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42)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魏中林宁夏江崔向荣贺国强花宏艳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学问
  • 4篇诗歌
  • 3篇玄言
  • 3篇玄言诗
  • 3篇学人
  • 3篇学人之诗
  • 3篇学问化
  • 3篇山水
  • 3篇山水诗
  • 2篇诗学
  • 1篇得名
  • 1篇心态
  • 1篇性情
  • 1篇玄学
  • 1篇浙派
  • 1篇正本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派别
  • 1篇沈曾植
  • 1篇诗赋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5篇佛山科学技术...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韶关学院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作者

  • 13篇魏中林
  • 6篇崔向荣
  • 6篇宁夏江
  • 4篇贺国强
  • 1篇花宏艳
  • 1篇颜文武

传媒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嘉诗歌新变背景下山水诗的赋法意识与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元嘉诗歌的新变,是基于晋宋之际新自然观确立之后山水景物成为客观表现对象的特殊诗学背景。而作为"济变"的诗学要素,"文体宜兼"的自觉意识和大胆的赋法实践,不仅适应了山水题材体物图貌的艺术新追求,而且也深契于元嘉诗人积渐已久的"繁富"之才。
崔向荣魏中林
关键词:山水诗学问赋法
“欲丽前人”与魏晋诗赋摹拟观念的嬗变
2012年
"欲丽前人"是陆机在其《遂志赋》序文中拈发出来的诗赋摹拟创作的新旨趣。这一摹拟旨趣的形成与确立,实际上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魏晋之际诗赋摹拟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以及"崇有"思维背景下诗赋摹拟在"体物"意识、创作技能诸方面的积极演进。第一,诗赋摹拟成为作者借以"立言"扬名的重要凭借;第二,诗赋摹拟成为一种"体物"的竞技艺术;第三,诗赋摹拟使诗赋体制自身的竞技性表现因素得以突显。
崔向荣魏中林
关键词:诗赋摹拟立言体物
诗学接受·文化心态·地域风神--同光体江西派的三重视阈被引量:6
2008年
同光体江西派通过重振地域文化传统、改变传播媒介等方式来应对近代文学的变革潮流,一度影响极大。但其"文化守成主义"思想与"复古求变"文学观使得流派风格分化,此时地域文化传承的"渊明风神"成为维系其流派的纽带。
贺国强魏中林
关键词:文化心态
论学人之诗被引量:6
2009年
"学人之诗"有两重意义,本意是指学人所创作的诗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学人所作但具有学人之诗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学人之诗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引进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常以专门之学入诗,具有质实沉厚的风格。由于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的随意或"各取所需",使得"学人之诗"这一概念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学人之诗同诗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有较大的不同,诗人之诗多体现出艺术之美,学人之诗多体现出学理之美。囿于成见和偏见,学界对学人之诗的研究出现不应有的缺位。
宁夏江魏中林
关键词:学人之诗诗人之诗
论古典诗歌学问化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学问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兼具民族文化和诗学双重意义,却没有进入古典诗学研究视野的中心。"学问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为对典籍或他人著述文本的援据引用;在理论批评上表现为对创作主体学识积累的要求和对学问与诗歌关系的探讨。"学问化"伴随着古典诗学的历程总体上呈现出由弱渐强、踵事增华的持续性过程。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魏中林宁夏江
关键词:古典诗歌诗歌创作
关于魏晋六朝诗歌学问化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2008年
诗歌学问化问题的提出,其意义是将被视作"枝叶"的学问要素回复为诗学的重要因素来思考。主要探讨魏晋六朝时期诗歌学问化有关的三个问题:汉赋在诗歌学问化进程中的作用;玄言诗的学问化因素;魏晋六朝诗歌的性情与学问的关系。
崔向荣魏中林
关键词:魏晋六朝学问化汉赋玄言诗性情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学传统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具体表现在明清戏曲具有文人主体的雅化传统、"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三个方面。
魏中林花宏艳
关键词:戏曲诗学传统戏曲艺术
琢炼与生新:元嘉山水诗的学问化特征
2012年
元嘉山水诗的出现,与中国古典诗歌渐次展开的学问化进程正相默契。作为元嘉山水诗学问化的重要特征,创作中的琢炼意识与实践显现出解决"才多之患"的知性自觉,同时元嘉诗人的模山范水之技亦隐含着"以人巧造天工"的惨淡用心。而语言的贵生取僻取向,一方面契合了宋初"厌黩旧式"的心理,另一方面亦适应了元嘉诗人山水游历的个性追求以及山水诗"钩深极微"的摹写之需。
崔向荣魏中林
关键词:学问化
清诗学问化管窥被引量:2
2009年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宁夏江魏中林
竟陵诗派与清代诗坛被引量:2
2009年
竟陵诗派在清代诗坛被指责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曾对竟陵诗派做出过公正评价,但在批判竟陵诗派的强势舆论中细若游丝。喜爱竟陵诗风的诗人只能暗取其艺术精髓而另换门庭,几乎没有谁愿声称与竟陵诗派有渊源联系,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了从没有过的文化恐怖。这种文化恐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随后乾嘉诗坛的虚肥啴缓之气;对竟陵诗派"不根"、"不学"的诋责,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诗根柢于学,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
宁夏江魏中林
关键词:学人之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