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08192)

作品数:15 被引量:159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清培余定坤方楷杨光耀宋庆妮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毛竹
  • 4篇土壤
  • 4篇毛竹林
  • 3篇示范区
  • 2篇氮素
  • 2篇氮素矿化
  • 2篇有效性
  • 2篇生态位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土壤氮素矿化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井冈山自然保...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保护区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 2篇常绿阔叶林

机构

  • 15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国际竹藤网络...
  • 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5篇杨清培
  • 8篇余定坤
  • 6篇方楷
  • 6篇杨光耀
  • 5篇郭起荣
  • 5篇刘骏
  • 5篇宋庆妮
  • 4篇赵广东
  • 4篇王兵
  • 3篇欧阳勋志
  • 2篇时培建
  • 1篇于芬
  • 1篇张嘉超
  • 1篇施建敏
  • 1篇刘玮
  • 1篇季春峰
  • 1篇邓光华
  • 1篇俞社保
  • 1篇何宇娟
  • 1篇徐佩

传媒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江西林业科技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江西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岗山毛竹林中主要树种生态位及DCA排序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讨竹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与木本植物间的生态位关系,主要采用Levins、MacArthur-Levins和Pearson等指数,对江西大岗山天然毛竹林中20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种间相关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DCA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是竹林中最强的优势种,其生态位最宽(BA=0.711),且对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30),而其他多数树种对毛竹生态位重叠度则较小(Oji<0.25),说明它对其他树种具有较明显竞争优势。同时,竹林内种间负关联种对数占67.89%,大多树种间存在较大的生态异质性与资源利用差异性,它们可长期共存,形成较为稳定的竹木混交林,尤其是毛竹与丝栗栲、山乌桕、杉木等树种更易形成竹阔(杉)混交林。
杨清培王兵郭起荣杨光耀赵广东余定坤宋庆妮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位DCA排序
毛竹林物种多样性对集约经营的响应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物种—面积关系:S=cAz,构建数学生态模型,研究集约经营对毛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得出两点:(1)竹林生物多样性对集约经营的响应具有一定的面积效应,即原粗放经营竹林的面积越大,物种减少幅度就越大,原竹林越小,物种减少幅度就越小;(2)毛竹林诱导扩张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随着时间的延长,竹林内物种多样性会达到极限。
杨清培时培建王兵赵广东郭起荣杨光耀
关键词:毛竹林物种多样性
江西齐云山福建柏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用径级代替年龄的方法,将群落分成4个龄级层片,并采用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优势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平均重要值逐渐增加,平均生态位宽度和平均重叠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分离种对逐渐增加.同时,少数物种优势度越来越明显.福建柏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且与之生态位重叠的伴生树种逐渐减少,而生态位分离种数逐渐增加.这说明福建柏与伴生树种由资源竞争逐渐走向资源利用互补,从而形成相互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
杨清培季春峰杨光耀刘骏黄声亮
关键词:福建柏优势种群生态位
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根际微生物影响及其PCR-DGGE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蛋白酶K-CTAB法提取的毛竹土壤DNA经PCR扩增的产物经DGGE检测后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且分离效果好,可以明显反映出毛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根际微生物种群组成特征受施肥量、肥料种类影响很大,施肥能够增加毛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同等氮、磷养分情况下,钾肥的加入会对毛竹根际微生物种群组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有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刘玮邓光华张嘉超杨清培
关键词:毛竹根际微生物PCR-DGGE分析施肥处理
毛竹的异质性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有益于对其空间发生进行预测。选取了一块空间肥量分布不均的毛竹样地,使用异质性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毛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毛竹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泊松分布,而并不是聚集分布。同时选用二元二次方程拟合观察的数据,发现对毛竹强度的拟合优度较高。研究揭示出异质性空间环境中毛竹的分布特点,潜在地表明土壤肥量的空间分布对毛竹空间分布的影响,对毛竹的集约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鉴于国内生态研究中较少采用异质性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对于推动这种方法在国内生态学研究中的普及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培建郭世权杨清培王兵杨光耀方楷
关键词:核估计毛竹
赣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原位培养法和时空替代法,对江西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褂木林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前后各森林土壤无机氮库(NH+4-N、NO-3-N)及氮素矿化速率(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NH+4-N库冬春较大,NO-3-N库夏秋较大,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均以夏秋强烈。森林转换改变了土壤氮素矿化格局,常绿阔叶林转变成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林后,土壤年均氨化速率分别降低了110.67%、100.76%、96.20%,而硝化速率提高了54.92%、24.19%、24.46%;马尾松林年均总净矿化速率与常绿阔叶林相近,杉木林、马褂木林分别降低了24.68%、26.01%。另外,除常绿阔叶林外,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林的土壤氮素矿化量都小于植被吸收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转换成其它次生林会增加氮素流失的危险性,氮素缺乏会成为这些森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宋庆妮杨清培余定坤方楷赵广东俞社保
关键词:氮素矿化亚热带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毛竹种群径级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井冈山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种群胸径概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纯林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有左偏;混交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向右偏;且混交林平均胸径大于纯林平均胸径。这对研究毛竹林分结构规律以及对毛竹林进行科学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曾以平左传莘杨清培郭起荣余定坤李兵
关键词:径级分布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比较研究了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毛竹纯林及竹杉混交林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毛竹纯林与毛竹混交林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纯林各层土壤容重比混交林大。竹毛纯林0~2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均比混交林要大;20~40 cm土层,纯林的土壤容重比混交林要小;40~60cm土层,纯林与混交林的孔隙状况相近;(2)纯林0~20 cm土层其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均高于混交林该层土壤,而20~40 cm、40~60 cm 2层次土壤的3个指标都小于混交林;(3)0~20 cm和40~60 cm土层,毛竹纯林土壤渗透性优于毛竹混交林,但20~40 cm层次土壤,纯林土壤渗透性较混交林低;(4)纯林经营中的一些人为活动对林内表层土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余定坤李兵杨清培郭起荣左传莘刘骏
关键词:毛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2
2013年
采用时空替代法和PVC顶盖原位培养法,分析了江西大岗山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与邻近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氮矿化速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总无机氮含量时空变化趋势相同;竹-阔混交林年均矿化速率低于常绿阔叶林,前者以氨化作用为主,后者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相当,但生长季硝化作用明显占优势.两林分全年都以吸收NH4+-N为主,但生长季常绿阔叶林对NO3--N的吸收明显占优势.说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会增强土壤氮素氨化作用、减弱硝化作用和总矿化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对NH4+-N的吸收,减少对NO3--N和总无机氮的吸收.
宋庆妮杨清培刘骏余定坤方楷徐佩何宇娟
关键词:氮素矿化常绿阔叶林
竹笋保鲜贮藏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1年
在回顾竹笋采后品质变化规律及机理的基础上,综述防止微生物侵染、降低生理活性、防止水分流失等多项及配套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竹笋保鲜的发展方向。
杨清培杨光耀刘骏施建敏于芬
关键词:竹笋保鲜贮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