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3864)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姜平黄伟锋陈伟程鹏陈晓炜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真皮替代物
  • 2篇组织工程皮肤
  • 2篇纤维细胞
  • 2篇工程皮肤
  • 2篇干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愈合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脂肪组织
  • 1篇脂肪组织工程
  • 1篇脂肪组织来源
  • 1篇脂肪组织来源...
  • 1篇生物材料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内外实验
  • 1篇皮瓣
  • 1篇猪小肠黏膜下...
  • 1篇组织工程化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姜平
  • 2篇黄伟锋
  • 2篇陈伟
  • 1篇廖云君
  • 1篇高建华
  • 1篇陈晓炜
  • 1篇程鹏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活性真皮替代物的体内外实验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真皮替代物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基础。目的:构建具有活性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并进行体内外实验。方法:胶原凝胶和成纤维细胞制成活性真皮替代物,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将活性真皮替代物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4周后取材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随培养时间延长,活性真皮替代物直径逐渐减小,韧性增加,至14d时为原直径18.2%,可夹持提起而不破碎。成纤维细胞在胶原凝胶内成活良好,保持良好的细胞外基质分泌活性,Ⅰ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阳性表达。②体内实验:活性真皮替代物覆盖创面4周后被表皮覆盖,表皮分层清晰,但较正常表皮层厚;真皮层中成纤维细胞仍存活并发挥作用,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呈匀质性,无分层,真皮内炎性细胞少见,有成熟血管,缺乏毛囊和皮脂腺。表明应用胶原凝胶三维培养成纤维细胞能构建出具有活性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移植创面后可促进其表皮化。
陈伟姜平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组织工程皮肤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化皮瓣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脂肪并与已构建的复合皮组装培育,试构建出含脂肪层的组织工程化皮瓣。方法(1)构建组织工程脂肪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SCs并进行三系分化诱导鉴定。ASCs与胶原凝胶混合并进行体外成脂诱导,诱导15 d后分别进行倒置显微镜、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2)构建复合皮从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表皮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Fb与胶原凝胶混合后培养5 d,将Kc接种到含有Fb的凝胶表面,在液面下培养4 d后移至气-液界面继续培养10 d形成复合皮。(3)构建含皮下脂肪组织的3层结构的皮肤复合组织将培养的复合皮与脂肪组织按正常皮肤结构顺序组装后继续培养3 d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1)ASCs具有成脂、成软骨和成骨分化能力。ASCs凝胶复合物体外成脂诱导15 d后,可见细胞内充满圆形脂滴,呈单房或多房形,油红O染色及HE染色均显示为成熟脂滴。(2)经过气-液界面培养后,Kc成层分化,形成基底上层。(3)组装培育后的皮肤复合组织分3层,表层Kc成层分化并形成基底上层;中层和底层连接处细胞聚集;成脂分化的ASCs位于底层。结论分别应用Kc、Fb和ASCs三种细胞,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脂肪和复合皮,且按序组装培育,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皮瓣。
陈伟姜平陈晓炜廖云君高建华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脂肪组织工程
三种方法制备的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原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的脱细胞方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免疫原性以及构建真皮替代物等方面,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细胞载体支架提供优选方案。方法:将新鲜猪小肠分别采用单纯机械法、机械-化学法、机械-酶消化法制备三种不同的SIS,分别作为A、B、C组;通过复合成纤维细胞构建真皮替代物,利用HE染色观察支架组织学形态以及细胞粘附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观察支架移植SD大鼠皮下1、2、4周后炎症反应及血管化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A组有细胞残留,B、C组未见细胞残留。MTT结果显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其中A组优于B、C组;皮下移植后的HE结果表明B组引起炎症反应较A、C组弱,而C组血管化程度较A、B组更明显。结论:机械-化学法以及机械-酶消化法制备的S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免疫原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细胞载体的选择。
黄伟锋程鹏姜平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处理成纤维细胞
脂肪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9
2015年
创伤面积大、部位深、炎性反应剧烈等因素导致创面无法尽早愈合,是目前临床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再生医学利用人体干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发挥治疗效应,已经成为一种治疗创伤的选择性手段,然而人体干细胞来源缺乏直接限制了再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脂肪干细胞(ASCs)的出现,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个难题,甚至有望在组织再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ASCs是在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片段(SVF)中发现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源于中胚层,其来源丰富且易于分离,具有多向分化(成脂、成骨、成软骨等)能力以及旁分泌、免疫调节等功能,适用于多种治疗用途.早期研究认为ASCs的治疗作用是分化为组织相关细胞,通过直接替代作用参与组织修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倾向于认为ASCs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发挥旁分泌和免疫调节功能,调控组织周围相关细胞以及改善微环境等作用参与修复和重建,而不是直接替代作用[1-2].因此,现从ASCs的旁分泌以及免疫调节两方面说明ASCs在创面愈合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应用前景.
黄伟锋姜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创面愈合免疫调节功能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