃癌细胞BGC-823中的生物学功能
- 2012年
- 目的探讨β-arrestinl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和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中parrestinl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干扰β-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组(pU6空载体)的BGC-823细胞株。进一步应用细胞计数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β-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组的BGC-823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β-arrestinl在GES表达量为0.001士0.001,MKN-28表达量为0.002±0.000,SGC-7901表达量为0.003±0.002,BGC-823中表达量为0.005±0.000。干扰3-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的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2%和100.0%,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穿过基质膜细胞数分别为126.25±3.24和213.50±6.27(t=0.000,P〈O.01),凋亡率为(41.350±1.053)%和(11.497±0.589)%(t=0.015,P〈0.05)。结论β—arrestinl在胃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并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度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在BGC-823细胞中干扰parrestinl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并提高凋亡水平。
- 王旭王璐董菁巴亚斯古楞任建林
- 关键词:胃肿瘤RNA干扰肿瘤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不同区段反式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目的构建系列含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前-前-S区的酵母细胞表达质粒,初步探讨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含前-前-S区的全S、S2和S基因,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进行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wS、pDEST32-pS2和pDEST32-SHBs。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和胶体金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以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菌MaV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验证自激活。结果重组质粒pDEST32-wS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主蛋白基因序列。经Western blot和胶体金法证实转染的酵母细胞可表达表面抗原蛋白。pDEST32-wS与pDEST22共转染实验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30 mmol/L以上的3AT培养基生存。结论构建了pDEST32-wS、pDEST32-pS2和pDEST32-SHBs表达载体,pDEST32-wS和pDEST32-SHBs在酵母细胞中可表达HBsAg,含前-前-S区的HBV表面抗原可能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 周飞任建林卢雅丕施华秀陈美娅陈建民刘明董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反式激活
- 厦门市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型分布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琼脂糖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PCR扩增全S基因序列-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部分样本的亚基因型,并探讨前前S区编码的流行情况。结果在217例可以通过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基因型的感染者中,B型83例(38.2%)、C型71例(32.7%),B/C混合型63例(29.0%)。HBeAg阳性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占50%,B/C型混合感染占22%;抗-HBe阳性患者中B/C型混合感染36%,B型3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B基因型多见(46%),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以C(41%和42%)或B/C混合基因型(38%和33%)感染为主;20例患者血清经过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了亚基因型,其中B2亚型2例,C2亚型18例,其中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判断为B型的4例经过测序分析为C2亚型。B2亚型不编码前前S区,18例C2亚型均编码前前S区。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群的HBV基因型B、C型的感染率大致相同,亚基因型分析提示C2亚基因型占90%,可能是B/C基因型重组的结果。C2亚基因型病毒株均编码前前S区,提示前前S区的编码可能具有亚基因型特异性。
- 陈美娅周飞卢雅丕任建林王琳刘明陈建民董菁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背景:在恶性肿瘤组织中,丙酮酸激酶(PK)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L型、R型、M1型PK)表达减少,而PKM2表达升高,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等方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高表达PKM2的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PKM2 siRNA于扰质粒,稳定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质粒pU6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验证于扰效果,以CCK8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KM2 siRNA转染组PKM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PKM2在人胃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谭莉巴亚斯古楞任建林
- 关键词:胃肿瘤丙酮酸激酶RNA干扰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