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gzwkj2010-1-039)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吾训邓进王蕾张爱华胡蕴玉更多>>
-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相陶瓷生物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取材4侧股骨头。行股骨头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体解剖:12周时,A组有1侧股骨头塌陷,缺损区只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和C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D组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植骨区骨密度及骨结构接近宿主骨。X线摄片:12周时,A组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和C组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组织学观察:4周时,A组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有少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C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D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自体骨移植大部分吸收。4周、8周和12周时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D组和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C组和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免疫组化染色:2周、4周和8周时,C组血管面积大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对FHN的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 王蕾彭吾训张爱华邓进龚跃昆李世和胡蕴玉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修复
- 组织工程骨BCBB/BMP/bFGF的成骨作用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植入兔股部肌袋内的成骨过程,评价BCBB/BMP/bFGF的成骨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股部肌袋内植入BCBB/BMP/bFGF,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FGF,D组植入BCBB;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取5例标本进行外观及组织切片观察,并检测钙含量及钙磷比。结果:外观见各时间点标本A组较B组、C组和D组色泽红润,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组织切片术后各时间点新骨形成面积比较,A组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C组和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能谱分析,术后12周时A组钙含量及钙磷比大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B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且吸附有BMP及bFGF的BCBB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bFGF能够促进BMP的诱导成骨作用。
- 庄景义彭吾训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