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BS2006072)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强孙志华赵一兵徐飞邵衡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4篇肿瘤
  • 2篇外阴
  • 2篇细胞
  • 2篇宫颈癌组织
  • 2篇宫颈肿瘤
  • 2篇癌组织
  • 1篇蛋白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生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愈合
  • 1篇三切口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同步放化...
  • 1篇水通道

机构

  • 4篇江苏省肿瘤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防...

作者

  • 7篇吴强
  • 6篇孙志华
  • 4篇赵一兵
  • 3篇沈婕红
  • 3篇赵燕
  • 3篇邵衡华
  • 3篇徐飞
  • 2篇沈扬
  • 2篇曲军卫
  • 2篇戴志琴
  • 1篇倪静
  • 1篇李荣
  • 1篇陈小祥
  • 1篇李娟
  • 1篇王金华
  • 1篇季成萍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宫颈癌细胞中线粒体DNA D-环区突变及其对细胞内活性氧、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0年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DNA D-环区作为线粒体DNA中突变发生的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线粒体DNA D-环区在宫颈癌细胞中的突变情况,以及突变对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人宫颈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组织,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 D-环区扩增测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ROS及细胞周期,根据测序结果分为突变组和无突变组,比较突变对细胞中的ROS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60例癌组织中有18例存在线粒体DNA D-环区突变,突变率为30%,突变位点21个,其中4个属微卫星不稳定。突变组中ROS水平、细胞增殖及凋亡与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细胞线粒体DNA D-环区是一个具有高度突变性的区域,这种突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周期从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赵一兵王金华陈小祥吴强
关键词:线粒体D-环区突变活性氧
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区创面处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法及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法(改良组)与传统缝合法(传统组)及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的腹股沟切口的平均愈合时间、Ⅰ期愈合率及延迟愈合率。结果传统缝合法的16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28.0±19.2)天,其中6例为Ⅰ期愈合;改良缝合法的9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6.2)天,其中8例为Ⅰ期愈合;16例腔镜法手术的腹股沟创面的Ⅰ期愈合率为93.8%(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者延期愈合)。传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长于改良组(P<0.05)。3组延迟愈合率分别为62.5%、11.1%和6.2%,传统组显著高于改良组和腔镜组(P<0.05),腔镜组与改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区皮肤切口的改良缝合法和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腹股沟皮肤的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吴强李荣赵一兵戴志琴邵衡华孙志华曲军卫沈扬房亦辰李娟
关键词: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切口愈合
宫颈癌组织Nanog和Oct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胚胎特异性基因Nanog和Oct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CINⅢ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Nanog和Oct4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3.3%(28/30),CINⅢ和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癌组织Nanog和Oct4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宫颈癌组Nanog和Oct4表达呈正相关,rs=0.531 7,P=0.002 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Nanog和Oct4均有高表达,Nanog和Oct4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肿瘤的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和治疗靶点。
赵燕孙志华吴强徐飞沈婕红
关键词:宫颈肿瘤NANOGOCT4肿瘤干细胞
三切口侧入法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研究(附23例报告)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创立微创腹股沟区三切口侧入法,自腹股沟区上外侧进入腹股沟皮下,施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探讨其可行性、切除淋巴结数量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取倒三角形的腹股沟区为手术野,对23例符合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取腹股沟区上外侧髂前上棘下2~3 cm处作为第一穿刺孔,于其下分别相隔2~3 cm取第二、第三穿刺孔,在施行溶脂吸脂术后,分别穿刺10 mm、5 mm Trocar,置入器械行淋巴结切除术。结果:腹股沟侧方的三切口可方便地进行腔镜手术操作,容易地切除浅组、深组淋巴结,23例患者腹股沟区每侧切除的淋巴结数量平均(7.9±3.9)枚;技术成熟后的后20例每侧平均(8.5±3.9)枚。术中无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腹股沟创面愈合后皮肤表面平坦,皮色正常,三切口疤痕小。术后22例为Ⅰ期愈合,另1例合并糖尿病者腹股沟区延期愈合。结论:三切口侧入法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淋巴结数量可达到常规手术的标准;创面Ⅰ期愈合率显著优于常规大切口手术;本切口同时兼顾了美容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吴强赵一兵孙志华戴志琴曲军卫沈扬倪静邵衡华
关键词:外阴肿瘤淋巴结切除术
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探讨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年龄≤35岁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巨块型、分化差、非鳞癌)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术前处理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和腔内后装放疗组,治疗为相应的术前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组织学分化及阴道残端、切缘阳性等情况,给予化疗及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癌细胞消失率、浅肌层浸润率均好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淋巴转移率显著低于腔内后装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盆腔复发率低于其他2组,而同步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层浸润率3组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3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是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季成萍吴强孙志华赵一兵邵衡华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腔内放疗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AQP1和VEGF在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和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组织分化程度越差,二者的表达越高;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二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型以及肿瘤大小宫颈癌组中AQP1和VEGF的表达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AQP1和VEGF呈高表达,提示2个因子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癌细胞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沈婕红吴强孙志华徐飞赵燕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宫颈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宫颈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Ezrin和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0例宫颈癌(A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B组)、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组)Ezrin和CD44-V6的表达,将两者分别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Ezr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A组>B组>C组(P<0.01)。宫颈癌中Ezr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和CD44-V6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徐飞吴强孙志华沈婕红赵燕
关键词:宫颈癌CD44-V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