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2090)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范影乐张梦楠陈可李轶薛凌云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图像
  • 4篇随机共振
  • 3篇信噪比
  • 3篇图像复原
  • 3篇峰值信噪比
  • 3篇边缘检测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网络
  • 2篇神经元网络模...
  • 2篇突触
  • 2篇图像边缘
  • 2篇图像边缘检测
  • 2篇图像边缘检测...
  • 2篇图像处理
  • 2篇网络模型
  • 1篇低剂量
  • 1篇信号
  • 1篇弱信号
  • 1篇视通路
  • 1篇双稳

机构

  • 9篇杭州电子科技...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范影乐
  • 3篇张梦楠
  • 2篇方芳
  • 2篇庞全
  • 2篇向学勤
  • 2篇李轶
  • 2篇薛凌云
  • 2篇耿丽硕
  • 2篇陈可
  • 1篇沈学丽
  • 1篇王振华
  • 1篇罗佳骏
  • 1篇段会龙
  • 1篇廖进文
  • 1篇武薇
  • 1篇王典
  • 1篇王海玲

传媒

  • 3篇中国图象图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分形维数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型对于图像编码、增强、重建以及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主观感知存在较大的误差等缺陷,为此从分形角度考虑,并兼顾人眼视觉特性,首先提取了分形维数作为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然后从非线性角度来表征引起人眼视觉敏感变化的图像亮度以及纹理信息,并将能准确反映图像质量变化的空隙度参数作为有效补偿;最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直接对图像进行建模,并将分形维数差值和空隙度差值两分量表示在统一的模型中。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PSNR和SSIM评价指标而言,该评价模型不仅对于不同类型的失真、相同失真类型的不同失真级别的图像能够准确进行评估,而且与主观评价值(MOS)具有更好的关联性,即与人眼视觉感受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同时能够实现对图像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庞全王振华耿丽硕范影乐
关键词:分形维数空隙度峰值信噪比
基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机制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图像边缘信息的有效提取问题,提出了基于脉冲时间相关突触可塑性(STDP)机制的边缘检测新方法.首先通过亮度和色度编码实现颜色拮抗特性;利用Log-Gabor滤波器提取符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特定方向图像信息;接着建立了一种具有突触STDP特性的神经元网络模型,利用神经元之间非同步放电与视觉轮廓的关联性强化边缘信息;最后通过首次放电时间解码获取边缘信息.以微生物显微图像为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图像边缘信息清晰完整,并且保留了更多的微弱细节;为突触可塑性机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方芳范影乐廖进文张梦楠
关键词:图像处理边缘检测突触可塑性神经元网络模型
基于视觉神经计算模型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2015年
借鉴视觉系统的轮廓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神经计算模型的图像边缘检测新方法.首先构建以动态突触互连的双层神经元网络;接着建立了一种基于突触前神经元响应模式的脉冲传递模型,利用神经元的脉冲发放时空模式来凸显边缘空间信息;最后通过发放率灰度映射获取图像边缘信息.以包含较多弱对比度边缘的微生物显微图为例,以信息熵、边缘置信度和重构相似度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弱对比度边缘检测,为视觉机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崭新的思路.
方芳范影乐罗佳骏张梦楠
关键词:图像处理边缘检测
基于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机制的灰度图像复原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在重建被噪声污染的图像时,都只是将噪声作为一种干扰加以消除。当噪声增强、图像信号减弱时,由于受方法本身消噪能力的限制,图像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基于Hodgkin-Huxley神经元阈上非周期随机共振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自适应调节和添加最优噪声的方法来实现图像随机共振,以取得最佳的复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被噪声污染的灰度图像,特别是对于强噪声背景下的灰度图像,其复原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为强噪声背景下的图像复原、目标识别等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向学勤范影乐庞全薛凌云
关键词:图像复原峰值信噪比自适应调节
双稳态随机共振机制及其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强噪声背景下的图像复原对于改善目标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后续图像分析或处理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研究双稳态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非周期响应;然后通过多方向Hilbert扫描法,在保持图像像素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将2维灰度图像转换为多个1维非周期信号序列;最后利用双稳态系统、图像信号以及噪声之间的随机共振协同作用,实现强噪声背景灰度图像的复原。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共振复原方法在较好地重现图像细节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图像中的噪声;尤其在低信噪比情形下,本文方法在信噪比改善程度与灰度层次感上,要明显优于传统图像复原方法。
陈可范影乐李轶
关键词:图像复原双稳态系统随机共振HILBERT扫描
基于FHN神经元随机共振的低剂量肺部CT图像增强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FitzHugh-Nagumo(FHN)神经元在弱信号检测中的随机共振机制,实现低剂量肺部CT图像的增强。方法本文以低剂量肺部CT影像为例,在验证FHN神经元随机共振能够增强一维含噪信号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基于FHN神经元随机共振的图像增强方法:分别实现二维CT影像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的降维操作,以此作为FHN神经元随机共振的输入序列;FHN神经元的输出信号经过光栅扫描逆过程以及幅值映射放大处理后,通过判别器,完成低信噪比CT影像的增强。结果 FHN神经元随机共振方法增加了图像对比度,凸显影像中的有用信息。结论本文研究为图像增强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思路。
王海玲范影乐陈可沈学丽李轶
关键词:图像增强随机共振
基于突触连接视通路方位敏感的图像分级边缘检测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视觉通路上的多级方位敏感特性对于视觉轮廓感知起着关键作用,将为更高层次的视皮层图像理解提供重要的特征信息。从视觉方位敏感机制出发,提出一种图像边缘检测的新方法。利用神经节细胞以及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向心分布的生理结构特性,构建具有突触连接和多方向敏感特性的视皮层下功能层,融合多方向上的神经元脉冲发放信息,将视觉激励映射为边缘敏感图像;构建具有去最优方位感受野特性的初级视皮层的功能层,对前级结构生成的脉冲序列按时间信息进行神经编码,经过感受野内侧向抑制和阈值处理,获得边缘检测结果。对层次模糊而细节丰富的菌落图像进行处理,并以边缘置信度和重构相似度以及两者的加权和作为边缘检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完整检测图像边缘的同时,并不引入纹理噪声,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对12幅图像的加权和指标均值为0.746 8,显著高于其他对比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模拟视通路中初级视皮层及视皮层下的方向敏感特性,提供一种基于视觉机制的图像处理和理解新思路。
王典范影乐张梦楠武薇
关键词:边缘检测视通路突触连接
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弱信号随机共振检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FitzHugh-Nagumo可兴奋细胞耦合后形成的神经元网络模型,对生物神经系统的弱周期信号随机共振检测机制进行研究。以加和网络的双层FHN神经元模型为例,对周期随机共振现象分别进行研究,并应用信噪比、互信息率对比评价方法,结合输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幅值,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双层FHN神经元网络的随机共振响应优于单神经元的FHN模型,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的噪声强度范围内对输入信号进行有效地检测。
耿丽硕范影乐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模型随机共振
基于FitzHugh-Naguno神经元随机共振机制的图像复原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随机共振机制,借助噪声能量实现图像复原,改善低信噪比图像的输出质量.通过分析FitzHugh-Nagumo(FHN)神经元的阈上随机共振机理,以及在相平面上的阈值工作特性,对FHN神经元模型进行约简,以峰值信噪比(PSNR)为图像复原的评价函数,提出基于随机共振的自适应最优图像复原算法.以含噪mountain彩色图像和LED芯片图像为实验对象,与均值滤波、维纳滤波等图像复原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共振方法较好地抑制了噪声、恢复了图像细节和色彩信息,且随着噪声的增强,随机共振方法复原图像的峰值信噪比变化较小,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薛凌云段会龙向学勤范影乐
关键词:随机共振图像复原峰值信噪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