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232)

作品数:16 被引量:190H指数:9
相关作者:范颖林庶茹李楠贾旭鸣李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黄芪有效部位
  • 7篇糖尿病模型
  • 6篇糖尿病模型大...
  • 6篇模型大鼠
  • 4篇药效
  • 4篇脂联素
  • 3篇糖尿病大鼠
  • 3篇配伍
  • 3篇贫血
  • 3篇贫血模型
  • 3篇析因设计
  • 3篇小鼠
  • 3篇磷酰胺
  • 3篇环磷
  • 3篇环磷酰胺
  • 3篇AMPK
  • 2篇药效学
  • 2篇有效部位配伍

机构

  • 17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范颖
  • 11篇林庶茹
  • 7篇李楠
  • 6篇贾旭鸣
  • 5篇李新
  • 5篇马哲
  • 3篇孙云峰
  • 3篇张红梅
  • 1篇李楠
  • 1篇乔铁
  • 1篇陈晶晶
  • 1篇滕飞
  • 1篇孙江波
  • 1篇吴志香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不同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脂联素的影响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探讨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3种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按STZ 52 mg.kg-1体重腹腔注射SD大鼠诱导糖尿病模型,分别给予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进行干预,给药剂量均相当于黄芪生药量6.3 g.kg-1。观测30 d,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血清脂联素。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水平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黄芪黄酮可明显干预上述变化(P<0.05);黄芪多糖与黄芪皂苷虽略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有效部位可影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黄芪黄酮作用最为显著。
李楠范颖贾旭鸣马哲林庶茹
关键词:黄芪有效部位糖尿病模型胰岛素脂联素
两种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血糖血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与高脂高糖饲养配合小剂量STZ两种方法建立的糖尿病模型在血糖与血脂方面的特点。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采用STZ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模型1组)和高脂高糖饲料配合小剂量STZ(模型2组)两种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血糖仪检测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复制的模型在注射STZ第7天随机血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血糖、血脂水平均升高(P<0.01),模型2组血脂水平高于模型1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所复制的糖尿病模型均出现血糖、血脂异常,其变化趋势一致,仅血脂改变的轻重略有差异。
李楠孙云峰范颖贾旭鸣林庶茹吴志香
关键词:糖尿病链脲佐菌素高脂高糖血糖血脂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白介素-1β、白介素-4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对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52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干预。第30d检测血糖,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ELISA法)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血清IL-1β水平上升,IL-4下降(P<0.05);黄酮组、酮糖组、酮苷组血糖降低,血清IL-1β水平下降,血清IL-4水平升高;黄芪组、酮糖苷组可降低血糖,升高血清IL-4水平(P<0.05)。结论:黄芪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IL-1β、上调IL-4水平有关。
孙江波范颖李楠林庶茹
关键词:糖尿病白介素-1Β白介素-4
黄芪功效主治的衍化及其应用与发展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本草对黄芪功效、主治的认识,不仅可以了解历代医家运用黄芪的经验,明晰黄芪应用的源流与发展过程,也有助于现今临床合理地运用黄芪,更有利于深入挖掘黄芪潜在的乃至遗失的功效、主治以及前人的应用经验,为进一步拓展黄芪的适应范围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发中药新药提供一种思路。
范颖乔铁滕飞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Na^+-K^+-ATP酶活性及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钠-钾-ATP酶(Na+-K+-ATP)活性、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性及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共11组,每组14只。由链脲佐菌素(52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进行干预。观测30日,检测血糖,生化法分析胰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ELISA法分析胰腺AMPK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以及肝、骨骼肌AMPK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酮组、酮糖组、酮糖苷组血糖降低(P<0.05,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显著升高(P<0.01),酮苷组血糖下降、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皂苷组、糖苷组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结论:黄芪、黄芪黄酮及含黄芪黄酮的有效部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Na+-K+-ATP酶活性、上调AMPK水平及蛋白表达有关。
范颖李楠孙云峰马哲林庶茹
关键词:黄芪有效部位糖尿病钠-钾-ATP酶
基于多指标正交设计考察黄芪有效部位干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机制及其交互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实验考察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机制,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方法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52 mg/kg剂量对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6.3 mL/kg,其余各给药组分别按照0.105、0.284、0.389、0.043、0.148、0.327、0.432 g/kg剂量喂饲黄芪有效部位药物。造模后30 d测定血糖、血脂、脂联素、白细胞介素等药效、机制、指标。有关联的多项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对综合指标进行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除低密度脂蛋白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酮有降血糖作用,多糖、皂苷作用不明显;黄酮、皂苷有降血脂作用,联合用药效果不如单一用药;黄酮、皂苷对脂联素有提升作用,二者合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黄酮、多糖、皂苷对血清白介素有调节作用,黄酮和多糖、皂苷合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用药。结论黄酮降血糖,黄酮、皂苷降血脂作用明显;在调节脂联素、白细胞介素方面,黄酮与皂苷具有协同作用。
李新范颖
关键词:综合评分黄芪有效部位配伍关系糖尿病模型
黄芪不同有效部位配伍干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黄芪不同有效部位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脂联素的影响,筛选有效干预糖尿病的黄芪有效部位。方法:SD大鼠ip STZ 52 mg·kg-1诱导糖尿病模型,分别ig给黄芪及其有效部位的不同配伍,同时设对照组;给药30d后,以血糖仪测血糖,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脂联素。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减轻,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酮苷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P<0.05);黄芪组、酮糖组、酮苷组、酮糖苷组血糖降低(P<0.05),酮苷组优于糖苷组(P<0.05);黄芪组升高胰岛素作用显著(P<0.05);各给药组对血清脂联素均有调节作用(P<0.05),以黄芪、酮苷、酮糖苷组作用显著(P<0.05)。结论:黄芪及其有效部位的不同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的作用强度有差异,以黄芪黄酮配伍黄芪皂苷药效较优。
李楠范颖贾旭鸣马哲林庶茹
关键词:黄芪有效部位配伍脂联素
黄芪及其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大鼠AdipoR1、AMPK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骨骼肌AdipoR1及AMPK mRNA表达,探讨黄芪有效部位(黄酮、多糖、皂苷)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观测30d,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ELISA),肝、骨骼肌AdipoR1、AMPK mRNA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模型组血糖水平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肝、骨骼肌组织中AdipoR1、AMPK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黄芪各有效部位均可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以黄芪组、黄酮组作用显著(P<0.05);黄芪各有效部位可上调肝和骨骼肌组织中AdipoR1、AMPK mRNA表达,其中在肝组织中以黄芪组、黄酮组升高明显,在骨骼肌组织中以皂苷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黄芪有效部位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以黄芪黄酮效果显著;其调节血糖的机制可能与肝、骨骼肌AdipoR1、AMPK 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关。
李楠范颖贾旭鸣林庶茹马哲
关键词:糖尿病骨骼肌脂联素受体1黄芪有效部位
三因素析因设计分析黄芪有效部位的交互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2×2×2析因设计分析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干预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效应机制及其交互关系。方法:将108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分别于第1,4,7天进行眶静脉放血,放血量为0.5 mL·20 g-1,正常组、模型组ig给予蒸馏水10 mL·kg-1,其余各给药组分别按照0.166,0.445,0.611,0.069,0.235,0.514,0.680 g·kg-1剂量ig黄芪有效部位药物。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对外周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造血因子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外周血Hb,RBC,Hct,血清、肾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特异转录因子(GATA-1),骨髓干细胞因子(SCF)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酮、多糖、皂苷对外周血象作用显著(P<0.05),黄酮与皂苷合用、多糖与皂苷合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用药;黄酮、多糖对血清EPO浓度,多糖、皂苷对肾组织EPO浓度有影响,以多糖与皂苷的配伍组合效果最佳;黄酮、多糖对血清GATA-1浓度、骨髓SCF浓度有影响,以黄酮作用效果最好。结论:多糖与皂苷配伍是改善失血性贫血小鼠外周血象,提升血清及肾组织EPO浓度的最佳配伍组合;黄酮增加骨髓SCF、血清GATA-1浓度作用最佳。
李新范颖
关键词:析因设计黄芪有效部位
黄芪及其有效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大鼠AdipoR1、AMPK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骨骼肌AdipoR1及AMPK mRNA表达,探讨黄芪有效部位(黄酮、多糖、皂苷)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观测30d,...
李楠范颖贾旭鸣林庶茹马哲
关键词:糖尿病骨骼肌脂联素受体1黄芪有效部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