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Y0065)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张英廖斌于风旭付勇廖常莉更多>>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反应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栓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率
  • 1篇再灌注

机构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付勇
  • 2篇于风旭
  • 2篇张英
  • 2篇廖斌
  • 1篇范景秀
  • 1篇魏继承
  • 1篇李新
  • 1篇王晓斌
  • 1篇石应康
  • 1篇任长河
  • 1篇俞虹
  • 1篇刘洪端
  • 1篇廖常莉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药小剂量使用对术毕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麻醉药物能否有助于患者早期苏醒并减轻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90例血压正常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年龄33~65岁,男51例,女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芬太尼组、七氟烷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小剂量丙泊酚(2 mg.kg-1.h-1)、芬太尼(1.5μg.kg-1.h-1)、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0.2%)。结果苏醒时间丙泊酚组为(5.36±2.84)min,芬太尼组为(4.93±1.63)min,七氟烷组为(5.49±2.75)min。拔管时和拔管后与拔管前相比,患者拔管前更容易引起心血管反应。与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比较,芬太尼组患者苏醒较快。与丙泊酚,七氟烷相比,芬太尼减轻心血管反应的效果优于前两者。结论手术结束时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比丙泊酚、七氟烷对剖腹探查患者早期苏醒更具有优势,而且是预防手术后心血管反应更有效的方法。
张英俞虹廖常莉任长河
关键词:七氟烷快通道麻醉芬太尼心血管反应
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再活化与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接受PCI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基因多态性、术后血小板再活化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12月期间就诊雅安市人民医院PCI患者362例,检测PCI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最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术后血小板再活化(HPPR)组(PAR≥44.5%,即HPPR组)(n=180)和对照组(PAR<44.5%)(n=182),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现,记录患者CYP2C19基因681(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及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住院期间与术后6个月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HPPR组三个基因多态性位点(-108C/T,-126G/C及-162G/A)分别为63.9%、25.0%和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44.0%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108C/T基因型是PCI治疗后MACE和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值为3.647(1.633~6.275),P=0.016。结论携带-108C/T基因型与HPPR是PCI治疗后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刘珂崎于风旭闫继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血小板聚集率
人心房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和建立适用于人心房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的可靠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人心房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传代。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利用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人心房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多角形,胞质透明,胞核2~3个,无自发性搏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结论:建立了稳定培养人心房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研究心肌纤维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
周伟李妙龄范学慧李涛王笑宇于风旭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细胞鉴定
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腺苷抗心律失常的心肌保护机理。方法家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腺苷预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15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建立在体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全程心电监护并分析心律演变情况,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无论在缺血期还是再灌注期,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组心律失常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但是预处理和后处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组织学检测亦观察到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后窦房结细胞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腺苷预处理及后处理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之一。
张英于风旭付勇廖斌王晓斌魏继承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腺苷后处理窦房结
左西孟旦对严重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手术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与多巴胺用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严重瓣膜疾病手术的疗效,探索左西孟旦用于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8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52.3±16.2)岁)]和多巴胺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55.0±17.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左西孟旦组住院时间[(18.7±8.6)d vs(20.6±7.5)d,t=11.52,P=0.02]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24 vs 5/24,χ^2=25.30,P=0.01]短于或低于多巴胺组,其余临床早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48 h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脑钠肽(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左西孟旦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多巴胺组。结论左西孟旦用于严重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安全有效,且有一定的心肌保护和肾保护作用,其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于风旭付勇刘洪端李新范景秀廖斌石应康
关键词:左西孟旦瓣膜病心房颤动心脏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